4.4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同步练习2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4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同步练习2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04 20:2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同步练习
读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如下图),完成1~3题。
1.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
(  )
A.妨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
B.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C.导致交通阻塞和能源浪费
D.限制城市规模和阻碍城市发展
2.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抑制臭氧消耗 ③节约自然资源 ④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
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
1~3.【解析】 城市固体废弃物占用土地,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实施对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能改善城市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大力开垦沼泽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每件商品都单独包装会浪费自然资源;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能回收利用农业生产的废弃物,治理环境污染,为居民提供能源,沼渣还能作为肥料使用。
【答案】 1.B 2.B 3.C
4.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如下图),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产业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D
下图为“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a、b、c分别表示
(  )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
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
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
6.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  )
①循环型 ②高消耗 ③生态化 ④可持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6.【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通过读图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有关可持续农业的知识。第5题,读清图中的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主要由生活污水排放来判断a表示居住区,由饲料、饲草补给等来判断b表示乳畜养殖区,由沼渣、水补给,能提供饲料、饲草等来判断c表示种植区。第6题,由图的标题可以看出其具有生态化、循环型、可持续的特点。
【答案】 5.B 6.D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7~9题。
7.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
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 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
【答案】 C
8.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解析】 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缓解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 B
9.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解析】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而A、B、C三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则,但不能做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答案】 D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面,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旱灾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困难
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
【解析】 由等高线来判断,该地为低山丘陵地区,渭河平原地势低,更容易存留地表水,因此A项是自然原因,正确。
【答案】 A
1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的发展宜
(  )
A.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
B.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开发矿产资源
C.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
D.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解析】 该地为丘陵地区,利用光热资源发展林果业,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C正确。
【答案】 C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表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回答12~14题。
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
资源类型
主要省区
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低/%
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
耕地资源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肃、青海
0.56
66.24
矿产资源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0.02
4
能源资源
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
0.11
5.68
森林资源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0.27
1
496.59
12.四大资源丰度都高于全国平均值,GDP增速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  )
A.黑龙江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西藏自治区
【解析】 对照表中主要省区,可知四大资源丰度都高于全国平均值,GDP增速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云南省;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丰度没有高于全国平均值,四川省的耕地资源丰度没有高于全国平均值,西藏自治区的矿产资源丰度没有高于全国平均值。
【答案】 B
13.上表中,对经济发展“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能源资源
D.森林资源
【解析】 表中数据反映,森林资源平均丰度比全国平均多1
496.59%,远高于其他资源平均丰度比全国平均多的比重,但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则可知对经济发展“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森林资源。
【答案】 D
14.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  )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解析】 根据表中中国区域内部“资源诅咒”的主要省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没有分布在东南地区的,可知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东南地区。
【答案】 A
15.读“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沼气作为能源的优点:
①清洁能源,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料丰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提高土壤肥力,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秸秆还田有三种方式:①直接埋入;②下沼气池后以沼渣施入;③作为饲料喂牲畜后,将畜粪下沼气池,再以沼渣施入。试比较三种方式的优点:
方式②较方式①的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③较方式②的合理之处是:a.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而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沼液与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鱼池水已经发绿,能否将沼液排入鱼池?为什么?
【解析】 在农村利用植物能的传统方式是将秸秆、柴草直接作为燃料,这样不仅能源利用率低,而且也造成污染。而新的利用方式——沼气有很多优点,它把污染性的牲畜粪便转化为沼气,且沼气在燃烧时无固体废弃物产生,从而防止了污染,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沼气的原料是农作物的秸秆、杂草、牲畜粪便,在农村中极为丰富。发酵产生沼气后的沼渣作为有机肥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通过这种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能有效地解决燃料同饲料、肥料的矛盾,使农业生产进入物质的良性循环之中。沼液与鱼似乎是两种不相关的物质,但把它们放到生态系统中去度量,它们的关系通过食物链变得相当紧密。沼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能够促进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生长,而浮游生物又作为鱼类的饵料,饵料丰富了就能促进鱼类的生长繁殖。但当池水发绿时,却不宜将沼液排入鱼池,因为池水发绿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若再排入沼液势必造成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使鱼池中缺氧,造成鱼类的死亡。
【答案】 (1)将污染物资源化 原料到处都是农牧副业的产品 沼气原料中的有机质、腐殖质和营养元素都保存在沼渣中
(2)将秸秆中的能量转化为沼气作为能源利用,秸秆中的有机质和其他营养元素以沼渣的形式被农作物利用,解决了秸秆作为肥料和燃料的矛盾 扩大畜业的饲料来源,节约粮食,提高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及制造的营养物质
(3)沼液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浮游生物→鱼
(4)不能。池水发绿说明池水已经富营养化,水中缺氧,容易导致鱼类死亡。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在北京延庆县试种并扩大新型品种“水果玉米”的种植。该品种生长周期短,甜度高,农民收益大。每年7月到10月,大批市民慕名前来采摘,已形成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当地政府及农业机构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服务,推动该项特色产业发展。
材料二 延庆县与北京城区气候资料比较表。
延庆县
北京城区
气温/℃
年均温
8.5
14.0
日较差
13.1
11.1
年日照时数/小时
2
826.3
2
600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
136
112~136
年降水量/毫米
434.6
683
材料三 延庆县玉米园和养牛场生产示意简图。
(1)依据材料,说明延庆县适合“水果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并简述该地区“水果玉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2)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延庆县发展“水果玉米”采摘观光业的优势条件。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说出此种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发展的积极意义。
【解析】 (1)“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从延庆县与北京城区气候资料比较表中可以看出,延庆县的气温日较差大、年日照时数长,有利于水果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甜度高。“水果玉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以及市场需求量扩大。(2)题目要求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主要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客源市场、交通的通达性等方面分析。(3)从该地农业生产模式看,发展“水果玉米”生产、养牛场和沼气,形成一种循环农业,增加农产品产出,农民的收入多元化,收入提高了。沼气提供给农户,解决农村的生活用能,保护生态环境;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减少化肥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 (1)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社会经济原因:市场需求扩大;政策引导力度增强。
(2)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吸引力强;客源市场大;交通便利。
(3)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减少化肥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沼气进入农户,解决农村的生活用能,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产品产出,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