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市空间结构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该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文化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住宅区
B.②——文化区
C.③——文化区
D.④——工业区
2.该市计划建设一处高级住宅区,应选址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住宅用地,因此①是住宅区;商业区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因此②是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因此③是工业区;④位于河流上游,环境较好,为文化区。第2题,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洁净优美,因此布局在丁地。
【答案】 1.A 2.D
(2014·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4.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 本题组提供了两条曲线,可以看出距市中心远近人口密度变化的特点。第3题,“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即2010年大于1990年且差值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距市中心6千米范围内都是1990年大于2010年;距市中心6千米范围以外是2010年大于1990年,其差值8千米附近小于10千米附近。第4题,与1990年相比,2010年该市人口向市中心集中程度明显降低,边缘部分人口密度升高,这是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现象,而不是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这一过程会导致地租水平的变化,但与城市等级提高无关,人口分布的变化反映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3.D 4.D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6.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7.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6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第7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此地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这里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答案】 5.C 6.B 7.D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Ⅰ示意该城市的功能分区,图Ⅱ为该城市的地租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流
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
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东风;自西向东流
9.图Ⅱ中的四条曲线,能反映图Ⅰ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8题,该城市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部,故当地的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自西向东流。第9题,甲乙一线依次经过铁路、住宅区、河流、公路等,靠近铁路地租较低,而靠近河流、公路地租较高。由此可选出曲线④。
【答案】 8.A 9.D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题。
10.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沿海资源匮乏型城市的发展方向,评价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从图中信息可知,高雄市依据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了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产业,其商业、住宅、工业、文教等功能区布局,除考虑环境、地价、占地面积等因素外,还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商业区集中分布,扩大了服务范围;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工业区,多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灾害的影响;文教区多分散于住宅区,提高了服务功能;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减少了运输费用,提高了规模效益。
【答案】 C
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12.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A.u和s
B.u和t
C.v和s
D.v和t
【解析】 第11题,一般等级越高的城市,在区域中数量越少;图中d代表的城市数量最少,级别最高,可能是省会城市。第12题,距离越近,到达频率越高,甲区域距离u城市最近,故到达频率最高;s是省会城市,与地方城市联系密切,所以甲区域居民到达的机会较多,而t城市为一个孤立的城市,且在甲与s之间有一个距甲较近的与t同等级的城市,故甲区域与t之间联系松散。
【答案】 11.D 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分)下面示意英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区空间分布及该城市各区域污染排放统计的相关资料。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 该城市功能区空间分布图
PM10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乙 该城市各区域污染排放统计图
(1)该城市的工业区分布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结合图乙,比较A、B两城区的污染排放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C城区的房价比A城区的高,据图分析可能原因。
【解析】 第(1)题,可从工业区与住宅区的位置,对城区环境影响及交通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A、B城区污染物的差异,A城区为居民区,污染物主要来自交通车辆的尾气;B城区为工业区,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燃煤产生的污染物。第(3)题,从地势、水源、空气质量等方面对比分析。
【答案】 (1)合理。工业区与住宅区分离,以河流为天然隔离带;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工业区位于河流下游;工业区离铁路线近,方便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2)A城区的污染物以NOx为主,B城区以SO2和PM10为主。原因:A城区污染物主要来自交通运输车辆的尾气;B城区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燃煤产生的废气和粉尘。
(3)C城区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势较高;离工业区更远,空气质量更好。
14.(20分)读济南都市圈和山东半岛都市圈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建设报2012年8月31日报道 截至2011年年底,山东有6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33个中等城市、59个小城市和1
100个小城镇,初步形成了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大中城市为中坚、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层级结构,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一群一圈一区一带”4个城镇化地域单元互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1)试分析济南与滨州两城市服务种类、服务级别、服务范围的关系。
(2)“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所以应尽快将滨州、德州等中小城市发展成像济南一样的特大城市”,这一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3)除济南都市圈外,山东还正在大力发展“山东半岛都市圈”,“山东半岛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应是哪一个?
(4)都市圈形成的发展与城市单独发展相比有何优势?
【解析】 第(1)题,城市的级别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提供服务的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广。第(2)题,每一个级别的城市都应与其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相适应。第(3)题,“山东半岛都市圈”最大的城市是青岛。第(4)题,都市圈中,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紧密,有利于相互间的协作、交流,从而提高都市圈整体的竞争力。
【答案】 (1)济南的服务种类多于滨州,服务级别高于滨州,滨州的服务范围包含在济南的服务范围之内。
(2)不合理。每一个城市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规模,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使城市的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规模达不到其所要求的规模,反而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3)青岛
(4)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与协作;实行区域的整体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顺应全球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趋势;提高国际国内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