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我国某市1982~2012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1992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2.2002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
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第1题,根据1992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可计算得到结果。第2题,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都会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使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1.B 2.D
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3~4题。
江西(城镇人口比重)
安徽(城镇人口比重)
1990年
20.40%
17.84%
2000年
27.67%
27.81%
2010年
44.06%
43.01%
3.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4.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以及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仔细读表可以看出江西省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就业机会多是城市吸引农村人口的主要拉力因素。
【答案】 3.D 4.B
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被称为标准值。图甲为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甲 乙
5.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B.197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6.在图甲所示阶段,我国属于图乙中的( )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解析】 第5题,读图中线段的斜率可知,1995~2005年间,我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第6题,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低级协调型。
【答案】 5.D 6.C
读1990年与2008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单位:%)表,完成7~8题。
国家
1990年
2008年
国家
1990年
2008年
阿根廷
86.5
92
美国
75.2
81.7
英国
89.1
89.9
加拿大
76.6
80.4
澳大利亚
85.1
88.7
尼日利亚
35.0
49.0
德国
85.3
88.1
中国
26.4
43.3
巴西
74.8
85.6
印度
25.5
29.5
7.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起步晚
C.城市化速度慢
D.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8.下列有关四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根廷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经济高度发达
B.巴西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工业化水平很高
C.尼日利亚城市化水平低是因为经济较落后
D.印度城市化水平低是逆城市化造成的
【解析】 第7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尼日利亚、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1990年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起步较晚。第8题,阿根廷和巴西都为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超前城市化现象,尼日利亚和印度城市化水平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低有关。
【答案】 7.B 8.C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权属、行政管理等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城市片区。据此回答9~10题。
9.造成我国很多大城市存在“城中村”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经济发展快
B.城市功能区分化快
C.城市化速度太快
D.城市人口增长快
10.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要( )
A.缓解交通拥堵
B.治理环境污染
C.搞好城市规划
D.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由于城市化速度太快,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从而出现了“城中村”。第10题,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有一个较好的规划才能使城市各项工作得到良好发展。
【答案】 9.C 10.C
截止到2012年2月15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01.7万辆,北京购车摇号限购政策让500万辆的出现推迟了11个月,预计到2016年,北京机动车将突破600万辆。据此回答11~12题。
11.车辆增多对城市的最大影响是( )
①造成交通拥堵 ②破坏城市绿地 ③污染城市大气
④造成能源浪费 ⑤占用城市大量空间 ⑥加快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为缓解北京市车辆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状况,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现实措施是( )
①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②增大车速 ③限制高峰期外来车辆进入市区 ④拓宽马路 ⑤适当发展地铁、高架桥等交通方式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解析】 第11题,能源浪费、加快人口迁移和流动不属于车辆增多对城市的影响。第12题,本题考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现实措施”分析即可。
【答案】 11.D 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14·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图1
图2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解答该题要结合表、图1以及城市等级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第(2)题,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为上海,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且位于沿海,故适宜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第(3)题,回答该题,一是要结合图2,注意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从速度和水平两个方面入手;二是要注意结合图1、图2中的图例。第(4)题,城市群的建设问题,一是要结合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知识,二是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群的发展经验。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14.(20分)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述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从两幅图的对比上可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第(2)题,国道穿过城区会导致城区交通拥堵。第(3)题,从风向玫瑰图可知东北风为最小风频;钢铁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是合理的。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且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对河流和城区污染严重,故不合理。
【答案】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