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步练习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解析】 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
【答案】 D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 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答案】 B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解析】 城市渠化使城市内河河道变直,有利于水流通畅,增强城市排污排涝能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
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解析】 城市渠化过程中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使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渠化,河道变直,流速加快,泥沙淤积减弱。河道取直,增强排污能力,水质得到改善,故B项正确。
【答案】 B
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主题为“生态城市与绿色复苏”。生态城市是目前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据此回答5~6题。
5.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太差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彻底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解析】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而这些已超过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答案】 B
6.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解析】 生态城市环境优美,在城市中心区环境问题通常较为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生态城市多在市中心修建大量的绿地来改善环境。
【答案】 A
7.将天津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解析】 生态城市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分散城市职能等途径来实现。
【答案】 A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
m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mg/m3),回答8~10题。
8.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
【解析】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噪声污染,城市内的NO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O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由于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NO2浓度等值线向西北延伸时偏离交通干线。
【答案】 B
9.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人口合理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该沿海城市人口剧增,超过城市人口合理容量;工业膨胀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致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答案】 C
10.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
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D.发展卫星城,开发新区
【解析】 针对该城市出现的问题,应控制城市汽车数量;发展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答案】 C
如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当地城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上图时出现的一处错误是( )
A.降水总量
B.气温柱状图
C.地下水水位变化
D.降水柱状图
【解析】 随着降水总量减少和气温的升高,该地的总水量减少,而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大,故地下水水位应呈下降趋势。
【答案】 C
12.关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量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C.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
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解析】 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此措施不可取。
【答案】 A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第13题。
1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解析】 生态城市建设的道路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有经济效益也要有生态效益,AB曲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因此AB曲线是最不可取的道路。
【答案】 D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14题。
14.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地面状况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a、b、c、d分别为水循环的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环节。用“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故选B。
【答案】 B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 如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解析】 (1)根据图中漫画提示“入托难”“房价高”“堵车”“就医难”“幸福感”,可分析得出答案。(2)“城市病”的产生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3)抓住材料一中“生态城市”的含义即可正确作答。
【答案】 (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
(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16.我国某中学学生对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问题感兴趣,他们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也是“大城市病”出现较早的国家,因此研究性学习以英国为案例。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下图)
材料二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由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图示意2004年夏天,英国南部定点测算的24小时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1)结合材料一,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结合材料二,描述图中不同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的自然因素。
(4)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一的图中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已变慢。第(2)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也是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第(3)题,从图中看出氮氧化物含量低的城市多位于海滨,这与海滨地区风力较大有关。第(4)题,可以从减轻交通拥挤和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已变慢。
(2)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3)内陆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程度大于沿海城市。沿海风力一般大于内陆,便于污染物的扩散。
(4)公交优先,合理规划道路,采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