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农业地域类型
下图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型农业
D.乳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A.科技发达
B.地广人稀
C.机械化水平高
D.雨热同期
解析:第1题,图中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应该是水稻种植业。第2题,东亚、东南亚等地区人口稠密;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1.B 2.D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是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4.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解析:第3题,首先,“单产高”应该是“农业科技先进”的结果;其次,“生产率高”应该是“机械化水平高”的结果,而“机械化水平高”必须以“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通常“人少地多”的地区,因劳动力不足,才实行机械化生产;同时,“市场广阔”会导致“商品率高”。第4题,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科技水平上具有优势,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而东北地区人少地多。
答案:3.C 4.B
下图为世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广人稀
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
D.劳动力充足
6.乙、丁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
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判断,甲图表示大牧场放牧业;乙图表示乳畜业;丙图表示商品谷物农业;丁图表示地中海式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一般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第6题,乙图为乳畜业,一般分布于人口稠密的城市附近,受市场影响大;丁图为地中海式农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大。
答案:5.A 6.D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型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8.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
解析:第7题,该地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并且农产品的商品率高,大面积种植橄榄,应为地中海沿岸的混合型农业。第8题,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答案:7.B 8.A
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区与铁路线分布图。
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某农业区与主要河流分布图。
(1)图中甲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主要粮食产品是________。图中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主要粮食产品是________。
(2)试说明图中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试说明图中乙地农业区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试说明美国乙地农业区与亚洲相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为我国东北三江平原,乙地为美国南部沿海平原。三江平原农业区是我国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主要粮食产品为小麦;美国南部沿海平原农业区是美国的水稻种植业区。(2)我国三江平原地势平坦,便于大规模耕作;土壤肥沃,有利于粮食稳定生产;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三江平原由于地势平坦,地表易积水成沼泽,不利于农耕生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期较短。(3)美国南部沿海平原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年降水量大,靠近河流,灌溉便利。(4)美国和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在种植技术上不同,亚洲地区主要采用育秧和移栽等水田插秧技术,而美国主要采用直接将水稻种子播种于旱田的方法即直播技术(不经过育秧和移栽)。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 水稻种植业 水稻
(2)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不利条件:多沼泽,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年降水量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4)播种技术不同。美国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亚洲采用大规模的水田插秧技术进行生产。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型农业
D.乳畜业
(2)甲地农产品运往我国,最佳运输线路应经过( )
A.巴拿马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德雷克海峡
(3)该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当地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5)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是由于人类发明了________,其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改善和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关知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牧牛业,且阿根廷为世界上主要牛肉出口国,其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从气候、交通、土地等方面分析。由于本国交通及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其影响显著。
答案:(1)A (2)A
(3)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运输便利
(4)①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②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5)海上冷冻船 交通运输条件 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
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1~2题。
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型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第1题,据图中资料比较可知,甲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较低,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多,可以确定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乙地区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可以确定是混合型农业;丙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少,可能为乳畜业或大牧场放牧业。第2题,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热同期、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主要的优势条件。
答案:1.B 2.B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据此回答3~4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产量/kg
1
956
997
2
495
3
150
人均产量/t
1.2
1.0
0.6
0.8
人均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3.最有可能大规模生产谷物的国家是( )
A.乙、丁
B.丙、丁
C.甲、乙
D.甲、丙
4.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产量高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解析:第3题,甲、乙两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最适宜发展大规模谷物生产。第4题,丙、丁两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但是单位面积产量高,说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答案:3.C 4.D
5.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媒体报道称,继电饭煲和马桶盖后,日本大米正成为中国游客下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
500元人民币买5公斤的日本大米。
材料二 拥有7
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是世界栽培稻米起源地之一,说到底,日本的大米也不是原生种。众所周知的越光米,本身也是东北大米的改良品种。盘锦市农场经济委员会种植科负责人透露,在盘锦地区确实有日本大米品种“一目惚”的种植,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
材料三 稻米种植,包含了超多的技术活儿:选种、育秧、移植、生长期管理、储藏、脱壳加工成精米,最后是做成米饭。这个复杂的生产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口感。
材料四 图1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2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药。
(1)描述图示水稻主产区的共同特点。
(2)分析日本水稻产区对比其他水稻主产区的优势。
(3)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已经无法短时间之内判断信息孰是孰非,对比东北与日本的气候、地形、土壤、人口等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二这一信息是可信的。
(4)中国人抢购日本大米对我国水稻生产有什么启示。
答案:(1)①同为湿润的近海地区,水稻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②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③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2)①纬度高,水稻生长期长,品质优良;②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高;③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
(3)可信。①东北地区气候与日本相近,光热条件相同,形成相同的地带性土壤;②东北地区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广,日本以山地为主,人口稠密,人均耕地狭窄;③东北的水稻种植环境优于日本,日本人口稠密,稻米需求量大;④日本劳动力价格高于东北地区;⑤日本粮商通过商业运作,赚取高额利差。
(4)①我国水稻生产要加强科技投入,特别是在生产链条上种植之外的环节领域;②要注重环境保护,优良的环境才能种植出放心粮食;③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品种,适应市场需求;④改进营销方法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等。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下图两地区均为我国重要鲜花生产地。读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鲜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维持其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市场更广大
解析:第1题,据图中城市判断,甲为西南地区,乙为长江下游地区。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纬度较低,光热条件较为优越。第2题,与西南地区相比,长江下游地区科技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对鲜花的需求量大。
答案:1.A 2.D
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据此回答3~4题。
3.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和水源
B.热量和水源
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
4.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解析:第3题,图示“蓄水菜棚”通过覆盖塑料薄膜,阻断了棚内大气和棚外大气的空气流通,减少了热交换,增加了棚内热量。地面蒸发掉的水分被塑料薄膜收集,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所以说“蓄水菜棚”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中的热量和水源两个条件。第4题,“蓄水菜棚”通过覆盖塑料薄膜,阻断了棚内大气和棚外大气的空气流通,减少了热交换,增加了棚内热量,地面蒸发掉的水分被塑料薄膜收集,可以作为灌溉水源,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答案:3.B 4.B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图为新疆2001年~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变化图。据图完成5~6题。
5.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市场狭小
B.水资源紧缺
C.价格低廉
D.劳动力严重短缺
解析:第5题,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番茄生长。第6题,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期集中,对水分需求量大,而该地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番茄业的发展。
答案:5.A 6.B
下图表示某城市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回答7~8题。
7.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8.阶段Ⅱ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减少
C.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
D.农产品过剩
解析:观察图示可知,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主要供应本地区,说明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距城区近;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既供应本地区又供应外地区,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的进步。
答案:7.C 8.C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4)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解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要根据图中提供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分析。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使得市场和生产地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华北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缺水严重,不能满足北京四季蔬菜的需要。海南岛与寿光相比气候优势明显,寿光可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答案:(1)位于北京城郊,接近消费市场,运输成本低;附近水源丰富。
(2)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3)水资源缺乏。
(4)纬度低,光热充足、一年四季连续生产;降水较丰富。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10.阅读关于家庭农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家庭农场历史悠久。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称鼓励和支持农民承包的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当前各地方行政村积极开展“互换并地”的政策,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材料二 在吉林省延边,很多农村青壮年出国劳务、进城打工。为解决农村无人种地的难题,延边开始探索“家庭农场”模式,即由农场承包村民的土地,付给村民租金。几年来全州土地流转面积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城镇化率达到67.04%。
(1)分别评价吉林延边和上海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气候条件。
(2)概述“家庭农场”对吉林延边地区的积极影响。
(3)分析松江“家庭农场”大量生产蔬菜的原因。
解析:第(1)题,发展家庭农场的气候条件,就是分析农业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及气象灾害等方面。第(2)题,结合材料二总结、分析即可。第(3)题,运用城郊农业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1)延边:夏季水热配合好;农作物生长期短(热量条件不足、易发生旱涝灾害、低温冻害)。松江: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优越;易发生旱涝灾害。
(2)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土地撂荒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3)上海市民对蔬菜的需求量大,蔬菜生产附加值高,不宜储藏,适宜在邻近市场的近郊区生产。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
D.市场需求
2.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
①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无地可种植牧草
②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④乙、丙两地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牛奶产量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阶段Ⅰ牛奶生产基地位于城市附近,靠近消费市场。第2题,乙、丙两城市附近牛奶生产基地消失,而奶制品由甲地运入,说明甲地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交通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有所提高。
答案:1.D 2.B
专家指出:“酿酒葡萄的产地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口味、香味等一切性质。”读世界著名葡萄产区分布图,回答3~4题。
3.三大葡萄产区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光热适宜
C.交通便利
D.劳动力丰富
4.农药残留、水分过大等均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提高中国葡萄酒品质的有效措施是( )
A.调整酒厂布局,以避免对产品的污染
B.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虫害的良种
C.加大灌溉力度,增加葡萄亩产
D.加强国际合作,扩大销售市场
解析:第3题,法国波尔多和美国加州都属于地中海气候,我国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三大葡萄产区共同的优势条件是夏季降水少,光热适宜。第4题,我国葡萄的病虫害防治主要靠农药,这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病虫害的良种可以提高葡萄酒的品质;加大灌溉力度不仅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还可能使葡萄水分过大,降低浆果含糖量,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答案:3.B 4.B
5.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的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京津沪牛奶产区的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填表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
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
主要粮食作物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第(1)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自然条件方面。第(2)题,比较两地区牛奶产区的主导区位条件,东北地区主要是自然条件,京津沪地区主要是社会经济条件。第(3)题,注意题目中要求的是“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 水源缺乏
(2)饲料丰富 靠近消费市场
(3)
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人均耕地广(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劳动力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