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青山区教有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5.6
木试题卷共6页,17圈。全卷湖分6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木题共14小题,每小圈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将合题目婴求。)
1.陕西西安大雁塔(见右图)是朝新科进士的题名地。因此,
后世将“雁塔题名”作为逃士:及第的代称。与此相关的刚度是
A.分封制
B.察举刚
C.刺史制
D.科举制
2.在学校举办的“训好历史放事”征文比赛中,小武同学收集了如下材料(见下表),
历史文物
人物塑像
民族欧助
正月十五爪一天,文成公主来到了西就
带来的推食种子真多呀,共有三千八百种。
《步禁困》(局部)唐朝间立本
文成公主(?-680)
见代藏族民歌《唉马林儿》
绘制。
塑像
据此推断他的征文题目是
A.张赛出使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文成公主入藏
D.金城公主入藏
3.北宋时期,在政坛上存在着突出的“文不换武”现象,即文臣一般不愿改换武职,武将又
通常难跻身文官之列。于是,不仅昔日“出将入相”之说在北未消失殆尽,而且士人群体
也遗弃了“投笔从戎”的观念。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宋朝
A.崇文抑武
B.武将跋扈
C.贸易繁荣
D.科技发达
4.元朝统一后统治者放弃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开始重视农业。元世祖时,北方“民
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其他如岭北、云南等地的屯田也显著增加。据此可知元朝
统一后
A.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B.多个政权并立
C.农业有所恢复发展
D.海陆交通发达
5.下表为宋代不同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
农业
两浙路太湖流域、江东路圩田区是当时稳产高产田集中的所在,亩产量从北宋
时的米三石发展到南宋时的五六石或六七石,高达六七百斤
手工业
北宋时,年产布帛南北相较,南方比北方多一百多万匹。北宋至道三年至元丰
元年(977-1078),银、钢、铅、锡的生产大部或全部都出自南方
七年级历史1/6
C.平息东南沿海倭惠
D增进与其他国家往米
10.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心,为解决对后金作战的军费,明廷在全国普遍加派默税,平场
每亩加征银九厘,称为“辽的”。实际上文官武将大哪贪污,加派所得多人私鞭,不足而
复行加派,形成恶性循环。可见明制后期
A.士地兼并严承
B.政治腐败严承
C.藩俏割据延续
).宦官交替专权
11,下表是清潮边照管理情况表(部分)。
设置时问
1684年
1727年
1762年
管理机构(职务)
台湾府
驻競办非大臣
伊将军
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是
A.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B.奠定了我国今天的服域基础
C.完善了清王朝的防御体系
D.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12.时人形容乾隆年间的政治气氛为“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优勤
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这反映了当时
A.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B.思想领域控制严密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社会矛盾不断加刷
13.下图是明清时期苏州府、松江府、太仓府等地区的市镇分类
35
30
市
20
商路所经棉业
米业
军政设置盐业
丝绸
市镇分类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A.主要与商品贸易相关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向边疆地区流入人口
D.随着政治制度演变
14.根据下表,指出明清时期科技名著的共同特点是
《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农政全书》
记载自古以来的农学理论,又总结元、明两代劳动者的农业生产经验,成
为我国最完备的一部古典农学著作
《天工开物》
记录明末清初劳动人民的生产技术,是一部手工业工艺的百科全书
A地域特色文化的反映
B.汇集农业生产先进经验
C.古代科学技术的总结
D.借鉴吸收外来文明成果
七年级历史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