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共19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考
生
2.
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6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其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对研究人类
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以下考古发现属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是
A.用火灰烬标本
B.干栏式建筑
C.彩绘龙纹陶盘
D.四羊方尊
2.在良诸古城遗址的贵族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精美玉器,如玉琮、玉钺等;在陶
寺古城遗址、牛河梁遗址的墓葬中,也有与之造型相似的玉器。此现象说明
A.大型水利设施出现
B.原始畜牧业有较大发展
C.远古传说并不可信
D.早期中华文明交流融合
3.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它”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以下示意图呈现的是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核心思想:
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道”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5.右侧是某历史小组进行学习探究时梳理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的部分摘要。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七雄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连绵不断
A.夏商周的更替
各诸侯国废除旧制度,确立新的政治经济
B.战国的社会变革
秩序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中央集权的建立
6.以下是秦始皇、汉武帝实行的治国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秦始皇
汉武帝
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钱作为统一货币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C.加强对经济的管控
D.使儒学居主导地位
7.《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面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实行
A.奖励军功
B.严刑峻法
C.休养生息
D.盐铁官营
8.以下时间轴梳理了我国古代某选官制度的发展脉络,其中①处应填
进士科逐渐成
大幅增加科
对考试答卷
①
为最重要科目
举取士名额
有严格规定
隋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A.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
B.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C.重视对地方官吏考核
D.派文臣担任各州县长官
9.唐都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
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各国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对
此解读正确的是
A.商业贸易突破了时空限制
B.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C.手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新的民族回回形成
10.对比以下两首诗句,导致其中描述的社会景象发生转变的史事是
《忆昔》
《无家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A.黄巾起义
B.唐蕃和亲
C.鉴真东渡
D.安史之乱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