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月高新区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11.宋代诗人林升的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
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七年级历史
A.北宋与辽对峙
B.南宋与金对特
C.北末与西夏对峙D.北宋与金对蜻
12.“创蒙文,同族共尊成吉思汗:爽元基,后世皆颂一代天骄。”该材料描述的人物的主要功
本试卷共两道大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50分钟
绩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统·全国
D.民族交驰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江西的景德镇到南宋时已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宋朝时
1,“时间的车轮又轧出了同样的靠痕,这个朝代与秦朗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一样的气吞万里如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长江下游成为丰饶的粮仓。这些史实共同反爽的现象是
虎:一样的千古江山、尽归一姓:一样的雄才伟略、创制颇多:一样的残暴、好大喜功:一
A.商业空前繁荣B.农业技术发达
C.经济重心南移
D.贸易繁柒
样的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
14.“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开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通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兼盛时期分别是在
2.“北通涿都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朗开凿的大运河
A秦朝、隋朝B.西汉、元朝
C东汉、北宋
D.唐朝、宋朝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15.六胜塔是“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第一座灯塔,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以
3.指导构建时空坐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下图中①②依次是
石塔作为航标,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这一建筑见证了来元时期
A.贞观之治、遭渊之盟
用钢◆门
A.经济重心南移B.科技成就突出
C.民族政权并立
D.海外贸易兴盛
B.安史之乱、宋金和议
开优山量心
食银父亡
16,某历史兴趣小组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以下论据。据此推断他论证的观点是
C.光武中兴、八王之乱
D.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牛叶特行
细牛
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地区及减斯和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辰产生了重大珍响
火药传到欧洲后,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彩响,推动了社会变華
4.《旧唐书·崔融传》中记载“且如天下诸津,舟船所聚…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
指南针经何拉伯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昧旦永日”,以下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始终领先世界B.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
A反映了唐朝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
B体现出唐朝手工业技术高度发达
C.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D.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C.呈现出沿海、沿江商品贸易发展盛况
D.说明唐朝时期海外贸易远超前代
17.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为适应杜会生活需求而对诗进行的改良。它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5.辨别史料类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史料属于图片史料的是
涌现出很多杰出的作品。宋词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含嘉仓遗址
B.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的曲辕犁
A,统治者的提倡
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壮大
C.《旧唐书·李密传】
D.《隋唐演义》
C.科举制的推动
D.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6.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18.《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志通俗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好
A.雕版印刷术的外传,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发展
雄”,以下关于史书和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B.在敦煌莫高庭的藏经洞中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史书都是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B.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C.《千金方》收集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
C.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D.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D.唐朝画家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19.《三字经》中“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描述的史事是
7.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治动荡的历史弊端,北宋引以为戒而采取的措施是
A.赵国胤建立宋朝B.忽必烈建立元朝C.朱元璋建立明朝D.皇太极建立清朝
A.定都东京
B.崇文抑武
C.削弱相劝
D.设置刺史
20.“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闻王出主张”“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这是明朝末
8.王安石变法期间,政府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杯分为五
年民间流行的歌谣,从这首歌谣中得出的信息是
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与以上内容相符合的是
A,人民对农民军政策热烈拥护
B.人民歌颂的“闯王”是黄巢
A.限制对农民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
B.避免官僚地主隐瞒土地、选避赋税
C,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D.严明的军纪得到人民的拥护
C.限制权贵特权,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D.满足农民士地需求,促进农业发展
21.崇桢皇帝曾在《罪己诏》中痛切指出官员身居高位,却只为自己谋私利…下级官吏品行不
9.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
端,勾结无赖作为爪牙欺霸乡里,感叹道:“嗟此小民,谁能安枕?”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
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A.吴三桂投降清军B.努尔哈赤统一女真C.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D.李自成发动起义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闵完全消失
22.“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偏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清朝延续这一做法,多
10.苏撒曾说:北宋和契丹“和好年深”,双方“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平息
次加以修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维特了双方长时间和平局面的事件是
A.是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体现B.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
A.宋夏和议
B.宋金和议
C.金灭辽
D.澶渊之盟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制约了明清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