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区域发展差异 同步练习2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区域发展差异 同步练习2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04 21: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区域发展差异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读“我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回答1~2题。
1.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但由于气候干旱而耕地资源少;西北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基地,但不是蔬菜基地。故C错误。
答案:C
2.关于B地及所属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解析: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达,是中西部人口主要的迁入地,由于西部生态脆弱,人口、环境压力大,中西部人口迁往东部可减轻中西部的压力,故B正确。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短缺,主要发展方向是外向型和技术型产业。
答案:B
读下表,回答3~4题。

水田(千公顷)
旱地(千公顷)
贵州省
768.4
1071.6
江西省
1946.8
361.6
3.与江西省相比,贵州省耕地的结构特点及其原因是(  )
A.水田比重大——属季风气候,降水丰沛
B.水田比重大——位于外流区,河湖众多
C.旱地比重大——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少
D.旱地比重大——地处低纬地区,蒸发量大
解析:读表格,与江西相比,贵州省水田比重小,A、B错。贵州旱地比重大,大部分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少,C对。贵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D错。
答案:C
4.贵州省和江西省(  )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B.分别属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C.少数民族以壮族和回族为主
D.位于黑河—腾冲人口界线以东
解析:贵州位于第二阶梯,江西位于第三阶梯,A错。江西只属于长江流域,贵州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B错。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C错。两省均位于黑河—腾冲人口界线以东,D对。
答案:D
读“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完成5~6题。
5.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
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解析:从题干可知四地均位于40°N~50°N之间,因而不适宜发展热带作物,选项A错误;从柱状图可以看出②地7月降水与气温都较平均值高出很多,说明7月高温多雨,选项B正确;③地1月降水较平均值高说明冬季降水多,选项C错误;④地1、7月降水均低于平均值说明该地干旱严重,1月气温低于平均值,7月高于平均值,年温差较大,选项D错误。
答案:B
6.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地降水较多且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上题分析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两地的自然带相同。
答案:A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外调查得到的某河流各月平均径流量数据,绘制成下图(图中数字表示月份,同心圆数值自内向外增大),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年有两次汛期,汛期时间很长
B.冬季有结冰期,出现断流现象
C.径流量大,泥沙含量大
D.水位不稳,季节变化大
解析:可以直接从地图上进行分析,阴影面积不是很规范,说明河流的流量很不稳定,季节变化较大,水流不稳。
答案:D
8.关于该河流域农业发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热量不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B.冬小麦种植面积广,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
C.农产品单产高,商品率低
D.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解析:从地图上分析可知,本地区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是在夏季,降水较多,一个是在春季,气温回升。可以知道该河流域是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所以热量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A
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陈晓《我的家乡》)。阅读并完成9~10题。
9.陈晓的家乡位于(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黄土高原
D.河套平原
解析:“四月”“稻秧”说明这里位于江南地区。
答案:A
10.该地区(  )
A.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B.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
C.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
D.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速度较快
解析:A、B、C选项代表的信息,均属于北方地区。
答案:D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
矿产和能源资源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解析: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经济地带;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经济地带;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经济地带。
答案:D
12.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解析:产业结构差异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答案:D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
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
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
解析:注意三个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答案:C
14.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
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
C.西部大开发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
解析:西部地带的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低;西部大开发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竞争力。
答案:A
二、综合题(共22分)
15.(11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见下表。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比重(%)
人均GDP(元)
东部
58.8
41.2
10732
中部
27.4
35.7
6439
西部
13.8
23.1
4302
材料二 见下表。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1999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7
58.3
58.8
+6.5
中部
31.2
31.1
29.9
27.6
27.4
-3.8
西部
16.5
16.0
16.4
14.1
13.8
-2.7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________(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_______在逐年增加,而________和_______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_______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关键是读懂表中内容的含义。我国最显著的地带性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速度代表了发展潜力,落后地区只要有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容易缩小的。单纯使用各地带的GDP来比较经济发展水平,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用GDP与人均GDP来比较更符合实际。综合表中指标及其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均GDP及GDP的差异上,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则通过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来反映。
答案:(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3)小 东部 中部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 (4)A
16.(11分)(探究性学习)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月9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1999年,国家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10余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由1.53万亿元增加到5.83万亿元,年均增长16%。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20项,投资总规模2.2万亿元。下图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 部分专家学者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上图圆内部分)。
(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以________为中心;沿________呈条带状分布。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地区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多项选择)(  )
A.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
B.利于三大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C.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D.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结合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图,主要考查特定区域开发的条件和意义。第(1)题,对比可知,“西三角经济圈”位于内陆地区,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都濒临海洋。第(2)题,观察地图西部产业地带在空间分布上多以大城市为中心,沿河流或铁路线呈条带状分布。这是因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产业带往往形成于基础设施较好的大城市。第(3)题,“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有利因素可以从矿产、能源、旅游资源、劳动力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打造“西三角经济圈”可以利用其龙头作用,吸引资源、资金和人才的集聚并带动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答案:(1)位于内陆地区 (2)大城市 交通线(河流、铁路) (3)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农业基础较好;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有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任答4点) (4)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