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孝义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吕梁孝义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5 08:40:47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卷)


题号
书写与卷面
总分
等级评价
16
17
18
19
得分
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卷面整洁不扣分。否则,将酌情扣分,
书写与卷面扣分最多不得超1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
项涂黑。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50一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
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
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是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C.掀起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下图是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情况统
计图。通过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
尚未加人4%
尚未加人8%
工资尚未加人1%
已抓人96%
已完成92%

已完成99%

加入和未加入农业生
已完成和未完成社会主义
已完成和未进行公私合
产合作社的农民比例
改造的手工业生产者比例
营的企业职工人数比例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B.第一个五年计划已超额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确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实行
3.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的98个机构撤并为52个,主要是撒并了一
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税务、工商管理等机构。这一举措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意在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
C,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完善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八年级历史第一页(共八页)】
可日
0000000
4.下面是小华同学收集的有关青藏铁路的历史信息,据此可知该铁路的开通
自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至2024
年6月,累计运进出藏旅客3688.5万
人次、货物8775.1万吨;2006年至2024
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342亿元增
至2764.94亿元。
A.开启了西部大开发
B.保证了军事国防的安全
C.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D.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5.进人21世纪后,中央政府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支持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中心,在珠海横琴岛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中央政府的上述
举措
A.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B.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C.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6,“信仰为旗,万里海疆写忠诚。向实而备,越是艰险越向前。”人民海军成立75
年以来,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
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
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A.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B.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C.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人民海军的实力已达到世界一流
7.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
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8.改革开放前,我国涌现出一批出色的文学作品,如《红岩》、《青春之歌》、《茶馆》
《东方红》等,它们侧重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而改
革开放后,我国文学作品则多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材料主要表明
A.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C.“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文化繁荣
D.时代的变迁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
八年级历史第二页(共八页)
0000000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5 分)
1——15:BAADA BBDCB CBDD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道大题,其中 16 题 8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2 分,
19 题 15 分,共 45 分)
16.问题 1:②:袁隆平,他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他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 分)
④:屠呦呦,她领导科研团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
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
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她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2 分)
问题 2:例:抗美援朝精神,形成于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其基本内涵是国和人民利益高于
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
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
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勇毅奋进、不懈斗争。(从形成原因、内涵、影响等方面描
述。)
17.(1)背景:建国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并对
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1953—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
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 分)
(2)变化:企业类型增多;商品结构完善;参会人数增多;展馆面积增加。(2 分)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中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等。(2 分)
(3)特点: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参展企业多,参展国家多,
体现了合作发展的理念等。(2 分)历史意义: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我
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开展;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促进经济全球化
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等。(2 分)
18.(1)价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广为世界上的国家接受,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我国同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
础;为新中国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2 分)
(2)外交成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
《联合公报》,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
实现邦交正常化。(2 分)原因: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等。(2 分)
(3)①亚非会议,②世界贸易组织(2 分)方式:加人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行动,
举办国际会议,成立国际金融机构等。(2 分)
(4)认识: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也是改革者,
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2 分,言
之有理即可)
19.(1)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邓小平理论;特点: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扩
展),改革和开放同步开展,相互影响,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一代接续奋斗、持续推进等。(4 分)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
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2 分)
(3)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
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
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 分)
(4)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论述: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全面推行,彻
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
主人。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
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脱贫攻坚战的
全面胜利,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
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总之,中国共产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
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
前进。
评分说明:观点正确得 1 分,选择三个事件紧扣观点形成有理有据的论述得 6
分,共 7 分。观点不正确或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依次酌情赋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