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卷)
语文
题号
二
三
四
书写与卷面
总分
等级评价
得分
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卷面整洁不扣分。否则,将酌情扣
分,书写与卷面扣分最多不得超10分。
一、积累·梳理(10分)
1.下面是一张易错字整理单,请你阅读后,补充空缺处的内容。(3分)
【区分形近字】
(1)
(1)“挑拨离间”中的“拨”字和“拔”形体相近,但读音、意
思各不相同。“拔”字正确的读法是:▲。
(2)“轻歌曼舞”“漫不经心”中的“曼”和“漫”,读音相同,
意思不同。下面是这两字的字义,“曼”的意思应是:▲。
(2)
A随意,随便。B柔美,细腻。
〔填序号》
【字根溯源】
(3)“è”字《说文》解释:“微止也”,即“阻止、抑制”。后
(3)
由本义引中出“遮蔽”义。现代词语“怒不可(è”中“è”的意
思与“抑制”义相关。“è”字应写作:▲。
2.
小凯制作了下面诗文辑录表,请根据相关提示,填写表中空缺的内容。(7分)
角度
诗文原句
赏析
句式
(1)虽有嘉肴,弗食,▲;虽有至道,弟
(2)
之美
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佳肴》)
对比
(3)“一车炭,千余斤”之重与“▲”之
对比中蕴含了对卖炭翁的同
之美
轻形成强烈的对比。
(白居易《卖炭翁》)
情和对宦官及其爪牙的憎恶
描写
(4)茅飞渡江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
无一语写风,却见风的肆
之美
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虐,动态十足,惊心动魄
夸张
(5)水击三千里,▲。
夸张描述鹏激起的水花和飞
之美
(《北冥有鱼》)》
行高度,展现其磅礴气势
情感
(6)▲,
寂寞沙洲冷。
表明志趣的高洁,暗含了对
之美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理想的坚守
叙述
(7)夜久语声绝,▲。天明登前途,独与
叙述中暗含复杂情感:有赞
之美
老翁别。
(杜甫《石壕吏》)
扬,也有控诉
八年级语文第一页(共八页)】
二、实践·运用(7分)
炎开辰“以和为贵”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7分)
3.
同兴]阅读以下资料后,展开了讨论,请补全他们的对话内容。(3分)
◆六“常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
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
杀,“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一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①,故不
月。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
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注释】①未有方体:没有统一标准。②民务于是:很多人用力为己谋利。
小文:我读完以上资料,有了以下的认识:“和”是人们在一起做事,虽想
法、立场等不同,但大家都能以“合理”“适宜”为做事准则,被此间没有敌
意,能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同”是(1)
▲
0
小凯:读了以上材料,再听小文一说,我明白古人“和而不同”的意思了。
小莉:“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也值得借鉴,比如“(2)▲”。
[提示】完成第(2)题时,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作答。
4.小凯将自已对“和”的理解写成了下面一段话。请你帮他指出划线处有语病的
一处、并做修改。(1分)
“和”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是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A.塞罕坝人尊重自然规律,将荒漠变绿洲,实践
了人与自然命运与共,唯有和谐相处,才能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和”是人与自
我心灵的平衡。苏轼豁达乐观,我们应像他一样,接纳不完美,包容情绪,以平
和从容面对生活。“和”是人与人交往的和谐音符。B蔺相如、张英以宽容化解矛
盾,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C.“和”更是国家与世界和平共处的宏伟乐
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和”为理念,加强了国际合作交流。
我发现▲处有语病(填序号),修改:
八年级语文第二页(共八页)
可所然
0000000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梳理(10 分)
1.(3 分)(1)bō (2)B (3)遏
【评分说明】(1)拼音书写不规范不得分;第(3)题笔画模糊、书写不规范
不得分。第(1)(3)题,写在田字格(拼音格)外,不得分。
2.(7 分)
【评分说明】错字、多字、漏字不得分,每空 1 分,共 10 分
(1)不知其旨也 (2)对偶句增强了语言气势,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3)半匹红纱一丈绫 (4)高者挂罥长林梢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拣尽寒枝不肯栖 (7)如闻泣幽咽
二、实践·运用(7分)
3.(3 分)
(1)(1 分)
【评分说明】基本能领会“同”的意思,表达无语病,可得 1 分。不结合材料
作答,不得分;概括、提炼不能兼顾两则材料者,不得分。
示例:“同”是人们虽共同参与某事,看似追求同一目标,实则都在谋求私利,
他们常会暗里算计、争斗,彼此之间充满敌意。(意思对即可)
(2)(2 分)
【评分说明】能结合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说出对“和而不同”当代价值的理解
即可。
示例:讨论学习问题时,同学们不同的理解层次、思考角度,均是激发我们深
度思考的资源。大家本着“和而不同”的理念参与问题讨论,不仅能营造和谐的学
习氛围,还能相互影响和改变各自的思维方式。
示例:家庭中,因年龄、性格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等难免出现差
异。如以“和而不同”的态度相处,既能避免冲突,又能形成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的家庭氛围。
示例:职场中,团队成员专业背景、思维方式难免有差异。如能营造出开放、
包容的工作氛围,鼓励多元思维碰撞,很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其
为团队的发展赋能。
示例: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很多国家在践行“和而不同”的理念,他们通
过尊重差异、优势互补,形成多元文明共存的格局,形成了“1+1>2”的互赢、共
赢局面。
4.(1 分)
【评分说明】找出病句并修改,得 1 分。找出病句,修改不正确不得分。
我发现 A 处有语病,修改:塞罕坝人尊重自然规律,将荒漠变绿洲,诠释(印
证、揭示、阐明、凸显)了人与自然命运与共,唯有和谐相处,才能可持续发展的
道理。
5.(3 分)
【评分说明】能运用表格中提供的评价项目,对所选标语做具体评价,每个角
度 1 分;三个角度 3 分。特别说明:不结合具体内容,只是笼统式、空洞式评价评
价不得分。
【示例一】我来评价 A:这条标语点明了辩论“观点交锋”与“友好竞争”的
双重属性,与班级辩论赛场景匹配;“脸”“颜”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
形式便于传诵和记忆;整条标语传递了“理性思辨、友好竞技”的价值观,易于激
发学生对“如何在竞争中保持风度、在分歧中寻求共识”的深度思考。
【示例二】我来评价 B:这条标语与场景相契合:“唠叨”与“倾听”结合,
直指“家庭代际沟通”的话题,符合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运用对称句形式,如:
“唠叨”对“倾听”、“方言”对“翻译”,韵律感强,易记易传播;整条标语有很
强的鼓动性,能引发受众对家庭沟通方式的深度思考。
【示例三】我来评价 C:这条标语紧扣老龄化社区老人行动不便、上下楼梯易
遇困难的真实场景,精准对接居民实际需求;口语化表达易被老年人理解和接受,
且“手”与“愁”押韵,朗朗上口,标语内容便于记忆与传播;该标语易于形成邻
里互助的情感共鸣,引发居民对“如何用小行动构建温暖社区”的思考。
三、阅读·理解(38 分)
6. (6 分)
(1)(3 分)
①(1 分)向神父家复活节用的面团里撒烟末而触怒神父
②(2 分)
【评分说明】概述情节 1 分,不点到精神意志,如“顽强奋战”,扣 1 分。
示例:筑路中,面对严寒、饥饿、匪患、伤病的困扰与威胁,保尔带领团队顽
强奋战;后因伤寒与肺炎侵袭,失去了战斗力,被迫撤离工地。
(2)(3 分)
【评分说明】独白的情境或背景 1 分;分析或概括内容,表述合理 1 分。
A.(2 分)【语段二】是保尔处于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困境中的一段独白,他通
过自我对话,重燃斗志,坚定了要活下去、让生命有益于人民的信念。
B.(1 分)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为人类做贡献。
(二)(12 分)
7.(3 分)(1)并列 (2)装上弦 (3)②
8.(4 分)
(1)(2 分)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2 分)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
9.(5 分)
(1)(1 分)相似点:千里马和琴的价值都被表象所蒙蔽(意思对即可)
(2)(4 分)
【评分说明】结合划线句分析 1 分,点出中心得 2 分;分析两篇共 4 得分。
示例:《马说》作者在“其真无马”的诘问和“其真不知马”的感叹中寄寓了
情感,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针砭、控诉(2 分);《工之侨献琴》
作者在悲叹琴之遭遇之后,发出犀利的反问,得出了“莫不然”的结论,揭露了当
时社会普遍存在只看表象不看实质的现象,告诫世人不可被表象迷惑、蒙蔽,要注
重事物的本质。(2 分)
参考译文: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
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主
管人;主管人让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代的琴。”把琴退还回来。工之
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
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
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
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
的!”。
(三)文学作品阅读(11 分)
10.(1)(3 分)
A.(2 分)【评分说明】任意写出以下三点即可得 2 分;写两点得 1 分。
示例:黛青色的老屋、风化的门板、锈蚀的铜锁扣、长着狗尾草的屋脊
B.(1 分)老师傅用老式剃刀为老顾客剃头的场景
10.(2)(5 分)能自选任意两个角度,抓住语段中重要的语言点赏析即可,每赏一
处 2 分,共 4 分;表达有条理或语言顺畅,得 1 分。
答题要点提示:这段文字描摹了古镇中的剃头场景,在词语运用方面很有特点。
第一,重复用词。文中多次出现“老”字,如“老房子”“很老了”“老式的剃须刀”
等,这种重复,强调了时间的久远和事物的陈旧,易让读者沉浸在旧时光的氛围中,
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怀旧情怀。第二,用词讲究。“不紧不慢”表现力很强,生动写出
了剃头师傅的动作节奏,尽显其悠然自得的气质,可见其对这份传统手艺的熟练和自
信。第三,单词成句。“安详”独立成句,作者意在强调突出老人们平静、祥和生活状
态的意味;单词成句的形式蕴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后,老人们
依然能够保持安详的心态,这种对生活从容、接纳的态度,令作者敬佩和羡慕。
10.(3)(3 分)
【评分说明】能点出表达所感的方式 1 分;结合内容做分析,得 2 分。
示例一:第⑧段中,面对眼前串场河颓败的景象时,作者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
表达感受。由串场河今日的景象,作者提出了“无论岁月曾经如何繁华,谁能拽住
岁月的衣襟呢”的问题,是问自己,也是问众生;“我们能做的,一是怀念,二是
珍惜”是答案,也是作者对时序变迁、时光易逝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示例二:第⑥段中,目睹老人做布鞋的场景,作者以“联想+感悟+哲思”的
方式表达所感。从老人做鞋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纳鞋底的温馨场景,进而生发了“天
下布鞋承载母爱”的感悟,最终将所有感怀升华为“再古老的历史,不过是母亲的
历史”的哲思。
示例三:第 段中,结束对小镇的探寻之后,作者通形象化的描述表达所感。
先用“树根式的脉络”形容“人类的承接”,再以树根盘踞大地的画面,隐喻人类
与历史源头的联结,形象的描述中传达着作者对历史传承的理性思考;“我们懂得
了历史的另一个名字,叫厚重”,蕴含了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之情。
11.(9 分)
(1)(1 分)什么是“莫高精神”
(2)(4 分)
评分说明:能从修辞(排比、反问)、金句锤炼等角度中任意两个角度展开分
析,得 2 分;能围绕“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得 2 分。
示例:“有人……有人……有人……”构成排比,传达了演讲者强烈的情感,
即对热衷于文化传承事业的人们的敬意和赞许。这种强烈的褒赞之情,很容易感染
到年轻听众;反问句“怎么会没有呢”和“你至少有热爱的能力”的肯定回答,给
能消除受众的迷茫和不自信,给予其鼓励与信任,易于拉近演讲者与年轻听众的距
离;“热爱本身就是一种传承”掷地有声,让每个听众(尤其是年轻人)都能找到
自己的参与文明传承的方式,这个金句极具鼓舞性和号召力。
(3)(4 分)
评分说明:学生能从“个人青春不在”和“古老文明依然青春正好”的对比中,
体会出演讲者所表达的意思,得 2 分;简单分析这种结语的演讲效果,得 2 分。
示例:“个人青春不在”和“古老文明依然青春正好”的对比与反差,很有冲
击力,易于提醒受众:个体生命虽有限,但是我们的传承和守护会使中华文明保持
活力;中华文明也会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守护而延续下来,且永葆青春。总之,
这种反差式的沟通很易增强号召力:很能引发受众对自身行为价值的深度思考,激
起其传承和保护古老文明的热情。
(四)写作·表达
12.(35 分)
公共说明:1.漏写题目扣 1 分。2.错别字每 3 个扣 1 分,重现不计,最多扣 2 分。
3.字数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不足 400 字,降一等。
游记散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30-35 分)
基本要求;所至:旅行地点明确,行程安排合理,逻辑清晰。
所见:景物描写生动具体,能够抓住特点,展现旅行的独特视角。
所感:个人感受深刻,思考独到,情感真实,能引起读者共鸣。
语言:语言流畅,用词准确,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富有感染力。
结构: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详略得当。
评分细则:1.具备基本条件且在立意、构思、语言三方面中有一项表现突出的,
可评为一类卷(30-35 分)。
2.立意深刻,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每有一项特别突出的可加 1-2
分,最高不超过 35 分。
二类卷(25-29 分)
基本要求:所至:旅行地点明确,行程基本合理。
所见:景物描写较为具体,能够展现旅行的某些特点。
所感:个人感受较为真实,有一定的思考,情感表达较为自然。
语言:语言通顺,偶有语病。
结构: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
评分细则:1.具备基本条件但无突出特色的,评二类基础分(25 分)。
2.立意、构思、语言三方面中有一项表现较突出可加 2 分,最高不超 29
分。
三类卷(21-24 分)
基本要求:所至:旅行地点基本明确,行程安排不够合理。
所见:景物描写不够具体,缺乏生动性。
所感:个人感受不够深刻,思考较为肤浅,情感表达不够自然。
语言:语言基本通顺,但存在一些语病,用词不够准确。
结构:结构基本完整,但层次不够清晰,过渡不够自然。
评分细则:1.具备基本条件但内容较为单薄,语言不够通顺,结构不够清晰的,评
三类基础分(21 分)。
2.立意、构思、语言三方面中每有一项表现稍好的可加 1 分,不超 24
分。
四类卷(21 分以下)
基本要求:所至:旅行地点不明确,行程混乱。
所见:景物描写简单,缺乏细节。
所感:个人感受肤浅,缺乏思考,情感表达不真实。
语言:语言不通顺,存在较多语病,用词不当。
结构:结构混乱,缺乏基本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评分细则:1.完全不符合基本要求的,评四类卷(21 分以下)。
2.立意、构思、语言三方面均表现较差的,不加分。
演讲稿专项评分细则(满分 35 分)
一类卷(30-35 分)演讲特质突出
1.内容设计(6 分)
观点提炼新颖深刻,能合理选用典型事例,事例含可听性细节(如"那位环卫工
皲裂的手纹")
2.开头、结尾、主体部分精心设计(6 分)
开场白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主体部分有逻辑层次; 结尾有具体行动号召
3.语言表现力(6 分)
口语化表达自然流畅;注意锤炼语言(运用修辞、短句、金句等)
4.有对话感(6 分)
全程使用"我们/大家"等群体称谓;包含 2 处以上有效互动设计(如提问、呼应、
手势提示);语言具有即时交流感(如"此刻,让我们思考...")
二类卷(25-29 分)演讲特质明显
1.有听众意识但互动不足(1 处互动); 2.口语化表达但偶有书面语
3.结构完整但高潮不突出; 4.有事例但细节不够生动
三类卷(21-24 分)演讲特质薄弱
1.基本无互动设计; 2.语言书面化倾向明显;
3.行文平铺直叙无节奏变化; 4.事例单薄缺乏细节
四类卷(21 分以下)不符合演讲要求
1.全文无听众指向词;2.完全书面语表达;3.行文思路混乱;4.内容空洞无事例
特色加分项(每项 1 分,最高 3 分)
1. 设计听众呼应环节(如重复句、鼓掌点);
2. 标注语气提示(如"此处停顿 3 秒");
3. 使用象声词增强临场感(如"咔嚓——那是梦想破土的声音")。
扣分项
1. 全程独白式表达(扣 3 分)
2. 超过 3 处长难句(每句扣 1 分)
3. 无具体行动号召(扣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