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区域经济联系 同步练习6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区域经济联系 同步练习6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04 21: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区域经济联系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2013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元)”,产品市场价格均为102元。读图回答1~2题。
1.该类企业从甲地迁往乙地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
B.原料
C.市场
D.劳动力价格
解析:图中显示两地成本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成本上,则企业由甲地迁往乙地的主导因素是技术。
答案:A
2.该类企业转移到乙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甲地产业结构升级 ②甲地劳动力大量失业 ③乙地产业结构调整 ④促进乙地城市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从成本构成上看,该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迁往乙地会促进乙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促进其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甲地而言,有利于资源要素向更高级产业集聚,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由于该类企业劳动力需求较少而不会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
答案:D
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解析: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且企业分布东密西疏,其主要是为了产品便于就近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答案:A
4.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解析:企业研发中心应属技术导向型部门。
答案:B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5~6题。
5.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解析:汽车生产的核心环节比如研究、设计,一般不会在20世纪80年代转移到我国,所以可排除A、B;从题干中“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可知,刚开始时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不会是零部件生产,排除C。
答案:D
6.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解析: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没有涉及研发的内容,所以排除A;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虽然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新车型的产量,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目的。
答案:B
读“我国四大工程图”,回答7~8题。
7.四大工程中,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工程是(  )
①南水北调 ②西气东输 ③西电东送 ④青藏铁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南水北调中线将丹江口水库的水输送到北京,可基本解决北京市的缺水问题;西电东送北线可将山西、内蒙古的煤电输送到北京,可缓解北京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答案:C
8.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③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④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将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开发出来,输往东部地区,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同时。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A
如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9.由图可以推断出,该区域(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区位因素的变化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较低发展水平的产业转出,较高发展水平的产业转入。由图可知,该区域在T0年时人均工资低,且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说明该区域在T0年时区域发展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在T0~T1年,通过坐标可看出,此阶段人均工资较低且增长缓慢,剩余劳动力众多,对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吸引力大,工业企业的类型也比较单一;从T1~T2年阶段,该区域剩余劳动力迅速减少,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工资提高迅速,说明以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产业结构在此阶段发生了调整;T2年以后的发展阶段,该区域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减少,人均工资水平稳中有升,说明工业水平仍在提高。
答案:C
10.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解析:读图可知,甲类企业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支付的工资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且在T年后低于该区域人均工资,说明甲类企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乙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一直高于该区域的人均工资,由此可判断乙类企业可能为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区域产业一般经历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结构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过程,因此可判断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较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会更长。
答案:B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解析: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正确。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答案:C
1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答案:A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解析:如果该种自然资源是能源,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能源储量大,所以A错,华北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所以B错,我国西北地区能源需求量小,所以D错。
答案:C
14.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解析: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②→③。
答案:D
二、综合题(共22分)
15.(11分)能源是支撑国家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读下列一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二 广东省能源自给率图。
材料三 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统计图。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表明,广东省当前能源供需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5年5月,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建成输油,这历史性地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简述这样做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比较两条西气东输线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输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亚地区,而一线工程来源于新疆。第(2)题,需要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得出来,广东省的能源自给率很低,且能源的消费量在逐渐增加。第(3)题,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一方面可以使我国进口能源渠道多元化,另一方面由于距离中亚较近,运输成本较低;同时中哈两国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有利于保证石油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答案:(1)来自境外 (2)自给率低(先高后低,近年略有提高)需求量大(越来越大) (3)中哈两国陆上相邻距离近,运输成本低;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政治安全;与海上运输相比,更安全便捷;减少我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
16.(11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下图)。
(1)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________密集型产业和_______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_______。
(2)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读图可知,梧州市新增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建材加工。第(2)题,考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从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差异及产业本身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珠三角和梧州相比,其市场、劳动力、交通等区位因素差别大;其次造纸业污染比较大。
答案:(1)劳动力 资源 建材加工 (2)梧州位于珠江上游,造纸厂会影响下游干流的水质;梧州相比珠三角,消费市场小;梧州交通条件较珠三角差;发展造纸需要大量木材,大量砍伐会加剧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