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卷)
历
史
题号
书写与卷面
总分
等级评价
16
17
18
19
得分
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卷面整洁不扣分。否则,将酌情扣分,
书写与卷面扣分最多不得超1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
项涂黑。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
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
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
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它”是
A.灵渠
B.长城
C.丝绸之路
D.大运河
2.发明和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下图是唐朝的曲辕犁和简车,
它们分别用于
A.耕作,灌溉
B.耕作,纺织
C.运输,治铁
D.运输,灌溉
3.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的描述中可得出鉴真东
渡、玄奘西行的共同之处是
鉴真受日本的邀请东渡,先后五
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
次都没有成功,还因辛劳过度而双目
险,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
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
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并在多地讲
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他在日本
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
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
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
书法、建筑、绘画等。
主持译经工作。
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B.体现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
C.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D.得益于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
七年级历史第一页(共八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4.宋朝的崇文抑武方针,使文官得到重用,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也导致了军队战斗力诚弱,政府机构
重叠,官员冗余,办事效率下降,朝廷的财政支出增加等问题。对以上内容理
解正确的是
A.对崇文抑武方针持完全肯定态度
B.全面分析了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
C.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质是轻视武备
D.列举了崇文抑武方针的具体举措
5.下图为辽代鸡冠壶的演变过程。早期的鸡冠壶吸纳了宋朝的陶瓷制造技术,结
合自己的皮囊制品制作而成。中后期器型变得瘦高,“鸡冠”变成“环梁”,出
现了“圈足”。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辽早期
辽中期
辽晚期
双孔式
扁身环梁式
圆身捏梁式
A.契丹贵族的生活奢侈腐化
B.辽代的制瓷技术水平高超
C.宋代的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D.宋、辽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6.从传世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从汴梁城郊外到城内街面,有行商、坐贾与
摊贩,店铺与宅院交相毗邻。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
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据此可知,当时宋代
A.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B.连通全国的商业网已经形成
C.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地点限制
D.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
7.宋朝时重视传统节日,节日的习俗流传至今。下列属于描写中秋节的是
A.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申之,插于门楣
B.百索、艾花、银样鼓儿…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
C.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D.九月,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
七年级历史第二页(共八页)
器
扫描全能王创建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 2024-2025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7 月
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5:D A B B D 6-10:C C A D C 11-15:A B A C C
二、非选择题(共 45 分)
16.(8 分)
任务一:
(1)《步辇图》: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交往,是汉藏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
艺术和历史价值。(2 分)
(3)“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军刀:与戚继光抗倭有关,体现了明朝军民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
是民族英雄精神的象征。(2 分)
任务二:
天文历法:③⑥;中医瑰宝:②⑦(2 分)
结语:这些典籍展现了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2 分)
17.(10 分)
(1)表现:宋朝海外贸易范围广,广州、泉州是大商港;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贸易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2 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以大都为中心;驿站种类多(陆驿、水驿);设有急递铺,传递速度快。(2 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2 分)
(3)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应用。(2 分,任答两
点即可)
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的亚非海上交通线。(2 分)
18.(12 分)
(1)原因:唐太宗提倡节俭,减轻民众负担,关心民众疾苦。(2 分)
治世局面:贞观之治。(2 分)
(2)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南移加速;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 分)
(3)表现:农业(人口、耕地、粮食产量增加,高产作物推广);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发展,
形成手工业城镇);商业(城市经济发展,形成区域性商业中心和专业化市镇)。(3 分)
(4)因素:统治者政策;人口迁移;生产技术;社会稳定等。(2 分,任答两点即可)
19.(15 分)
(1)①行省制;②设军机处(2 分)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 分)
(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1 分)
原因:唐统治集团是民族融合的产物,统治者有少数民族血统,能吸取历史经验,认识到民
族问题的重要性。(2 分)
(3)特点:体制成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可与中原王朝抗衡;管辖大片汉地,同
时重视“祖宗根本之地”。(2 分)
(4)清朝措施: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设置
台湾府等。(2 分,任答两点即可)
边疆治理方式:设置机构直接管辖。(2 分)
共同历史影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