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算
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
nǎ
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之:动词,前往、抵达
浙东:现指江南地区
卜(bǔ )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词牌名
卜算子
王观(1035-1100),字通叟,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在王安石担任开封府试官时,他凭借才华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他再次凭借出色表现,成功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期间,王观才华横溢,创作了《扬州赋》与《扬州芍药谱》等佳作,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地方文化的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观(1035-1100),字通叟,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在王安石担任开封府试官时,他凭借才华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他再次凭借出色表现,成功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期间,王观才华横溢,创作了《扬州赋》与《扬州芍药谱》等佳作,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地方文化的独到见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诗意理解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眉似春山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似佳人皱眉的轮廓
句析:这两句巧妙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借用女子的眉眼,细腻地赞美了浙东山水的温婉与秀丽。
诗意理解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句析:这两句诗巧妙设问,清晰指明行人将赴的远方。“眉眼盈盈处”一句,细腻承接上文比喻,生动描绘出江南山水那清丽明媚、令人心动的秀丽景致。
“眉眼盈盈处”形容的是一种眼神或表情,给人以温柔、亲切、美好的感觉。这里的“盈盈”通常用来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引申为眼神或表情中透露出的含情脉脉、生动活泼的神态。
这句话的意思是问即将出行的人要去哪个地方。这里的“行人”指的是要出行的人,“去那边”则是询问他们目的地的方向或地点。这句话通常用来表达对某人即将前往何处的关心或疑问。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柔媚,山如美人轻轻蹙起的眉毛。想问那远行的友人将要去何方?答案是到那山水紧紧交汇的浙东之地。
诗意理解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句析:这两句深情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刚刚依依不舍地送走了绚烂多姿的美丽春天,心中已满是惆怅与不舍,而今又要含泪送别自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内心更是增添了几分难以言表的惆怅与哀伤,深切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无限依恋与依依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
“才始送春归”意味着春天刚刚结束,刚刚送走了春天。这里的“始”字表示刚刚开始,而“送春归”则表达了春天已经离去,春天的结束。通常用来形容季节的更替,春天的结束也意味着夏天的到来。
“又送君归去”这句话表达的是再次送别某人回家的情景。这里的“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或“你”,“归去”意味着返回或回到原来的地方。整句话通常用来描述送别朋友或亲人时的情感,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解读:这两句话展现了作者的奇思妙想,他嘱咐朋友若有机会体验江南的春色,一定要与那春光共存,既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也蕴含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春末时节,繁花似锦之际,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深情地送别即将返回那山温水软的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尽管自己身在异乡如皋,归心似箭却欲归不得,满腔羁旅之愁难以排解,但即便如此,词人依旧满怀深情地衷心祝福好友,愿他一路顺风,能与明媚春光长伴,共享那份悠然诗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刚刚把春天温柔地送走,转身又要送你踏上归途。倘若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那绚烂的春色细细留住。。
诗意理解
浙东风光
浙东风光
总结赏析
这首送别词的上阕中,词人巧妙地将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比喻新奇贴切,情景完美交融,使得山水仿佛也蕴含深情,而人的情感则更加浓厚真挚。
词的下阕中,词人匠心独运,用了两个送字、两个归字、两个春字,将季节的变换与人事的离合巧妙勾连,不仅细腻地表达了惜春伤时之意,还深情地寄托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与不舍之情。
我能把《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那深情款款的送别情景细腻地描绘成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
我能搜集一些经典的送别诗,在小组里共同欣赏并深入交流其意境。
布置作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