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同步练习1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同步练习1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05 19:4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一组是(  )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解析:第1题,湿地水位应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海或洋不属于湿地。第2题,长江中下游湿地主要为河流、湖泊,其破坏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围湖造田以及泥沙淤积,使湖泊面积减小。
答案:1.D 2.B
3.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其作用有(  )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 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③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粮食、肉类、药材及多种工业原料 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 ⑤调节气候 ⑥提供大量木材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解析:矿产资源的形成主要由地质作用完成,湿地不产生矿产资源。湿地不能提供大量木材。
答案:C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结合下图,完成第4~5题。
黄河三角洲湿地
4.黄河三角洲湿地属于(  )
A.沼泽湿地
B.湖泊湿地
C.河口湿地
D.海岸滩涂
5.该湿地成为最年轻湿地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  )
A.开发晚
B.发现晚
C.黄河形成晚
D.黄河改道
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处黄河河口,历史上因黄河多次改道形成较晚。
答案:4.C 5.D
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高温热浪的炙烤让原本绿意盎然的大地燥热不堪,大面积龟裂的河床上满眼充斥着搁浅的船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7题。
6.材料中“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的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森林破坏
C.兴修水利
D.气候干旱
7.湿地面积的减小,所减小或丧失的功能有(  )
A.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B.提供商品粮
C.吸收太阳紫外线
D.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解析:第6题,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是气候干旱降水少加上高温影响导致的“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第7题,只有A项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是湿地所具有的功能,其余选项均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答案:6.D 7.A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9.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第8题,湿地能调节气温和河流流量,被破坏后其调节功能减弱,气温年变化和河流流量年变化增大。第9题,人类对三江平原的开垦,导致湿地面积缩小,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答案:8.B 9.D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长江下游环境污染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第10题,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适宜,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第11题,湖泊面积减少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答案:10.A 11.B
读我国某区域湿地分布图,完成第12~13题。
12.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甲地湖泊众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降水量大
B.多冰雪融水
C.多洼地
D.内流区面积广大
13.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20世纪80年代,湿地退化较严重。下列措施有利于修复乙地湿地系统的是(  )
A.大力发展高原畜牧业
B.甲处湖泊水调入乙区域
C.退牧还草、围栏封育
D.发展河谷农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第12题,甲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内流区面积广大,同时多洼地,多冰雪融水,因此湖泊众多。该地区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第13题,退牧还草、围栏封育可以保护植被,有利于修复湿地。
答案:12.A 13.C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以上。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A.是拉萨市的主要水源
B.提高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C.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D.减少拉萨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
15.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发展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上游乐场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解析:第14题,湿地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而不是大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生产、生活的废弃物。第15题,“城市湿地”是关键信息,说明其不能作为城市水源,对其开发和利用,应在保持其湿地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开发。
答案:14.B 15.C
16.读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的变化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2)洞庭湖湿地是典型的湖泊湿地,其形成条件有哪些 (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作答)
(3)鄱阳湖湿地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4)材料中所示的洞庭湖的这种变化,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5)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侧重于对洞庭湖萎缩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考查。明确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湖泊萎缩的最主要原因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另外解答本题还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①湖泊萎缩的原因应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来分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破坏植被,二是长期围垦;②湿地的形成主要从多雨的气候、低洼的地势和支流众多的水系等方面作答;③湖泊萎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调蓄洪水能力降低、影响航运和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等;④治理措施应针对改变人类不合理活动来阐释。
答案:(1)湖区面积明显萎缩 中上游森林过度砍伐,加剧了水土流失,致使湖泊淤积加快;湖泊围垦种植,导致湖泊萎缩
(2)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地势低洼;有湘江等众多河流注入,水量充沛。
(3)B
(4)①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加重湖区的洪涝灾害;②使通航能力降低;③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5)①在长江上游植树造林;②退田还湖等。
17.(研究性学习)实验探究: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阅读实验探究过程,完成下列各题。
Ⅰ.实验准备材料
(1)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2)适量的潮湿土壤(田地里的熟土);(3)适量的自来水;(4)一块微湿的海绵;(5)两个喷水壶;(6)一个刻度清晰的卷尺。
Ⅱ.实验过程
(1)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并将该盒标注为1号,另一盒标注为2号。
(2)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
Ⅲ.观察内容
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1)塑料盒内的“湖泊”水位上涨的快慢;
(2) 。
Ⅳ.实验结果与总结
(1)此实验中“微湿的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
(2)你观察到“降水”后,塑料盒内“湖面”上升的速度为1号盒   (大于或小于)2号盒;“降等量雨”后,最终的“湖面”水位相比较,1号盒   (高于或低于)2号盒;
(3)结合前面的实验过程及观察结果,总结出海绵所代表的地理环境发挥的作用。
Ⅴ.拓展延伸
(1)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除在实验中所体现出的功能外,还有
 等功能;
(2)实验中的“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具有该功能的另一大类生态系统为     ;它们在防御        灾害中大显身手,试分析它们是如何在上述灾害的防治中发挥作用的。
解析:该实验所用材料较多,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但材料易找到,也较为直观,只要规范、认真操作,应该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在该实验中,“海绵”代表“湿地”这一地理环境,主要验证了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具体来看造成了两方面的实验结果,一是湿地吸纳了地表径流,降低了“湖面”高度;二是从时间上看,延缓了“湖泊”水位的上升速度;除此之外,湿地还具有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净化水中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森林、草地等绿色植物也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可在防治洪涝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Ⅲ.(2)“降等量的雨”后,最终的“湖面”高度
Ⅳ.(1)湿地
(2)小于 低于
(3)海绵代表的湿地能够吸纳地表水,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从时间角度看,延缓了形成坡面径流的时间,可以平缓径流量。
Ⅴ.(1)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维持生物多样性
(2)森林 洪涝 湿地和森林都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在洪涝灾害的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属于治本的办法。一是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径流量,降低了洪水的水位;二是延缓了径流形成的速度,即有效降低了流域的汇水速度,从而减轻洪灾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