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同步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共30分)
下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4-6题.
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4.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
6.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8.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美国东部城市底特律2013年12月3日宣告破产。底特律8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汽车产业,40%的劳动力在汽车产业中工作,被誉为“汽车城”。结合图,回答9-10题。
9.圣劳伦斯河中下游段(蒙特利尔以下河段),因流速平缓和径流量变化小而成为世界上水流最平稳的河段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其水流平稳原因的是(
)
A.下游支流众多,流量大
B.流经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
C.五大湖对径流的稳定补给与调节
D.该河段实现了梯级开发
10.“汽车城”底特律破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
B.铁路运输快速发展,水运的优势逐步丧失
C.过度依赖汽车产业,未能及时转型
D.逆城市化,中心城区和老城区人口减少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11-12题。
11.m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旱涝灾害治理
D.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
12.近年来,n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劳动力
D.市场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2年7月以来,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多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于2007年6月15日9时开始,7月3日8时正式结束。据此13-14题。
13.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14.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⑤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图为“长江与黄河干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甲、乙两河段共同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
A.大规模开发石油资源
B.利用水源大规模种植水稻
C.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D.扩大内河航运能力
16.长江、黄河两流域中下游地区共同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沙尘暴
B.石漠化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水体污染
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18.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回答19-20题。
19.田纳西河流域(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能资源丰富
C.气候炎热干燥
D.矿产资源贫乏
20.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梯级开
B.防洪发电
C.提高水质
D.环境建设
二、综合题(20分)
21.(10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为亚洲某区域,该区域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L河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种群和群落。图乙示意该区域内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情况。
(1)比较甲地和乙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2)简析甲地气温最高出现在4月份的原因。(2分)
(3)分析L河流域生物物种多样化的主要原因。(2分)
(4)归纳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区域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3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河流全长824km.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库,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所建水利工程大多具有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效益.
(1)比较A和B地的地形差异及形成原因(4分)
(2)分析瓜迪亚纳河谷盛产葡萄的自然条件。(2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三角洲和生物的影响 (4分)
选做题
23.黄河全长5
464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甲流域开发的思路与田纳西河相似,都十分重视对水能资源进行__________开发。乙处开发的方向主要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其早期以__________工业为主。丙河段易形成“__________河”,除了该河段__________因素外,乙处河段带来大量泥沙也是重要原因。(5分)
(2)黄河流域能源资源丰富,上、中、下游的优势能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分)
(3)黄河流域中游能源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各任答三点3分)
(4)黄河流域要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能源产业结构上应做的调整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A
5.A
6.A
7.B
8.D
9.C
10.C
11.C
12.D
13.D
14.A
15.C
16.D
17.B
18.C
19.B
20.A
二综合题
21.
(1)差异: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2分);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小于乙地(2分)。原因: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小(2分)。乙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降水量大(2分)。
(2)4月份甲地接近太阳直射,太阳高度角大(2分);雨季还未来临,晴天多(2分),因此太阳辐射强。
(3)地处低纬度地区,高温多雨(水热充足);(2分)南北所跨纬度大(或跨热带至亚热带)(2分)。
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明显(2分)。
(4)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2分)条件:河流沿岸地区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2分);水源充足(2分),土壤肥沃,农业发达(2分);交通便利(2分)。
22.
(1)A地以山地为主,多峡谷,地势起伏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地以平原(三角洲)为主,地形平坦,以流水沉积为主。(8分)
(2)地中海气候,夏季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温暖,有利于葡萄过冬。(6分)
(3)入海的泥沙减少,导致三角洲的萎缩;入海水量的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大坝的修建会影响洄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各种水生生物数量的减少。入海水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养分减少,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任答4点,满分8分)
23.
(1)梯级
矿产资源(煤矿)
煤炭(采煤/资源型)
地上(悬)
地形
(2)水能
煤炭
石油
(3)有利条件: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条件好;交通比较便利,市场广阔。注意事项:保护植被;保持水土;有计划地复垦复植;保护生态,防止地面沉降、塌陷;防治环境污染;修建能源外运通道。
(4)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能源产品附加值;提供多样化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