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如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约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棄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造址
距今约11000—8500年
炭化的箱米、稻壳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约7500—3000年
胸片上稻、桑、豆类等印痕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治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2.学者杰里·本特利指出:“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
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这段话表明丝绸之路
A.提高了中国远洋航行的技术
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如强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3.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到玄宗开元年间,饮茶风俗从南方长江流域蔓延到北方黄河
流域,“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
取饮。”该记载说明当时
A,茶叶的种类丰富多样
B.饮茶之风盛行于全国各地
C,茶叶种植遍布于全国
D.茶叶成为外贸的主要商品
4.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
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A.唐朝海上贸易繁荣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C.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D.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5.考古发现的唐代江苏宜兴涧众窑,产品比较简朴,以民间日常使用的碗、钵、罐、盘、
灯盏为主,绝大部分是青瓷。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瓷器普及为生活用品
B.瓷器生产仅供宫廷使用
C.瓷器制造居世界首位
D.瓷器生产多以出口为主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刈以下呵间轴解实止魄的是
北宋
西夏
宋夏
王安石
金
请康之变元对西藏行
建立
建立
和议
变法
建立
南宋建立使管辖权
960年
1038年
1044年
1069年
1115年
1127年
13世纪
中期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7.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班乳
禁军743营。这种部署意在
A.强化中央集权
B.削弱武将兵权
C.应对边防压力
D.节约军费开支
8.
据《宋史》记载,宋代有27人获得科技奖励,或树碑立传,或加官进爵:还将一些
民间科技研究者列入“赐处士号”的序列,给子一定的国家补贴。由此可见,宋朝
A.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B.中外科技交流频繁
C.政府重视科技创新
D.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9.
某同学收集了《正月十五日夜应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等诗词。其研究的主题应是
A.八股取士的结果
B.对外关系的演变
C.行政区划的变迁
D.传统节日的魅力
10.传统中国王朝中,皇帝主掌礼仪象征帝国理念,宰相统领百官处理具体政务。明太祖
朱元璋却废除了宰相制度,规定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这一变革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六部执行政务的效率
B.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C.避免外戚与宦官干预朝政
D.皇权与相权从共治到分治
11.明朝在户部设置太仓库,“专备三边军饷”,与皇室的内库有别。明神宗时,皇室的
日用、婚丧等花费远超以往,皇帝“数取太仓银入内库”。这导致明朝
A.官员职权范围小
B.物价不断飞涨变化大
C.与清军作战失利
D.国家财政体制被破坏
12.某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如下的内容,此内容反映这三部科技巨著的共同特点是
著作
作者
价值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此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此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
了全面的总结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此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A.维承和总结
B.突破与创新
C.交流和发展
D.艺术成就高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既禁以后,百
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
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抵御了殖民者的侵略
B.引发了民生和社会问题
C.导致许多工商业者破产
D.阻碍了国内商品的交流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