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26张PPT+视频)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26张PPT+视频)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5 09:56:37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一、洋务运动
1.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式。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列强侵略。
内外局面:
内: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外:列强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1860)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一、洋务运动
2.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一: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不敌彼后门进子来福枪炮;向用之帆篷、舟楫、艇船、炮划,不敌彼轮机兵船,是以受制于西人。
——叶曙明《李鸿章大传·一人敌一国》
材料二:“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虑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主张:
一、洋务运动
3.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灭发捻(农民起义军的一支)为先,治(抵御)俄(国)次之,治(抵御)英(国)又次之。
——奕诉《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今日和议……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一、洋务运动
4.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他们在何时进行了洋务运动?其口号是什么?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主要代表:
曾国藩(地方)
李鸿章(地方)
左宗棠(地方)
张之洞(地方)
奕 (中央)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时间:
“自强”“求富”。
口号:
一、洋务运动
5.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一方面远落后于西人。为解决这种状况,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是如何做的?
武器落后。
具体方面:
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急……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江南快利步枪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
具体做法:
一、洋务运动
6.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明洋务派官员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为解决此状况,洋务派做了什么工作?
新问题:
材料:互市二十年来,彼之习我言语文字者不少……而我官员绅士中,绝少通习外国语言文字之人。 ——李鸿章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第一批留学生
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
学堂名称 类别
京师同文馆 外语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军事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科技
天津电报学堂 缺乏人才。
具体做法:
一、洋务运动
7.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洋务派是如何发展民用企业的?
从19世纪70年代起,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
发展:
材料: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自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李鸿章
时间 创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地位
1872年 李鸿章
1876年
1890年 张之洞
1893年
轮船招商局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大型近代化煤矿
开平煤矿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8.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列举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史实有哪些?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1)陆军:
一、洋务运动

汉阳造
88式
汉阳造
88式
1895年
1895年
①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规模最大)等新式海军。
(2)海军:
一、洋务运动
8.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列举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史实有哪些?
舰队名称 规模 布防基地
北洋舰队 总吨位4.1万吨,大小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大沽、旅顺、威海、营口、烟台
南洋舰队 有主力军舰17艘,总吨位两万余吨,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 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
福建水师 有大小舰艇26艘,总吨位1.1万吨。 厦门、马尾
广东水师 有舰艇37艘,总吨位1.1万吨 广东沿海及珠江口
②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③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北洋海军群像
9.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作用。其地位如何?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作用:
一、洋务运动
材料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人教版经济史》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地位:
材料2:这个过程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材料三(相关史事):“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民间有‘宰相肥(李鸿章)天下瘦’的说法。
材料四:“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①外国势力的挤压
②清政府内部腐败
③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10.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
一、洋务运动
1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这段话反映了李鸿章的哪一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
一、洋务运动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1)观点:洋务运动仅仅单纯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而不从根本上变革制度,就像是纸糊的老虎,无法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最终难免破产。
(2)评价:在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早期现代化的改革,试图以此维护封建统治,自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其改革也不可能取得质的飞跃。李鸿章似乎也深知这一点,故此一说,是有其道理的。但洋务运动毕竟走出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实质性的第一步,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推动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等很多方面还是具有许多“开拓性”的地方。
二、美、日侵略台湾
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美、日是如何侵略台湾的。
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遭到当地人民坚决抵抗。此后,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1)美国侵略台湾:
1874年侵台日军在台湾留影
日本侵略台湾以琉球事件借口。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南部。日本难以取胜,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撤兵。
(2)日本侵略台湾:
三、收复新疆
1.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了解西北边疆危机有哪些。“海防”与“塞防”之争是怎么回事?
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陕甘总督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等人的意见。
(1)西北边疆危机:
①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领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英、俄两国无视中国主权,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
(2)“海防”与“塞防”之争:
材料:1865年,来自中亚的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国。1871年,沙俄公然出兵新疆,武装侵占了伊犁地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
②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 ——李鸿章
“海防”论
“塞防”论
VS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左宗棠
2.观看《左宗棠抬棺率八万湘军收复新疆》视频,识读《清军收复新疆形势图》,并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三、收复新疆
光绪四年,69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
2.观看视频《左宗棠抬棺率八万湘军收复新疆》和《清军收复新疆形势图》,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三、收复新疆
材料:以清军兵威为后盾,曾纪泽于1881年(光绪七年)成功与沙俄议定《伊犁条约》,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
(1)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左宗棠指挥清军刘锦棠部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北疆,然后攻克达坂城等地,挺进南疆。(3)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和拥护下,清军于1878年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
收复新疆:
(4)清政府通过艰难的外交谈判,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
3.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清政府是如何管理西北边疆的?有何历史意义?
三、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代·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其二》
1884年,清政府改称西域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
管理:
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历史意义:
1.识读《中法战争形势图》和图文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中法战争的背景、爆发、主要战事和结果。
四、中法战争
①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
②驻扎在中越边境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应越南邀请,率部助越抗法,多次取得重大胜利。
(1)背景:
1883年12月,法国对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
(2)爆发:
四、中法战争
①1884年,法国舰队在马尾突袭福建水师,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3)主要战事:
清政府以胜求和,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从此,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
(4)结果:
1.识读《中法战争形势图》和图文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中法战争的背景、爆发、主要战事和结果。
马尾海战也称马江海战
②法军占领基隆,进犯淡水,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反击,取得胜利。
③1885年初,冯子材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战局。
四、中法战争
1885年,清政府决定撤销台湾府,建立台湾行省。
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任职期间进行了编练新军,修建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
管理:
2.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清政府是如何管理台湾的。有何历史意义?
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教育;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
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局限性: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1、东南:美、日侵略台湾
2、西北: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
3、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
课堂小结
1.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
A. 思想文化 B. 军事技术C. 教育制度D. 政治制度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创办了许多工矿企业,其中以“求富”为目的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
3.(2024·四川广元中考)洋务运动兴办了许多新型的工矿企业,产生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等。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大多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等部门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巩固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B
D
当堂达标
A
4.(2024·山东济宁中考)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和经济技术的运动。这场运动(  )
A.挽救了清王朝统治 B.唤醒了民众救亡意识
C.推动了早期近代化 D.改变了封建政治制度
5.左宗棠在上书清政府的《遵旨统筹全局折》中提到:“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家占者所以卫京师。”面对西北危机,清政府采纳其意见,命他( )
A.筹建了新式海军 B.率军助越抗法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率军收复新疆
6.南京国民政府曾经隆重表彰了自秦至清40位民族英雄,其中“率部出国,击败法军,克镇南、复谅山、摧强敌、扬国光,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治军四十余年,于时号为良将”,这表彰的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冯子材 D.刘铭传
C
C
D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 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入钻研)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指抵御外国侵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材料一曾国藩奏折的主张是什么?目的何在?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其经营的国内外运输业务。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十万多匹。
(2)轮船招商局和湖北织布局是洋务派创办的什么工业,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张:购买和仿制外洋枪炮(或学习、引进、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或师夷长技)。
目的: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侵略;强兵富国,巩固清朝统治。
(2)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
(3)洋务运动只在军事和经济的某些方面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毫不触及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本身,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