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2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2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05 11: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
(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4·浙江宁波一模)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完成1~2题。
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解析:选B。图中显示上海城市用地人口密度较小,说明上海人居环境较好;同时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高,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最高,即土地的经济效益高。则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
A.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城市化水平较高
解析:选A。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即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大,可能与重庆多山地,少平地有关;城市用地经济密度低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低,可能与经济发展较落后有关。故A项正确。
(2014·河南十校)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较为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表(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与总人口的比值)。据此完成3~4题。
年份
1980
1986
1992
1999
总人口(万人)
北京
904.3
1
032.4
1
124.8
1
250
深圳
33.29
93.56
260.9
405.13
户籍非农人口(万人)
北京
510.4
586.8
656.3
747.2
深圳
6.76
26.45
57.39
95.05
暂住人口(万人)
北京
18.6
61.2
79.9
150.2
深圳
1.2
42.11
180.68
285.28
3.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
A.城市人口增长都以户籍非农人口为主
B.城市化水平都快速持续增长
C.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
D.深圳城市人口超过北京
解析:选C。经计算可知,深圳城市化率1980年为24%、1999年为94%;北京城市化率1980年为58%、1999年为72%。明显可看出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
4.材料所示时段,深圳城市化异于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基础    
B.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
C.城市建设规模
D.腹地的大小
解析:选B。在此时间段内,深圳主要是由于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促使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使城市快速发展。
(2014·福州质检)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分别表达的产业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解析:选A。依据不同年代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可判断,刚改革开放时该城镇第一产业比重高,到城镇发展的较高阶段一般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6.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区位选择变化
C.职业收入差异
D.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选D。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能反映产业构成的变化,图中显示人口职业构成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说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7.“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
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
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解析:选C。就地式城市化必然是当地原有乡村转变发展为城镇,则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
(2014·烟台质检)读下图,完成8~9题。
8.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
解析:选B。珠江三角洲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
9.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便宜的优势。
(2014·东北联考)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0~12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10.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选C。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
11.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解析:选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地区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12.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中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
二、综合题(52分)
13.(2013·广东文综)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
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1)本题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背景,考查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青藏高原显著特点是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与“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吻合。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2)本题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背景,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及影响因素。由材料“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直接得出西宁市城市形态呈条带状是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解题关键:仔细审题并获取有效信息。
(3)本题以“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可以直接得出西宁市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林地、园地比重上升。进而分析出耕地比重下降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而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结果。
(4)本题以“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工业生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图可知,西宁市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是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解题关键:认真读图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14.(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注意仔细看图,从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两方面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从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交通、经济基础、受上海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