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导入新课
雪山
草地
红军过草地时吃过
的部分野菜标本
红军爬雪山时
自制的棕背心
红军自制的草鞋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1.识读表格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国)10万(共)4万 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第五次 1933-1934年 (国)100万(共)8万 博古 李德 王明 分散兵力 冒险进攻 保守防御 失败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博古
李德
失败: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胜利: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
2.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是怎样开始的?说说长征初期路线。
长征开始:
长征的原因: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长征出发地之一)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路线:
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毛泽东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二、遵义会议
1.观看视频《遵义会议》,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找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归纳会议内容。
二、遵义会议
1.观看视频《遵义会议》,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找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归纳会议内容。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
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遵义会议会址
2.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二、遵义会议
材料一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回顾长征》
材料二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
——邓小平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问题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遵义会议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幼年
成熟
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转折点
1.识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和观看视频《飞夺泸定桥》,并结合教材知识,梳理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的路线。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
爬雪山、过草地:
后期路线: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2.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红军胜利会师的概况。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场景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部分红军会师
长征胜利的标志:
红军全面会师
3.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2: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材料3: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3)铸就了长征精神,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阅读材料,分析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内涵。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长征精神: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被纳入。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主要内涵
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课堂小结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长征的原因
长征的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的过程
胜利会师
前期遇挫
重大转折:遵义会议
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勇往直前
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 )
A.由于日本的侵略,红军要北上抗日 B.为了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D.为了打倒蒋介石,把革命推向全国
2.“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这首《告别》歌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南昌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城 D.中央红军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A.突破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
C
D
当堂达标
C
4.(2024·广西中考)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提到: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这一“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5.(2024·山东菏泽中考)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中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完成了党的领导核心和红军主要力量的北移。这评述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
6.(2024·山东烟台中考)红军长征共转战14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攻占县城一百余座,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冲破了四道封锁线 B.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C
C
D
7.长征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党做出正确抉择,“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九送红军过大江,江水滔滔船儿忙,眼望江水肝肠断,穷苦百姓泪汪汪。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巅搭高台,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
——摘编自歌曲《十送红军》(节选)
(2)依据材料二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何为长征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如何继承长征精神?
(1)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转折点: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
(3)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等。继承长征精神: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刻苦学习,坚定信念,立志报国;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团结友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