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
向街上奔走
向广场奔走
……
……
笑呀!叫呀!
奔呀!跳呀!
舞蹈呀!拥抱呀!”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
导入新课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1)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郑重提出“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主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抗战宣言:“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工作简史》
(2)1937年8月召开洛川会议,确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国民党确定抗战路线起了推动作用。
(3)中国共产党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了抗击日寇的战略格局。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提出: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2.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谁在哪一著作中提出的?其目的是什么?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作用?
材料: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检验雄辩地证明了抗日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设想的那样发展的。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持久战思想的伟大胜利。
(2)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3)观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4)作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背景:①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调整侵华策略,逐渐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②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团结抗战大局。
3.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的?有何意义?
材料1:1938年秋,日本相继占领武汉和广州,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为了扭转不利形势,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坚决的“大扫荡“,实施“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
——编自要荣踪《纪念百团大战五十周年)等
材料:1939年9月,面对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毛泽东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
(2)应对:193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的方针。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①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
(1)措施:
4.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得以发展?有哪些重大意义?
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成员构成 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 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 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
1/3 1/3 1/3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
②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
③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2)意义: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队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根据地民主政权成为全国政权建设的模范。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抗战大局。
(2)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3)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5.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材料:面对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二、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观看视频《中共七大的召开》,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列表归纳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二、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时间、地点
内容 总结经验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思想路线
历史意义
1945年4月,延安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关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这在党的历史上有何意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1)确立:
二、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材料:中共七大首次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一个深刻的英明的分析,对于八年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以及我们党在抗战中所坚持奋斗的路线,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如何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制定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的纲领。
——摘编自陈自才《中共七大党章的历史地位再审视》
(2)历史意义:
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1)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代表在德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并规定《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2)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
(3)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4)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2.观看视频《日本宣布战败时的真实影像》,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日本投降的过程和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史实。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10月
台湾人民欢庆回到祖国怀抱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3.识读图表,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抗日战争
1931-1945
(1)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2)抗日战争的胜利,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3.识读图表,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有哪些?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3.识读图表,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有哪些?
材料二:甲午战争期间,民众甚至为了几个劳逸费,帮助日军般运炮弹。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
——摘编自《南方周末》2015年4月9日第1624期《抗战地理二》
(3)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3.识读图表,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有哪些?
(美国)罗斯福: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英国)丘吉尔: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苏联)斯大林: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4)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华民族赢得崇高的声誉。
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时间、地点:1945年4月至6月,延安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内容: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发表《波茨坦公告》、美国投掷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国际意义: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阐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 (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局限性 D.重要性
2.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产到户
3.(2024·四川南充中考)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B
B
当堂达标
D
4.(2024·吉林长春中考)“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文中的“光明前途”是指(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
5.在抗战纪念馆看到一个历史文物“请柬”上写道: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定于九月九日九时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礼堂举行,请台端届时参加。该请柬应该签发于( )
A.1937年 B.1945年 C.1931年 D.1949年
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成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据此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促进了民族的空前觉醒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
C
B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如何,九月在百余年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确实是特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月。华夏子孙每逢这“九月”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八九四年九月以后,是愤慨痛恨的“苦”滋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是忍辱负重咬牙切齿声。一九四五年九月以后,是喜形于色的“甜”在心头的欢呼快乐声音。
——摘编自唐德刚《从甲午到抗战》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期,在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下,中国守军虽然作了英勇抵抗,但是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大片国土依然沦入敌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无论在战役上还是战略上均与国民党配合作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国共合作,坚持抗日战争的大方向,发挥了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
——张宪文《关于抗日战争几个观点的认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思考作者唐德刚为什么认为“一八九四年九月以后,是愤慨痛恨的‘苦’滋味”?到了“一九四五年九月以后,是喜形于色的‘甜’在心头”?
(2)根据材料归纳,作者张宪文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苦”: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甜”: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原因:中国守军英勇抵抗;国共两党配合作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