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3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3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05 11:5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2013·试题调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陆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2.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解析:第1题,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基本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
第2题,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一方面应当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答案:1.D 2.A
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推进城市规划一体化,努力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并结合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3~4题。
3.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工业区是(  )
A.美国硅谷、辽中南工业区、英国中部
B.班加罗尔、浙江温州、珠江三角洲
C.日本九州岛、意大利的中部、德国鲁尔区
D.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解析:选C。图中①为高新技术产业,②为中小企业集聚的新兴工业,③为传统工业。辽中南工业区为传统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并不是建立在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区;长江三角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区,既有浙江的乡镇企业,也有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
4.珠江三角洲工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政策和区位优势完全丧失 ②交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运输需要 ③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 ④能源短缺,能源价格上涨 ⑤产业升级投入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选D。珠江三角洲工业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料、能源价格上涨,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需大量成本。
(2014·福州质检)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分别表达的产业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解析:选A。依据不同年代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可判断,刚改革开放时该城镇第一产业比重高,到城镇发展的较高阶段一般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6.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区位选择变化
C.职业收入差异
D.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选D。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能反映产业构成的变化,图中显示人口职业构成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说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7.“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
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
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解析:选C。就地式城市化必然是当地原有乡村转变发展为城镇,则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
(2014·烟台质检)读下图,完成8~9题。
8.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
解析:选B。珠江三角洲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
9.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便宜的优势。
(2014·东北联考)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0~12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10.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选C。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个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
11.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解析:选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地区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12.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中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
二、综合题
13.(2013·广东文综)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
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1)本题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背景,考查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青藏高原显著特点是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与“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吻合。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2)本题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背景,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及影响因素。由材料“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直接得出西宁市城市形态呈条带状是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解题关键:仔细审题并获取有效信息。
(3)本题以“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可以直接得出西宁市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林地、园地比重上升。进而分析出耕地比重下降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而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结果。
(4)本题以“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工业生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图可知,西宁市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是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解题关键:认真读图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14.(2012·广东文综)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1)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3)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读图归纳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临江濒海、位于郊区。微电子工业属高科技产业,其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人才与技术。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可从自然方面(位置、环境等)、社会经济方面(交通、土地成本、依托产业),
结合材料及上海实际说明其优势。第(3)题,根据材料二,从引进工业与开发区建设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有针对性地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大致可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问题几个大方面,然后提出防止问题出现的相应措施。
答案:(1)沿海分布 技术 (2)地处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有铁路、公路经过且临海,水陆交通便利;周围经济腹地范围广,且临近中国最大集装箱港,市场广阔;地处海滨,环境优美;国家政策支持;临港,利于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和对外贸易;多海滩,旅游资源丰富。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构建产业链,防止产业结构单一;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设绿地,治理工业“三废”,防止环境污染严重;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避免产业过于集中;完善道路、住房、通信等设施的建设,防止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污水处理厂,防止造成海洋污染;适当保留空地,避免缺少工业发展余地;建设海防堤坝,防止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