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燃烧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6?威海)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火焰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2.(2016?绍兴)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3.(2016?重庆)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2016?湘潭)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2·1·c·n·j·y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5.(2016?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天然气燃气罩下方安装报警器
6.(2016?杭州)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2Li+O2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锂是金属单质
B.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C.Li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7.(2016?怀化)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8.(2016?株洲)下列有关的图示或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A.
制取CO2的装置
B.
闻气体的操作
C.
当心火灾一氧化物
D.
禁止烟火
9.如图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10.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 )www-2-1-cnjy-com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全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11.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1-c-n-j-y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1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了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环保是实验必须提倡的内容,请你根据如图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21cnjy.com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14.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
15.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出台.
(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与煤、 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①A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
②4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图中字母).
③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16.燃气灶能效标准将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燃气灶将进入节能时代,如图是一款燃气灶的示意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所示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填一种即可).
(2)燃气灶所用燃气包括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熄灭燃气灶的方法是关闭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 .
17.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21·世纪*教育网
(1)在该仓库应该粘贴的图标有 ;
(2)消防员指出“爆炸物为特殊物质,沙土掩埋为最佳灭火方式”,事后查明,爆炸主要是因为金属钠遇水所致,金属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存放金属钠的地方失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生活中木材着火了,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21*cnjy*com
(3)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B.危险品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C.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D.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4)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 .
18.4月27日在京发布的中国石油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国内天然气产量份额和供应量份额达到70%以上.报告表示,中国石油认同并支持巴黎气候大会提出的“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在稳定发展原油生产、积极提高精炼能力、着力提升油品质量的同时,将加快发展天然气作为一项战略性、成长性工程.同时着眼未来,制定实施新能源发展行动计划,探索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来源:21cnj*y.co*m】
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③从石油中分离出石油气、汽油、沥青等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
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⑤地热是可再生能源
⑥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升高,都是煤和石油产品燃料造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9.化学课上老师用脱脂棉包裹适量的过氧化钠(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起来.同学们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开展了如下探究:
(1)小明根据脱脂棉能燃烧,推测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小佳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做出了如下假设和验证:
[假设]有氧气生成.
[验证]小佳准备用如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他的方法是: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 (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www.21-cn-jy.com
(3)小佳同学待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往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请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出处:21教育名师】
(4)小王同学用如图2装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读数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右图装置中的 (填装置的序号),理由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5)发生火灾的现场有过氧化钠, (填“能”或“不能”)用水灭火;保存过氧化钠要注意: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简答题(共2小题)
20.(2016?乐山)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全社会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
(1)下列物质都可以用来作为燃料:①煤;②氢气;③石油;④天然气.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填序号).21*cnjy*com
(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两步:①SO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氧化得到SO3;②SO3与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丙醇(化学式为C3H8O)是一种清洁燃料,它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3H8O+4O24H2O+2CO2+X,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要使6.0g丙醇燃烧时不生成X,则消耗氧气的质量至少为 g.
21.(2016?十堰)能源、资料、环境等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1)倡导节约型社会,使用清洁能源.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汽油、酒精、煤、核能等,其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 ;
(2)材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请推测石墨烯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
(3)PM2.5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为了十堰天空更蓝,2016年1月十堰市政府颁布的“禁鞭令”有效 (填“增多”或“减少”)了十堰市场区PM2.5.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2.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资料:S+O2SO2)
(1)打开K1、K2、K4,关闭K3,向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当观察到 ,则证明该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净.关闭K1,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并不燃烧.以上操作都需要打开K4,原因是 .21教育网
(2)待冷却后,打开K1,向装置中通入氧气,证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排净的方法和现象是 .
(3)打开 ,关闭 ,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消除了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燃烧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6?威海)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火焰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分析】A、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爆炸的条件分析;
C、根据燃烧的定义分析;
D、根据灭火的措施分析.
【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应该还产生大量的热或气,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跟氧气也可能发生缓慢氧化,如铁的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D、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是灭火的一种措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概念、特征、现象和灭火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16?绍兴)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1·cn·jy·com
【解答】解: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所以装置中火柴头燃烧,是因为与空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火柴梗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项为:C.
【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2016?重庆)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1*cnjy*com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A、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
B、根据灭火的条件解答;
C、根据着火点市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解答;
D、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故正确;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故正确;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机制炭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错误;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答案:C
【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只要采取一种灭火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要注意理解.21*cnjy*com
4.(2016?湘潭)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分析;
B、根据火灾中逃生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火灾中会停电等分析;
D、根据火灾中逃生的正确方法分析.
【解答】解: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A方法正确;
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故B方法正确;
C、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故C方法错误;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减少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可以达到暂时自我保护的目的,故D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自救,掌握灭火的原理、自救措施等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意义重大.
5.(2016?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天然气燃气罩下方安装报警器
【分析】A、根据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分析;
B、根据湿毛巾的作用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考虑;
D、根据天然气的密度判断.
【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B、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故正确;
C、加油站中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加油站要严谨烟火,故正确;
D、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向上扩散,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上方,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把化学融入了生活,体现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6.(2016?杭州)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2Li+O2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锂是金属单质
B.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C.Li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过程进行来分析;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D、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A、锂是由金属元素锂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A正确;
B、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故B正确;
C、Li2O2是化合物,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锂元素在钙化合物中显+1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www.21-cn-jy.com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通常以考查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化合价的关系等内容为主.www-2-1-cnjy-com
7.(2016?怀化)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分析】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节约用水人人有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答】解:A、是禁止吸烟标志,故A错;
B、是禁止鸣笛标志,故B错;
C、是循环利用标志,故C错;
D、是节约用水的标志,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2016?株洲)下列有关的图示或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A.
制取CO2的装置
B.
闻气体的操作
C.
当心火灾一氧化物
D.
禁止烟火
【分析】A、根据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进行解答;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
C、根据由图标可知是易燃物质进行解答;
D、根据图标的含义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长颈漏斗应在液面以下,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在闻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图示把药品直接放在鼻子近处闻气味是错误的,所以B正确;
C、由图标可知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而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
D、由图标可知是禁止烟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基本操作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应理解掌握.
9.如图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分析】根据题意,选择的能量转化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即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蓄电池放电,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正确.
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C、水力发电,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D、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应发生相应的化学变化来产生能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 )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全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解答】解:A、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
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分析】A.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分析;
C.根据镁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
【解答】解:A.该反应中镁与氧结合生成了氧化镁,发生了氧化反应.故正确;
B.由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故正确;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固体和黑色颗粒,不能将结论当成现象来叙述.故错误.
D.由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了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燃烧与灭火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注意二氧化碳灭火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火灾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21·世纪*教育网
1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了
【分析】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2-1-c-n-j-y
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C、根据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分析回答.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解: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A说法正确;
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说法错误;
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说法正确;
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环保是实验必须提倡的内容,请你根据如图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没有与氧气接触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解答;
(2)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解答;
(3)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1)没有与氧气接触;
(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在熟记燃烧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图示实验分析解答.
14.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 .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导电 性能.
【分析】根据能量的转化以及石墨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填:电能;
(2)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填:导电.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出台.
(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天然气与煤、 石油 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7:16 .
②4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B、C (填图中字母).
③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44:7 (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天然气、煤、石油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出ABCD的化学式,燃烧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判断是化合物还是单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质量比.
【解答】解:(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天然气、煤、石油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①由图示可知,A物质是二氧化氮,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7:16;
②物质A、B、C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而物质D的分子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
③物质A的分子为NO2分子、物质B的分子为CO分子、物质C的分子为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N2分子,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4CO4CO2+N2;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4×44):28=44:7;
故答案为:(1)CH4+2O2CO2+2H2O;石油;(2)①7:16;②A、B、C;③44:7;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的识别等知识,考查全面.
16.燃气灶能效标准将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燃气灶将进入节能时代,如图是一款燃气灶的示意图:
(1)所示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铜火圈 (填一种即可).
(2)燃气灶所用燃气包括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天然气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3)熄灭燃气灶的方法是关闭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 撤离可燃物 .
【分析】(1)根据铜火圈属于金属材料解答;
(2)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3)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灭火的措施.
【解答】解:(1)铜火圈属于金属材料;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或CH4),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是:CH4+2O2CO2+2H2O.
(3)关闭天然气阀门熄灭燃气灶,其灭火原理是撤离可燃物;
答案:
(1)铜火圈;
(2)不可再生;CH4+2O2CO2+2H2O;
(3)撤离可燃物.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容易作对,同时要求同学们掌握好基础知识.解答本题要对天然气组成、性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
(1)在该仓库应该粘贴的图标有 ACD ;
(2)消防员指出“爆炸物为特殊物质,沙土掩埋为最佳灭火方式”,事后查明,爆炸主要是因为金属钠遇水所致,金属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因此,存放金属钠的地方失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生活中木材着火了,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3)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ACD ;
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B.危险品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C.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D.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4)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 密闭空间 .
【分析】(1)根据该仓库应该防爆、防火等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根据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灭火;
(3)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4)根据爆炸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1)A、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物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
C、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爆物质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
故选ABD.
(2)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A.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
B.危险品着火时不一定使用水灭火,故错误.
C.为了在发生火情时,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
D、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
故选ACD.
(4)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密闭空间.
故答案为:密闭空间.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灭火的方法,是经常考查的基础知识,同学们注意细心解答.
18.4月27日在京发布的中国石油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国内天然气产量份额和供应量份额达到70%以上.报告表示,中国石油认同并支持巴黎气候大会提出的“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在稳定发展原油生产、积极提高精炼能力、着力提升油品质量的同时,将加快发展天然气作为一项战略性、成长性工程.同时着眼未来,制定实施新能源发展行动计划,探索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出处:21教育名师】
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④⑤ (填写序号).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③从石油中分离出石油气、汽油、沥青等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
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⑤地热是可再生能源
⑥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升高,都是煤和石油产品燃料造成的.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要合理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源、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⑤地热是可再生能源.2·1·c·n·j·y
【解答】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要合理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源、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⑤地热是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9.化学课上老师用脱脂棉包裹适量的过氧化钠(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起来.同学们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开展了如下探究:
(1)小明根据脱脂棉能燃烧,推测该反应 放出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小佳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做出了如下假设和验证:
[假设]有氧气生成.
[验证]小佳准备用如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他的方法是: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若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氧气 (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3)小佳同学待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往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请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4)小王同学用如图2装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读数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右图装置中的 B (填装置的序号),理由是 防止气体冷却时发生倒吸现象 .
(5)发生火灾的现场有过氧化钠,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水灭火;保存过氧化钠要注意: 密封放置在干燥处 .
【分析】(1)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燃料燃烧的条件分析;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3)根据反应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
(4)导管太短,气体冷却时易倒吸;
(5)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脱脂棉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同时发出大量的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出;
(2)过氧化钠与水接触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若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氧气;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若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氧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
(4)由于Na2O2固体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气体冷却时水被倒吸,所以选择B装置.故填:B;防止气体冷却时发生倒吸现象.
(5)因为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用水来灭火,过氧化钠应放置与密封干燥处保存,故填:不能;密封放置在干燥处.
【点评】本题考查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实验,难度不大,解答时要从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简答题(共2小题)
20.(2016?乐山)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全社会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
(1)下列物质都可以用来作为燃料:①煤;②氢气;③石油;④天然气.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② (填序号).
(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两步:①SO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氧化得到SO3;②SO3与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SO3+H2O═H2SO4 .
(4)丙醇(化学式为C3H8O)是一种清洁燃料,它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3H8O+4O24H2O+2CO2+X,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CO .要使6.0g丙醇燃烧时不生成X,则消耗氧气的质量至少为 14.4 g.
【分析】(1)我们在化学课本中所学的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只有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
(2)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来分析;
(3)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能生成硫酸;
(4)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解答.
【解答】解:
(1)煤、石油、天然气、乙醇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故答案为:②.21教育网
(2))A.根据图示可知,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的多,更易导致酸雨,故A正确;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所以该天然气中含硫元素,故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气和煤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因此燃煤更容易导致 酸雨,对环境影响比较大,故C错误;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都有温室气体产生,故D错误;
故答案为:AD;
(3)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
(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3H8O+4O24H2O+2CO2+X,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依次为
反应前 反应后
C原子 3 2
H原子 8 8
O原子 9 8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分子由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O;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设6.0克丙醇(C3H8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2C3H7OH+9O26CO2+8H2O
2×60 9×32
6.0g x
解得x=14.4g,
答案:
(1)②;(2)A、D;
(3)SO3+H2O═H2SO4;
(4)CO; 14.4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和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版权所有:21教育】
21.(2016?十堰)能源、资料、环境等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1)倡导节约型社会,使用清洁能源.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汽油、酒精、煤、核能等,其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 氢气 ;
(2)材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请推测石墨烯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3)PM2.5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为了十堰天空更蓝,2016年1月十堰市政府颁布的“禁鞭令”有效 增多 (填“增多”或“减少”)了十堰市场区PM2.5.
【分析】(1)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不污染环境;天然气、酒精、汽油、煤炭等物质燃烧时能生成大量对环境不利的物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它具有碳单质一般性质解答;
(3)根据燃放鞭炮会产生污染物来分析.
【解答】解:(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而天然气、酒精、汽油、煤炭等物质燃烧时能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环境不利的物质;核能使用不当会造成核污染;故填:氢气;
(2)因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它具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可以得出石墨烯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等.故答案: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来源:21cnj*y.co*m】
(3)燃放鞭炮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了空气中PM2.5的含量,故填:增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源、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可依据已有知识解决.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2.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资料:S+O2SO2)
(1)打开K1、K2、K4,关闭K3,向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当观察到 石灰水变浑浊 ,则证明该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净.关闭K1,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并不燃烧.以上操作都需要打开K4,原因是 平衡装置内外大气压 .
(2)待冷却后,打开K1,向装置中通入氧气,证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排净的方法和现象是 用带火星木条放在K4处,木条复燃 .
(3)打开 K3 ,关闭 K2 ,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消除了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根据压强原理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
(3)根据硫粉燃烧的注意事项解答.
【解答】解: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打开K1、K2、K4,关闭K3,向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当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净.关闭K1,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并不燃烧.以上操作都需要打开K4,原因是衡装置内外大气压;
(2)待冷却后,打开K1,向装置中通入氧气,证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排净的方法和现象是带火星木条放在K4处,木条复燃;21cnjy.com
(3)打开K3,关闭K2,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燃烧.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
(1)石灰水变浑浊;平衡装置内外大气压(合理给分);
(2)用带火星木条放在K4处,木条复燃(合理给分);
(3)K3; K2.
【点评】本题的实验装置比较复杂,分析实验装置的原理时,应根据题中的操作要求,结合物质的性质,认真、细致观察,得出实验装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