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片区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片区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6 12:01:13

文档简介

章丘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片区联考
七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题共8页,包括五个大题,23个小题。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16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小题。(共9分)
冰雪皑皑中,科考队员的防护镜反射着绚烂极光。①南极科考,这项始于20世纪的壮举,不仅谱写了地球最后秘境的面纱,更揭开了人类勇攀科学高峰的史诗。严寒与热情 。②据国际极地协会统计,全球现有南极科考站八十余座,其中中国长城站、美国麦克默多站、俄罗斯东方站最具代表性。极地科学家秦大河曾言:“每一组数据都是与冰雪的对话”,其参与的首次横穿南极大陆探险,历时七个月,采集冰芯样本逾万份,相关研究成果收录于《自然》期刊,引国际瞩目。③2024年“全球极地研究奖”评选中,包揽五项大奖,中国科考队刷新极地探索史纪录。以冰为媒,以雪为证。④随着科普纪录片的热播,令越来越多青少年通过极地直播,爱上了这片“会呼吸的白色大陆”。看得见冰川巍峨,听得见寒风呼啸,悟得出生命顽强。极地如天然实验室,为人类揭示气候变迁的密码。
1. 文段中加点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皑(ǎi) B. 芯(xīn) C. 巍(wēi) D.啸(xiào)
2. 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相得益彰 B. 碰撞激荡 C. 相辅相成 D. 此消彼长
3.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4~5题。(共7分)
【观二十四节气,体古人之智慧】
材料一:
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农事,更衍生出丰富的文化现象:
——苏州立夏有“称人”习俗,寓意防疰夏
——贵州苗族在霜降日举行“吃新节”,感恩丰收
——《红楼梦》第27回详细记载了芒种“饯花神”仪式
4. 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二十四节气的三大社会功能。(每点不超过6字)(3分)
→ 示例: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材料二: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节,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全国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意味着收获的前奏。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不满,则空留遗憾;过满,则招致损失;而小满,则是一种“刚刚好”的人生状态。
5, 有时候,小满亦可喜,请结合材料二阐述你的理由。(50字以内)(4分)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1题。(21分)
【甲】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轮扁①斫轮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②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选自《庄子·天道》)
【注释】①轮扁:名叫扁的制车轮工匠;②斫(zhuó)轮:用刀斧砍削制作车轮。
6. 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火烧令坚”与“令行禁止”中的“令”,意思相同。
B. “瞬息可就”与“功成名就”中的“就”,意思不同。
C. “释椎凿而上”与“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释”,意思相同。
D. “徐则甘而不固”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中的“徐”,意思相同。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详细介绍了活字印刷的制作流程,突出其"活"的特点。
B. 乙文中轮扁认为真正的技艺无法通过文字传承,只能心领神会。
C. 乙文体现了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D. 甲文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乙文则批判古人著作是糟粕。
8. 下列对两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采用时间顺序说明活板印刷的工序,逻辑清晰。
B. 乙文通过对话展开,以寓言形式揭示深刻哲理。
C. 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突出"神速",乙文强调"心手相应"。
D. 甲文语言平实准确,乙文语言富有哲理,各具特色。
9. 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多选不得分)(2分)
古之人A与其不可传也B死矣C然则D君之所E读者F古人之糟魄已夫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2)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11.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古人在技艺方面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毕昇和轮扁的智慧表现之处。(4分)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小题。(7分)
大麦行①
杜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②,问谁腰镰③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注释】①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诗人身处蜀地;②集壁、梁洋:均为蜀地地名;③腰镰:腰间别着镰刀,指收割。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麦干枯小麦黄”描绘出麦熟景象,却难掩动荡氛围,为写百姓苦难做铺垫。
B. “妇女行泣夫走藏”通过妇人哭泣、丈夫逃亡场景,展现民生疾苦,画面感强烈。 C.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以疑问句式,控诉出胡羌掠夺的暴行。
D.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沉郁,体现杜甫“诗史”风格,反映战乱下社会的真实面貌。
13. 诗中尾联两句,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根据原文默写。
14. 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诗文。(共8分)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2)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4)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5)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游山西村》中表明只要勇于探索,就会出现希望和光明的是: , 。
(7)《已亥杂诗》中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的是: , 。
三、(7分)
15. 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共7分)
【选段一】
“您放心吧,教授,这事用不着您担心。”“可是土人的人数很多呢。”
“您估计他们有多少?”“至少有一百左右。”
“A先生,”船长回答,他的手指又搁在大风琴的键子上了,“就是巴布亚所有的土人都齐集在这海滩上,诺第留斯号一点也不怕他们的攻击!”
船长的指头于是又在风琴键盘上奔驰了。我看他只是按黑键,这使他弹出的和声主要是带苏格兰乐曲的特色。不久他就忘记了我在他面前,沉浸在一种美梦幻想中,我不敢去惊动他,打搅他。
【选段二】
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我起来好几次。诺第留斯号探索性地上升仍然继续进行。早晨三点左右,我看见冰山的下层冰面只在五十米的深度才碰到了,这时把我们和水面隔开的只是一百五十英尺的冰层。冰山渐渐变成冰田了。山又成平原了。我的两眼不离开压力表,总是盯着。我们沿对角线,向着电光下闪闪发亮的光辉冰面上升。冰山像蜿蜒伸长的栏杆,上下两方减低了;它一海里一海里地变薄了。最后可纪念的3月19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船长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
(1)文中的“我”是① ,选段一中的船长是指② ,选段二描述的主要事件③ 。(3分)
(2)选段一画线句子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整部作品及具体情节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四、(31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6~18题(共12分)
材料一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确立了“向科学进军”的战略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5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2万亿元,占GDP比重突破3%;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至532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万家。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5G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些成就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最大政治优势。
(节选自《求是》杂志2025年第12期)
材料二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见证。截至2025年,全国已建立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1500余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0个。近年来,各地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将现代科技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运用VR技术重现“朱毛会师”场景,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全息投影复原“七大”会场,西柏坡纪念馆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达8.7亿人次,同比增长25%,其中青少年占比超过40%。调研显示,采用数字化展示的红色教育基地,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1.5小时,教育效果提升显著。这种“红色基因+数字技术”的创新模式,让革命历史更加生动可感,使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节选自《2025年中国红色文化发展白皮书》)
材料三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村党总支带领下发展生态旅游,村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8732元增长到2025年的5.2万元。贵州省塘约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不足4万元增长到2025年的800万元。山东省代村党委创新“党建+产业”模式,带动周边20余个村庄共同致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实践证明,凡是党建工作扎实的村庄,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风文明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生动诠释了“党建强则发展强”的深刻道理。
(节选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典型案例(2025)》)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
B. 材料二显示,数字化技术应用使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效果明显提升。
C. 材料三强调,乡村振兴只需要发展经济产业无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D. 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党的领导在国家发展各领域中的核心作用。
17.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
B. VR技术已经彻底取代了红色教育基地的传统展示方式。
C. 塘约村的成功有效的证明了基层党组织能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D. 红色旅游发展应该着重关注游客数量,实际教育效果次之。
18. 某革命老区县计划开展“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但存在资源整合不足、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提出三条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9分)
爷爷的草帽
①柳荫投在地上,长方形的院落显得更加幽深,爷爷半跪在地上编草帽。桐桐也跪在地上仰脸看着爷爷。他那胖嘟嘟的小手戳到了一根鸽子毛,鸽子毛便跳起来落在了爷爷手里。
②爷爷沉着一张脸好像在想什么,估计又想起了他年轻时的事。爷爷经常对桐桐说:“我年轻的时候……”爷爷和桐桐说着话,手却不停。桐桐亲眼看见爷爷把一根羽毛编在草帽上。他看着爷爷觉得有意思,就回屋拿了一顶草帽戴在爷爷的头上,爷爷回头看着桐桐微微一笑。
③地上堆了很多的羽毛,有鸡的鸭的鸽子的。
④爷爷依旧是半跪在院子里编织草帽。桐桐给爷爷捡了很多羽毛,都是那种尾部的长翎羽。
⑤爷爷编织草帽,除了麦秸,还要将几根羽毛编织在草帽中。这是为什么?桐桐从来没问过。
⑥下雨时,雨点落下来,桐桐就在爷爷身边看着他手里的草帽。他没说要戴草帽,爷爷也没给他戴。后来爷爷把自己披着的长袖外衣脱下来罩在桐桐的脑袋上,爷爷就裸着上身。桐桐眯着眼睛,甚至能听到雨点敲击爷爷皮肤的嘭嘭声。
⑦有时候桐桐会把一根羽毛递给爷爷,爷爷也不看桐桐而是凭感觉接过羽毛。桐桐只是很专注地看着爷爷的手。他的手在动,像刚经过冬眠的虫子,有些僵硬,而羽毛一旦被捻在手里便忽然有了灵性,它们组合着被固定在草帽上,似乎比长在鸟身上更加好看。
⑧两人很少说话。爷爷看草帽,桐桐也看草帽,但更多的时候是看爷爷。他们的目光仿佛被什么东西黏住。院子里很静,只有羽毛碰撞羽毛发出的摩擦声,连柳荫也被他们的目光拉长了。
⑨爷爷编织的速度太慢了,由于不满意自己的技术,还经常返工——编到草帽上的羽毛都被爷爷卸下来,大大小小的羽毛散落一地,泛着零碎的光。爷爷并不灰心,他仰脸望着天空,把目光抬得很高。他那样子像是看云,又好像什么也没看,眼睛不住地眨动。看爷爷的样子,桐桐知道,爷爷又想年轻时的事了。
⑩如果此时恰好有鸟儿经过天空,而又恰好有鸟儿叫了,爷爷会笑。桐桐觉得爷爷这是在跟鸟儿打招呼呢。休息时间,桐桐会从屋里给爷爷倒一杯水。至于他喝不喝,桐桐也不理会。
编织的草帽好像要完工了。
爷爷捧着草帽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他的一双眼睛好像掉在了这顶有羽毛的草帽上。桐桐不知为什么一直盯着爷爷的手。爷爷好像明白桐桐的意思,忽然一下把草帽抛向桐桐。草帽跟长了翅膀一样在空中飘着,然后稳稳地落在桐桐的脑袋上。桐桐觉得好玩,把草帽摘下来又抛给爷爷。就这样,两个人站在柳荫下抛来抛去的,圆圆的草帽带着五光十色,很像一只鸟在飞翔。
爷爷走了,家人们都在哭。
哥哥握住爷爷的一只手无声地流泪。桐桐的哭声很大,他手里捧着爷爷留下的草帽。草帽没完工,也只是帽檐上少了一道工序。哥哥要烧掉爷爷的草帽,理由是爷爷的东西就该给爷爷带走。
哥哥和桐桐争夺草帽,但桐桐抱着草帽死死不松手。哥哥只好跟爸爸求援。爸爸从桐桐手里拿过草帽,看了一眼又还给桐桐,这等于说他默认了桐桐是爷爷草帽的继承者。
桐桐守着爷爷的草帽。他开始把草帽戴在自己头上,觉得不保险又捧在怀里,还是担心就锁在柜子里。
桐桐想爷爷时,就打开柜子,把草帽拿出来,左看右看,甚至把脸贴在草帽上。
有时家人喊他吃饭,他似乎都没听见,抱着草帽走出院子,走向爷爷的墓地。
有一天,锁在柜子里的草帽忽然不见了。
夜晚,桐桐坐在院子里伤心地哭了很长时间,谁也哄不好。院子里已经没有羽毛,所有爷爷编织草帽的痕迹都随着爷爷的离去没了。
满天的星星都在看桐桐,好像在跟他要礼物。爷爷留给他的草帽丢了,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哭声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夜空中飞翔……
(原文刊登于《百花园》,作者袁炳发,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描绘柳荫、院落、爷爷编草帽场景,为祖孙间温情互动做铺垫。
B. 文中对爷爷编草帽时手的描写,生动展现爷爷手部状态,贴合人物形象。
C. 第 段哥哥要烧掉爷爷草帽,体现哥哥对爷爷的怨恨,与桐桐争夺草帽形成冲突。
D. 文章语言细腻优美,如“圆圆的草帽……像一只鸟在飞翔”,增强感染力。
20. 任选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4分)
他的手在动,像刚经过冬眠的虫子,有些僵硬,而羽毛一旦被捻在手里便忽然有了灵性,它们组合着被固定在草帽上,似乎比长在鸟身上更加好看。
21. 本文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6分)
22. 文中多次出现“草帽”,标题也为《爷爷的草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妙处。(6分)
五、(60分)
23.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代青年最好的精神风貌:等风来,追风去,逆风起。
要求:①结合以上材料,自拟题目,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一篇文章。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字迹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

1
页 共
1

)七年级语文试题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
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一、(16分)
1. A
解析:“皑”正确读音为“ái”,“ǎi”为错误读音。B项“芯(xīn)”、C项“巍(wēi)”、D项“啸(xiào)”读音均正确。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 B
解析:语境中“严寒”与“热情”是对立且相互作用的关系。
A. 相得益彰:强调配合显优点,不符合对立性;
B. 碰撞激荡:体现对立事物的相互作用,符合语境;
C. 相辅相成:侧重相互配合,与语境不符;
D. 此消彼长:侧重一方增一方减,不符合并存关系。
【评分意见】本题3分。
3. B
解析:
A. 搭配不当,“谱写”与“面纱”不搭配;
B. 无语病;
C. 成分残缺,“包揽五项大奖”前缺少主语;
D. 滥用介词“令”导致主语缺失。
【评分意见】本题3分。
4. ①指导农事 ②习俗依托 ③文化载体
【评分意见】本题3分。
5. 小满时麦类籽粒初满,是收获前奏;它象征“刚刚好”的状态,不满留憾、过满招损,故可喜。
【评分意见】本题3分。作物状态2分,人生哲理2分,超50字扣1分。
二、(36分)
(一)
6. A
解析:
A. “火烧令坚”的“令”是“使”;“令行禁止”的“令”是“命令”,意思不同;
B. 两个“就”分别为“完成”“达成”,意思不同(正确);
C. 两个“释”均为“放下”(正确);
D. 两个“徐”均为“缓慢”(正确)。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 D
解析:乙文轮扁并非批判古人著作是糟粕,而是强调技艺精髓难以用文字传承,留下的文字仅是“糟魄”(非精髓部分)。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 A
解析:甲文按“刻字—设板—印刷”的逻辑顺序说明,非时间顺序。
【评分意见】本题3分。
9. B、C
【评分意见】本题2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不得分。
10. ①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极其快速了。
【评分意见】“止”“未为”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
②我不能把(其中的诀窍)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学到(它)。
【评分意见】“喻”“受”各1分,句意通顺1.5分,共3分。
11. 毕昇的智慧:发明活板印刷术,通过“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实现高效印刷,解决大量复制难题(2分);轮扁的智慧:掌握斫轮“不徐不疾”的诀窍,领悟技艺需心手相应、难以言传的本质(2分)。
参考译文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名叫扁的制车轮工匠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他)放下椎子和凿子走上堂,问齐桓公说:“冒昧地问一下,您读的是什么话呀?”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言论。”(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已经去世了。”(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齐桓公说:“我读书,一个制作车轮的工匠怎么能议论呢!有道理就可以(免罪),没道理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是根据我做的事来看的。砍削木材制作车轮,(榫头)做得松缓,就会松动不牢固;做得太紧,就会滞涩难以嵌入。不松不紧,(技艺)在手里熟练运用而在心里有所领悟,嘴里却说不出来,其中自有分寸诀窍。我不能把(其中的诀窍)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学到(它),因此(我)年纪到了七十岁还在年老时砍削车轮。古代的人连同他们不可传授的精髓都已经死去了,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评分意见】每点结合原文分析1分,概括智慧1分,共4分。
12. A
解析:“大麦干枯小麦黄”并非丰收景象。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3. 尾联以“如鸟有羽翅还故乡”的想象和反问(1分),蕴含三层情感:对故乡的深切思念(1分);对战乱中百姓流离的同情(1分);对胡羌掠夺、社会动荡的痛心与无奈(1分)。
【评分意见】共4分,情感点清晰且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14. (1)烟笼寒水月笼沙 (2)独怆然而涕下 (3)濯清涟而不妖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荡胸生曾云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评分意见】每空1分,共8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三、(7分)
15. (1)①阿龙纳斯 ②尼摩 ③被南极冰川围困/被困冰川
【评分意见】每空1分,共3分。
(2)画线句体现尼摩船长自信、镇定的性格(1分)。他知识渊博,设计的诺第留斯号科技先进(1分);反抗压迫,曾用潜艇支援被压迫民族,击沉殖民军舰,痛恨殖民主义(2分)。
【评分意见】性格特点1分,结合情节分析3分,共4分。
四、(31分)
16. C
解析:材料三强调“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无需加强”错误。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7. C
解析:
A. “最重要标准”绝对化;
B. “彻底取代”错误;
C. 塘约村案例证明基层党组织能带动集体经济(正确);
D. “教育效果次之”错误。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8. ①整合科技资源:联合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红色资源数字化项目(如VR体验)(2分);
②丰富活动形式: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2分);
③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产业与红色教育融合(2分)。
【评分意见】每点具体可行且结合材料,共6分。
19. C
解析:哥哥要烧掉草帽是希望爷爷带走自己的东西,体现思念,并非“怨恨”。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0. 运用比喻(1分),将爷爷的手比作“冬眠的虫子”,写出其僵硬(1分);与羽毛“有了灵性”对比,突出爷爷的专注与技艺(1分),暗含祖孙温情(1分)。
【评分意见】共4分,手法、分析、情感均需体现。
21. 插叙(2分)。补充爷爷编草帽返工、望天空想往事的情节(2分),体现其认真与对过往的怀念,为后文草帽成为情感载体铺垫(2分)。
【评分意见】手法、内容、作用各2分,共6分。
22. ①线索作用:串联祖孙互动、爷爷离世、桐桐思念等情节(2分);
②情感载体:象征爷爷的爱与技艺,寄托桐桐的思念(2分);
③凸显主题:通过草帽的传承与遗失,表达亲情与记忆的珍贵(2分)。
【评分意见】每点结合内容分析,共6分。
五、(60分)
23. 参考济南市202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文评分标准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