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重要战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影响。
3.知道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4.学习邓世昌等人的英雄事迹和张謇兴办实业的事迹,感悟他们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涵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马关条约》的内容;张謇“实业救国”思想。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 、称霸 的重要步骤。
(2)导火线:朝鲜发生 起义。
(3)爆发: 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在 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4)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将领 中炮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② 海战:1894年9月,北洋海军提督 受伤后仍坚持督战。致远舰管带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③辽东半岛战役: 率部孤军迎敌,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制造 大屠杀。
④ 战役: 年初,丁汝昌殉国, 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 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
(2)内容
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
③开埠:开放 、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设厂: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 等。
(3)影响:《马关条约》使中国的 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 。中国的 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 联合法国、德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 白银作为“ ”。
2.方式
(1)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路矿利权、强租 、划分“ ”的瓜分狂潮。
(2)1899年,美国提出“ ”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列强划分了“势力范围”,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概况
(1)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 影响,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
(2) 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状元实业家 创办 ,走上“ ”道路。
(3)此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 发展。
2.特征
(1)总的来说还比较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2)主要集中在 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 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合作探究】
1.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2.中日《马关条约》带来哪些危害?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带来了哪些影响
【当堂达标】
1.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B.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C.日本称霸世界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2024·四川遂宁中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八年级某班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板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邓世昌可归入的栏目是( )
A.革命先烈 B.禁烟英雄 C.变法志士 D.甲午英烈
3.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通商 D.设厂
4.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他说:“日本人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力量弱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军力量强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5.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分别训令美驻英、俄、德、意等国大使,向各驻在国政府提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也称“海约翰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 )
A.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
B.承认各国在华的所有既得利益
C.协调列强之间的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D.顺应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6.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21%集中在武汉、天津。这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A.产业分布不平衡 B.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C.受封建压迫严重 D.侧重于发展轻工业部门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二 1894年,清政府忙于庆祝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1894—1895年,外敌入侵,青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知。”
——摘编自文廷式《闻尘偶记》
材料三 18世纪末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编自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海战史》
(1)材料一中,“致远鼓楫冲重围”描述的是哪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2)材料二中,“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曾在哪个城市制造大屠杀。在
【我的收获】
【自主学习】
一、1.中国 世界 东学道 1894 丰岛 左宝贵 黄海 丁汝昌 邓世昌 徐邦道 旅顺 威海卫 1895 北洋舰队
2.1895 澎湖列岛 2亿两 沙市 工厂 领土主权 资本输出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二、1.俄国 3000万两 赎辽费
2.租借地 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
三、1.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初步发展 张謇 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 进一步
2.落后 轻工业 地区分布
【合作探究】
1.(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因此日本产生了对外侵略的野心。
(2)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驰。
(3)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
(4)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道起义。
2.(1)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3)通商: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设厂:便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危害最大)。
3.(1)对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日本: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教育和军事等,使其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实力。
(3)对远东格局: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英、俄、日争夺中国的局面。
【当堂达标】
1.B
2.D
3.D
4.D
5.C
6.A
7.(1)战役:黄海海战。人物:邓世昌。精神:英勇无畏、舍身救国、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2)条约:《马关条约》。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城市:旅顺。原因:直接原因是李鸿章避战保船,妥协退让;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朽无能,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