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5 13: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难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失败原因。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自主学习】
一、义和团运动
1.原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 活动的猖獗。
(2) 地区干旱严重。
2.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 斗争组织。
3.发展: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深入 地区,造成很大影响。
4.清政府态度:清政府对义和团 。
5.口号:“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 的斗争意志,对洋人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 的落后性。“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二、抗击八国联军
1.目的:为镇压 。
2.发动战争: 年6月,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 率领下,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
3.义和团抗击侵略
(1)史实:①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在 一带阻击敌人。②在北京,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 的外国使馆。③天津的义和团联合清军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争夺战,炮轰 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提督 殉国。
(2)结果:义和团在 的镇压下失败。
(3)影响: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 的野心。
4.结果: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携光绪皇帝狼狈西逃。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三、《辛丑条约》签订
1.签订: 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美,美、法、德、俄、日、奥匈、点,西、荷、比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主要内容
(1)文化: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 5年。
(2)经济:赔款白银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3)外交:划定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 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军事:拆毁 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 的铁路沿线要地。
(5)政治: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 活动。
3.评价
(1)特点:《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 最庞大、 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
(2)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合作探究】
1.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2.《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3.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当堂达标】
1.与“反洋教”“失业民众、下层百姓为主”和“山东、河南、直隶京津等地”要素相关联的史实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廊坊阻击战 D.甲午中日战争
2.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此“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具有反帝爱国主义性质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得到全国民众的全部支持
3.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4.这场战争中,日本派遣战舰20艘、海军陆战队540人、陆军2万多人,占了联军的一半兵力。攻占北京后,日军抢到了第一笔战争财——晚清内务府的三百万两白银。这场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24·山东烟台中考)条约规定,“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而且为保证该通道“无断绝之虞”,确定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12处由各国“留兵驻守”。这些规定与使馆区驻军特权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的心脏部位直接置于列强集体军事控制之下,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慈禧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文武各等考试5年。
(1)写出材料一图1中所示旗帜代表的民间组织。从旗帜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斗争对象是谁
(2)材料一图2反映的是哪一战争 图中的洋人代表的是哪八个国家
(3)材料二出自哪一条约 材料一中图1、图2与材料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我的收获】
【自主学习】
一、1.外国传教士 华北
2.反帝
3.京津
4.时“剿”时“抚”
5.扶清灭洋 帝国主义 盲目排外
二、1.义和团运动
2.1900 西摩尔
3.廊坊 东交民巷 紫竹林 聂士成 中外反动势力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4.慈禧太后
三、1.1901
2.科举考试 4.5亿 北京东交民巷 总理衙门 大沽 山海关 反帝
3.赔款数目 主权丧失 完全陷入
【合作探究】
1.(1)这个说法是片面的,义和团的武装不良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既缺乏对清政府应有的警惕,又盲目排外、组织涣散等,在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
2.(1)《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禁止中国人居住,列强可以派兵驻扎,从而控制了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军队的控制下,毫无主权可言。
(2)现在的使馆区是指定的各国在华进行外事活动的外交场所,主权归中国所有。
3.(1)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
(2)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当堂达标】
1.B
2.B
3.D
4.D
5.D
6.D
7.(1)义和团。帝国主义或西方列强。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匈。
(3)《辛丑条约》。镇压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