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五四运动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五四运动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5 13: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五四运动的史事,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事迹,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五四运动,感悟五四青年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自主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
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的 ,才能挽救民族亡。
2.开始: 年, 在上海创办《 》(后改名《 》)。
3.重要阵地:《 》和 。
4.主要内容
(1)抨击 和旧文化:李大钊发表《 》等文,反对定孔教为国教;鲁迅的白话小说《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 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提倡 与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陈独秀将它们称为“德先生”和“ ”。
(3) 革命,普及白话文和新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 》,主张以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 》,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5.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 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将德国在 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爆发:
(1)时间、地点: 年5月4日,地点及主力: ,学生。
(2)口号:“ ,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 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3)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陆宗舆、章宗祥。
3.扩大
(1)1919年6月5日,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 ”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2) 成为五四运动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
4.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 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这是中国人民 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1)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 。
(2)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 。
(3)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 。
2.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 ,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的转折点。
3.精神: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 ,核心是 精神。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开启了“觉醒年代”?
2.五四运动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3.如何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当堂达标】
1.(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里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下列与这段回忆相关的是( )
A.邹韬奋《生活》 B.陈天华《警世钟》
C.邹容《革命军》 D.陈独秀《新青年》
2.(2024·湖南中考)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
A.保留旧文学 B.废除科举制 C.普及白话文 D.推翻清王朝
3.胡适认为,《新青年》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恽代英说,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地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申报》提到,《新青年》是“新思想的源泉,可以不穷究吗?可以不读吗?”以上说明《新青年》(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C.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D.拉开了中国救亡图存的序幕
4.(2024·山东济宁中考)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
A.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2024·山东潍坊中考)1919年,“学生罢课”“游行示威”“提倡国货”“抗日救国”等成为社会热词。这说明当时(  )
A.工农运动高涨 B.封建军阀割据 C.民族企业发展 D.爱国运动兴起
6.(2024·青海中考)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以青年爱国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尽管运动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但斗争的目标是反对西方列强所强加的巴黎和约。这场群众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团体。而从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到拒签和约的成功,无一不是群众运动作用的结果。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文化到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和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中的“运动”之间的联系。
【我的收获】
【自主学习】
一、1.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独立人格
2.1915 陈独秀 青年杂志 新青年
3.新青年 北京大学
4.旧道德 孔子与宪法 狂人日记 封建礼教 民主 科学 赛先生 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 文学革命论
5.封建道德礼教 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
二、1.巴黎和会 中国山东
2.1919 北京 外争主权 二十一 曹汝霖
3.三罢 工人阶级 上海
4.曹汝霖 反帝
三、1.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 中国工人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3.伟大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
【合作探究】
1.(1)觉醒范围越来越广:①先进知识分子觉醒,掀起新文化运动;②青年学生觉醒,爆发五四运动;③广大人民群众觉醒,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推动五四运动扩大。
(2)觉醒程度越来越深:①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礼教,提倡新思想、新文学和民主科学;②新文化运动后期,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给中国指明新的方向。
2.(1)国内:①政治形势: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得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②经济、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③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组织领导、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3.(1)组织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觉醒的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现了巨大的力量。
(2)阶级基础、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社会基础: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等群众积极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当堂达标】
1.D
2.C
3.C
4.B
5.D
6.D
7.(1)思想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倡导以人为本,反对旧道德、旧文化。说明: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发动文学革命,彻底荡涤了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中国在思想领域的近代化。
(2)表现: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拒签巴黎和约。原因:群众运动的力量。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