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 识记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和胜利会师,感悟长征精神。
3.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难点: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理解长征精神。
【自主学习】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路转移
1.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 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 ”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第 次“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2.时间: 年10月— 年10月。
3.初期路线:从 突围西进,开始长征→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二、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 年1月,贵州遵义。
2.内容
(1)集中全力解决 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左”的错误。
(2)肯定了 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1.继续长征路线:声东击西,四渡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 →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 →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2.胜利会师
(1)吴起镇会师: 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会宁会师: 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 等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使 转危为安。
(2)红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无坚不摧,一往无前,铸就了伟大的 。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 的新局面。
【合作探究】
1.谈谈遵义会议的转折意义。
2.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
3.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当堂达标】
1.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 )
A.由于日本的侵略,红军要北上抗日 B.为了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为了打倒蒋介石,把革命推向全国
2.“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这首《告别》歌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南昌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城
D.中央红军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A.突破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
4.(2024·广西中考)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提到:会议以后,我军好像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左右敌人。这一“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5.(2024·山东菏泽中考)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中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完成了党的领导核心和红军主要力量的北移。这评述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
6.(2024·山东烟台中考)红军长征共转战14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攻占县城一百余座,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冲破了四道封锁线 B.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7.长征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党做出正确抉择,“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九送红军过大江,江水滔滔船儿忙,眼望江水肝肠断,穷苦百姓泪汪汪。十送红军转回来,武陵山巅搭高台,盼望红军打胜仗,盼望亲人早回来。
——摘编自歌曲《十送红军》(节选)
(2)依据材料二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何为长征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如何继承长征精神?
【我的收获】
【自主学习】
一、1.博古 左 五
2.1934 1936
3.中央革命根据地 湘江
二、1.1935
2.博古 毛泽东
3.毛泽东 毛泽东 党 中国革命 生死攸关
三、1.赤水 金沙江 泸定桥 草地
2.1935 吴起镇 1936 会宁
3.基干力量 中国革命 长征精神 中国革命
【合作探究】
1.(1)遵义会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2.(1)使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2)改变了红军的革命面貌。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推动作用。
3.(1)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红军战士拥有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人民群众的支持是红军长征克服困难的不竭之源。
(5)红军采取灵活的方针和策略。
【当堂达标】
1.C
2.D
3.C
4.C
5.D
6.C
7.(1)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转折点: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
(3)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等。继承长征精神: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刻苦学习,坚定信念,立志报国;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团结友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