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论持久战》、抗日根据地建设等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3.归纳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4.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了解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1)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郑重提出“ ”的主张。
(2)1937年8月, 会议确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了《 》,对国民党确定抗战路线起了推动作用。
(3)1937年11月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了抗击日寇的战略格局。
2.中国共产党是 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1)提出: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 》。
(2)目的:为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 ”的错误观点。
(3)内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实行 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4)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 的决心和信心。
3.中国共产党是 最坚定的维护者。
(1)表现:193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的方针。
(2)意义: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又一次举起 的旗帜。在国民党发动严重反共高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以 为重,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团结抗战大局。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①政治: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的“ ”原则,实行民主建政;推行精兵简政。
②经济:开展 ,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 、农民 的土地政策。
(2)意义:根据地成为 得以坚特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根据地民主政权成为全国政权建设的模范。
5.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1)中国共产党高举 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抗战大局。
(2)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3)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 作用。
二、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 年4月至6月, 。
(2)主要内容
①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 的中国。
②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关, 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③大会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历史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 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毛泽东思想
(1)党的指导思想的确定: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 。
(2)意义:这对统一全党的 ,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加速胜利的因素
(1)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代表在德国发表《 》,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并规定《 》的条件必须实施。
(2)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 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3)1945年8月8日, 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
(4)1945年8月9日, 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举行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2.日本投降
(1) 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2)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回到祖国怀抱。
3.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 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铸就了 ,成为中华民族走向 的历史转折点。
③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 奠定重要基础。
(2)国际意义: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 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 和国际影响,中华民族赢得崇高的声誉。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毛泽东思想为什么会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我国为何将9月3日设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当堂达标】
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阐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 (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局限性 D.重要性
2.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产到户
3.(2024·四川南充中考)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4.(2024·吉林长春中考)“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文中的“光明前途”是指(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
5.在抗战纪念馆看到一个历史文物“请柬”上写道: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定于九月九日九时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礼堂举行,请台端届时参加。该请柬应该签发于( )
A.1937年 B.1945年 C.1931年 D.1949年
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成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据此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促进了民族的空前觉醒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如何,九月在百余年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确实是特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月。华夏子孙每逢这“九月”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八九四年九月以后,是愤慨痛恨的“苦”滋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是忍辱负重咬牙切齿声。一九四五年九月以后,是喜形于色的“甜”在心头的欢呼快乐声音。
——摘编自唐德刚《从甲午到抗战》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期,在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下,中国守军虽然作了英勇抵抗,但是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大片国土依然沦入敌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无论在战役上还是战略上均与国民党配合作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国共合作,坚持抗日战争的大方向,发挥了重要的中流砥柱作用。
——张宪文《关于抗日战争几个观点的认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思考作者唐德刚为什么认为“一八九四年九月以后,是愤慨痛恨的‘苦’滋味”?到了“一九四五年九月以后,是喜形于色的‘甜’在心头”?
(2)根据材料归纳,作者张宪文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我的收获】
【自主学习】
一、1.全民族实行抗战 洛川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论持久战 速胜论 人民战争 抗日持久战 抗战必胜
3.全民族团结抗战 团结抗战到底 民族利益
4.三三制 大生产运动 减租减息 交租交息 敌后游击战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流砥柱
二、1.1945 延安 党的政治路线 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
2.毛泽东思想 指针 思想 政治路线
三、1.波茨坦公告 开罗宣言 广岛 苏联 毛泽东
2.1945 台湾
3.一 伟大抗战精神 复兴 觉醒 人民解放 世界和平 国际地位
【合作探究】
1.(1)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或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2)中国共产党倡导,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展开人民游击战争,使日军疲于奔命。
(4)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策略。
(5)中共七大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等。
2.(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对中国革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蕴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3.(1)彰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2)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当堂达标】
1.B
2.B
3.D
4.D
5.B
6.C
7.(1)“苦”: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甜”: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原因:中国守军英勇抵抗;国共两党配合作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