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课 型 实践活动课 课 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高一各班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一、设计理念
2023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百年纪念,一是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二是二七工人大罢工100周年,在这两个百年纪念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充分利用郑州本地红色革命资源的优势,实地走访了二七纪念塔,进行了本次以《领会党的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课。整个教学活动分青春的呐喊、年轻的政党和青年的精神三个子目来进行,围绕二七大罢工的背景(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共诞生与完善)、历程、重大历史意义展开。在教学活动中凸显教师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坚持“学-教-评一致性”原则,注重培养高中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青年学生的样子就是祖国未来的模样,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子目是“青年的精神”,教育培养学生领会中共与时俱进、守心创新的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以“二七精神”为指引,为做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不息。
二、资源分析
教材分析本次实践活动课结合了人教版新教材第七单元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内容。本课新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北伐革命。这些内容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按照课标要求,本实践课设置了三个活动目标:通过实地探访和史料研读,归纳二七大罢工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的诞生与完善);2.通过分析搜集的图文资料,梳理二七大罢工的进程和伟大历史意义;3.通过整理“二七”工人大罢工中先锋模范的事迹,培养秉承“二七精神”,努力报效祖国的道德情操。(二)教学资源1.本地资源:郑州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2.文本资源:人教版新教材;二七纪念馆内陈列展品和图文资料;网络资源等;3.视频资源:人民日报公众号短视频资源等。4.多媒体录课教室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京汉铁路大罢工等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创设问题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熏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四、活动目标(核心素养)
1.通过实地探访和史料研读,归纳二七大罢工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的诞生与完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分析搜集的图文资料,梳理二七大罢工的进程和伟大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整理“二七”工人大罢工中先锋模范的事迹,培养秉承“二七精神”、努力报效祖国的道德情操(家国情怀)。
五、重点难点
重点:二七工人大罢工的背景、历程和伟大历史意义;难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京汉铁路大罢工由高潮到低潮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
本活动以多媒体资源为平台进行教学,以导学案为依托,教学中运用图片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两幅图片导入:2023年是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百年纪念:一是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二是二七工人大罢工100周年,在这两个百年纪念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一起实地走访了郑州红色革命圣地——二七纪念塔。以本次实地走访为契机,进行一次《领会党的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课。 学生观看走进历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明标 白板展示主题和活动目标 集体朗读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有效活动
自主探究一 自主完成自主探究一检查学生探究成果,到学生中去,答疑解惑,个别点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适时点拨延伸 完成学历案自主探究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意识。
合作探究一 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材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1915 年9 月,《新青年》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美日加紧侵华,北洋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加强巡视与个别指导,注意要求学生限时训练、规范作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适时点拨延伸 学生根据活动前资料的搜集,结合学历案中的材料,准确的写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根据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了解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
自主探究二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出现了什么新的趋势?使其学会结合所学知识,系统化的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新教材第二目,思考:如何理解“新”的含义和新趋势? 通过列举的方法,是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明白“新”的内涵。
自主探究三 指导学生阅读概括,引导学生分析归纳。1.《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的革命目标是否符合国情?有何局限性?2.从一大到二大,中共对革命对象的认识有什么变化?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策略?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文资料,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培养学生准确、客观、真实地认识中共与时俱进、守心创新的精神。
合作探究二 引导学生根据实地探访和网络资源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二七工人运动的始末、二七塔的由来、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归纳“二七精神”的内涵。 小组推荐代表,展示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提炼升华 播放2023年人民日报公众号制作的五四青年节的宣传短视频《青春是什么》,精炼小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迅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深化青年精神的内涵 教育培养青年学生领会中共与时俱进、守心创新的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以“二七精神”为指引,为做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不息。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学生活动课后完成作业 分层设计,面向不同学生;活动后复习,巩固知识。
八、板书设计
领会党的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一、青春的呐喊 背景二、年轻的政党 二七工人大罢工: 历程、事迹三、青年的精神 二七精神和伟大意义
九、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1、下面是是“红色记忆”栏目的一名记者向观众介绍中共成立的情况的文章,请结合课本内容诊断出其中的几处毛病: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北京秘密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并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资产阶级,领导学生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书记。2、完成新教材中的“学思之窗”和学历案中的当堂测评(二)选做题:利用网络,查找二七工人大罢工的英雄事迹,自愿参与制作一期手抄报。
十、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小组互评:组内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参考组员课堂参与情况,相互评价。教师评价:教师以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
多媒体课件辅助
学生探究归纳
应用知识 学生联学生分组搜集和1111系现实
升华认识 指导实际
分组讨论 辩驳
教师引11122导 设置问题 组织 评价
教师引导 设置问题
组织 评价
学历案导学
学生探究归纳
多媒体课件辅助
学生搜集资料 小组合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