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能全章习题课件 (共9份打包) 沪粤版(2024) 九年级上册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3.2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沪粤版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5-07-05 15:12:54 |
C
3.如图所示,重500 N的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44 N,为使物体10 s内匀速移动6 m,必须在绳的自由端加60 N的水平拉力。那么拉力的功率是 W,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08
80%
4.一起重机在10 s内将重为5 000 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 m,求:
(1)物体上升的速度大小。
答案:(1)0.2 m/s
(2)起重机提升物体的功率。
答案:(2)1 000 W
5.(2024佛山一模)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12 m,物体重6 000 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速度为3 m/s,拉力为2.2×103 N,受到的阻力为3×103 N。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求: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解析:(1)由图可知,由3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s=nh=3×12 m=36 m。
答案:(1)36 m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2)90.9%
(3)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答案:(3)1.56×104 W
6.(2024东莞一模)工人师傅要将质量为80 kg的物体搬到
1.5 m高的车厢里,他将一块5 m长的木板搁在地面与车厢之间构成斜面,然后站在车上用300 N的拉力在20 s内将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车厢里,如图所示,g取10 N/kg,求:
(1)工人做功的功率。
答案:(1)75 W
(2)斜面的机械效率。
答案:(2)80%
(3)物体和斜面之间的摩擦力。
答案:(3)60 N
考点二 动能和势能
7.小九在球场上将篮球斜向上抛出,篮球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a、c两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篮球在a点的高度比在c点的高度低
B.篮球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C.篮球上升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D.篮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D
8.如图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水平面在a点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右端在b点,小物块从斜面的c点由静止自由滑下,与弹簧碰撞后又返回到斜面上,最高到达d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小
B.小物块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C.小物块从b向a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增加
D.小物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
9.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2024年5月7日晚7时,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正式开启了首次夜航飞行试验。如图所示,
“鲲龙”AG600水上飞机进行灭火工作时,若在投水的过程中保持水平匀速直线飞行,则飞机的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变小
变小
变小
10.(2025东莞期末)如图甲,用小球和木块来做“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该实验研究对象是 (选填“小球”或“木块”),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动能大小。
(2)分析甲、乙两图,同一个小球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的目的是使小球 ,最终可得结论:
。
小球
木块移动的距离
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
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有同学选用一个轻质弹簧按照图丙装置来“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同一小球将弹簧压缩至不同程度,静止释放,推动初位置相同的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推动后移动的距离;
方案二:用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推动初位置相同的同一木块,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该同学的两个方案中,不计小球受到的阻力及碰撞中的能量损
失,能完成动能影响因素探究的是方案 ;另一个方案
中木块移动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一
相等
过实验 一题通关 03
实验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要点梳理
实验器材 滑轮组、 、刻度尺
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G。
2.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用弹簧测力计 竖直拉动绳子,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记录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4.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实验。
5.记录相应数据,并计算出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时的机械效率
匀速
实验结论 1.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在绳子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所提升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2.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动滑轮重、所提物体重、绳重及摩擦。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提升物体的高度、提升的速度无关
高
高
一题通关
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兵与同学们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 的距离h/cm 弹簧测力 计示数F/N 弹簧测力计上 升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①
3 6 10 ② 30 90.9%
基础设问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并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
(2)表格①处的机械效率η为 ;由图丙可知,表格②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填字母)。
匀速
88.9%
2.2
B
(4)若将此滑轮组换如图丁所示的绕绳方法,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5)实验结束后,小兵进一步对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时,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不变
增大
拓展设问
(6)小兵对上述三个机械效率取平均值,并认为它是这个滑轮组准确的机械效率。这种做法对吗 。为什么
.
。
不对
因为机械效率和物重有关,不能将提升不同重物的机械效率
求平均值
谢谢观赏!(共18张PPT)
第2课时 功率的测量及大小比较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功率的测量
测量功率的原理: 。
二、功率大小的比较
2.根据功率的两个公式 (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功率的测量
典例1 小明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他想通过爬楼梯来测一下自己的功率是多大。
(1)实验需要测的物理量: 、 、
。
小明的质量
爬楼梯的时间
爬楼梯的高度
(2)实验步骤:
a.小明用体重秤测出 。
b.小明先测出爬楼梯的 。
c.小明用 测出爬楼梯的时间t。
(3)功率的表达式: (用已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自己的质量m
高度h
秒表
方法技巧
知识点二 功率与速度
(1)快递运输车空载行驶时发动机牵引力的大小。
答案:(1)2.4×103 N
(2)当快递运输车装载1.4×104 N的货物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答案:(2)7.6×104 W
0
150
方法技巧
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距离为s时,由W=Fs, ,可得 。
知识点三 功率大小的比较
典例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所做的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功率P甲与P乙相比( )
A.P甲>P乙 B.P甲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B
易错辨析
例 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F1=F2,P1>P2 B.F1=F2,P1
B
易错警示
由图乙、丙知,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推力F是一样的,再根据P=Fv判断功率大小。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三 / 甲、乙、丙、丁四个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做的功W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规定做功最快的获胜,则最后胜出的一定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
1./ 知识点一 / 在某次活动中,小明对四位同学的做功情况各测量了一次,并把四位同学做的功W和所用时间t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这四个同学中做功功率相同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甲和丁
B
3./ 知识点二 2025高州市期末 / 扫地机器人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如图甲,质量为3 kg的扫地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时,受水平推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做功 J;当机器人的功率为15 W,推力为 N;当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6 m/s的速度匀速运动10 s时,水平推力做功为 J。
0
50
1 800
4./ 知识点一 教材习题改编 / 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刚想粗略地测算自己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如图所示。
(1)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是(写公式): 。
(2)需要的测量工具: 、 、 。
皮尺
秒表
体重计
(3)小刚测出了自己的质量为m,用皮尺测量他吊在单杠上时下巴到单杠的距离h,即人体上升的高度,测出他连续完成n次引体向上所用的时间为t。则测出自己每做一次引体向上时克服
重力所做的功W= ,他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是 。
mgh
(4)请设计该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表格如下
质量m/kg 上升的高度h/m 次数n 时间t/s 功率P/W(共25张PPT)
11.3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有用功与额外功
1.有用功:我们 的、有 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
2.额外功:无利用价值却 的功。
3.总功: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在实际使用机械时,总功应等于 与 之和,即W总= 。
需要
价值
不得不做
有用功
额外功
W有用+W额外
二、机械效率
1.在物理学中,把有用功W有用与总功W总 ,叫做机械效率。
2.公式:η= 。
3.由于存在额外功,W额外>0,因此总功必定大于有用功,所以机械效率总 1。
之比
小于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有用功与额外功
典例1 小聪用桶从井里打水,小明从井里捞桶带上部分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对桶做的功都是额外功
B.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C.小聪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小明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
方法技巧
判断有用功和额外功时,注意做功的目的,为达成目的需要做的功即为有用功,不需要而为达成目的不得不做的功即为额外功。
典例2 小明同学的体重为500 N,用重10 N的水桶提着重100 N的水,登上5 m高的教室使用,在这一过程中,他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分别是( )
A.500 J、50 J B.500 J、2 550 J
C.550 J、2 500 J D.3 000 J、50 J
B
知识点二 机械效率的概念
典例3 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快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有用功与总功之比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
方法技巧
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与功率的大小、做有用功的多少以及是否省力无关。
知识点三 机械效率的计算
典例4 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400 N的窗玻璃,所用的竖直拉力为250 N,窗玻璃上升的高度为10 m,用时50 s。求:
(1)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
解析:(1)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做的有用功W有用=Gh=400 N
×10 m=4 000 J。
答案:(1)4 000 J
(2)工人所用拉力的功率P。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答案:(2)100 W (3)80%
典例5 古人智慧 (2025潮安区期末)如图是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简易机械将巨木抬起施工的情景。这些劳动者竖直向下施力2 000 N。将横杆一端压下0.5 m,使420 kg巨木的重心上升0.1 m,则该简易机械对巨木做的有用功为 J,机械效率为 。(g取10 N/kg)
420
42%
方法技巧
“两要点”求机械效率
要点一:确定有用功和总功,一般情况下克服机械本身的摩擦力或重力做的功是额外功;提升重物时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是总功。
方法技巧
要点二:选择合适的公式,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选择公式:
易错辨析
例 如图甲,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琴琴同学分别将A、B两物体拉到斜面顶端,对物体做功情况如图乙所示,请问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是 J,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是 J。
2
0.5
易错警示
把物体提高时,有用功可以用W=Gh计算,即有用功只与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有关,无须管做功的过程。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二 / 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用功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肯定高
B.额外功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肯定低
C.总功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肯定低
D.机械效率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小
D
2./ 知识点一 / 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B.有用功不变,总功增加
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
D
3./ 知识点二 / 如图,小明分别使用甲、乙两种机械匀速提升物体M(绳长不变),做功情况如图,则( )
B
A.甲的总功大于乙的总功
B.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甲提升M的高度小于乙提升M的高度
D.甲的机械效率等于乙的机械效率
4./ 知识点三 / 如图,使用该动滑轮时拉力F在4 s内做了
80 J的功,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在同一个坐标轴里画出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图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C
5./ 知识点三 / 如图所示,工人用推力F将重为1 000 N的箱子沿ABC匀速推至水平车厢中,斜面高1.5 m,F始终与箱子运动方向相同。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如表格所示。则( )
B
过程 推力F/N 距离s/m 推力做的功W/J 用时t/s
AB 600 3 1 800 10
BC 200 5 10
A.AB过程额外功为1 800 J
B.BC过程推力所做的功为1 000 J
C.AB过程推力做功的功率为18 000 W
D.斜面的机械效率约为66.7%
6./ 知识点三 2025惠来县期末 / 一辆质量是3×103 kg的汽车不慎陷入泥泞地面,汽车司机组织人们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汽车拖出。已知整个过程中,水平拉力F是1×103 N,汽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3 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求:
(1)拉力F做的总功。
解析:(1)由图可知,n=2,拉力F做的总功为
W总=Fs′=Fns=1×103 N×2×3 m=6×103 J。
答案:(1)6×103 J
(2)有用功。
答案:(2)5.4×103 J
(3)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
答案:(3)1.8×103 N
7./ 知识点三 / 如图甲所示,轻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现利用该杠杆提升货物(如图乙所示),货物P重120 N,在竖直向下、大小为120 N的拉力F的作用下,该杠杆从图中水平位置缓慢匀速转至虚线位置,此过程中货物P上升的高度为0.8 m,拉力F下降的高度为1 m。求:
(1)提升货物做的有用功W有用。
(2)拉力F做的额外功W额外。
解析:(1)提升货物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120 N×0.8 m=96 J。
(2)拉力F做的总功为
W总=Fs=120 N×1 m=120 J,
额外功W额外=W总-W有用=120 J-96 J=24 J。
答案:(1)96 J (2)24 J
(3)该杠杆的机械效率η。
答案:(3)80%(共27张PPT)
11.4 动能和势能
第1课时 认识动能和势能
早预习 新知梳理 01
一、能
1.定义: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简称能。
2.功与能量的关系: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 ,表示它
具有的能量就越 。
3.单位:能量的单位是 ,符号是 。
做功
多
大
焦耳
J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因素:物体的动能与 和 有关, 越大, 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三、势能
1.重力势能:物理学中,把高处的物体由于受 作用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弹性势能:物体发生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
性势能。
运动
速度
质量
速度
质量
重力
弹性形变
3.势能: 势能和 势能统称为势能。
4.影响因素:物体的位置越 ,质量越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物体的弹性越 ,形变越 ,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重力
弹性
高
大
强
大
析要点 以练代讲 02
知识点一 动能
典例1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探究的是 (选填“小球”或“木块”)的动能,其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该实验方法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甲、乙所示,让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推动木块做功,目的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由此可探究出的结论是 .
。
小球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转换法
速度
质量一定时,小球的速度越大,
动能越大
(3)在做图丙的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为了使木块不滑出木板,测出具体的实验数据,在不更改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4)【评估交流】如果水平面光滑,则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实验。原因是 .
.
。
降低小球由斜面上静止滚下时的高度
不能
如果水平面光滑,那么物块
在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判断物块被推动的距离
与小球动能的关系
方法技巧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方法
1.转换法:动能大小转换成木块移动距离。
2.控制变量法:判断动能和质量有关必须控制小球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判断动能和速度有关必须控制小球质量相同。
知识点二 势能
典例2 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在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计划利用小桌、沙子、质量不同的铁块和刻度尺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将小桌桌腿朝下放在平整的沙面上,把铁块从距桌面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在桌面的中心部位,记录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铁块质 量m/g 铁块距桌面 高度H/cm 桌腿进入沙子
的深度h/cm
① 20 20 1.9
② 20 30 2.9
③ 20 40 3.8
④ 30 20 2.9
⑤ 40 20 4.1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需选择表中 (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表中①②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
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①④⑤
质量相同
的物体,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方法技巧
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方法
1.转换法:木桩等物体陷入沙子的深度。
2.控制变量法:判断重力势能和质量有关时,必须控制重物高度相同;判断重力势能和高度有关时,必须使用相同质量的重物,或让同一物体在不同高度由静止落下。
典例3 下列物体一定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
A.弹簧 B.收紧的钟表发条
C.被压扁的橡皮泥 D.橡皮筋
典例4 如图所示是玩弹弓的情景。经验表明,橡皮筋拉得越
长,同样的“子弹”射得越 ,这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物体发生 的大小有关。
B
远
形变程度
方法技巧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比较
能量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必要条件 有一定速度 有一定高度 发生弹性形变
影响因素 速度、质量 高度、质量 弹性形变程度、材料
方法技巧
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时,不能只考虑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常见因素——“速度”和“高度”,还需特别留意“质量”这个因素。
易错辨析
例 洒水车在平直公路上一边匀速前进一边洒水,此过程中其动能 ,重力势能 ,由此可见,超载会导致汽车的动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易错警示
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要判断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否发生变化,均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精评价 课堂反馈 03
1./ 知识点二 / 法律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高空抛物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重力 B.撞击力
C.动能 D.势能
D
2./ 知识点一、二 / 下面现象中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发生变化的是( )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
B.空中加速下落的冰雹
C.匀速上坡的汽车
D.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的列车
B
3./ 知识点一、二 / 东南海域的水质改善,给了中华白海豚一个温馨的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豚跃出海面减速上升过程,动能不变
B.海豚跃起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C.海豚从高处落回海面过程,重力势能不变
D.海豚在海面下加速下潜过程,动能变小
B
4./ 知识点二 / A、B两个小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通过图中信息可否判断A和B哪个重力势能较大 ,你的理由是
。
不能
A与B两个小球的质量大小不知,因此重力势能无法比较
5./ 知识点一 / 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小钢球质量m/g 10 20 30 10 10
小钢球释放的高度h/cm 5 5 5 10 15
木块移动距离s/cm 10 18 29 38 86
(1)小钢球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小钢球动能的大小通过
(选填“高度h”或“距离s”)的大小来判断。
(2)实验中把质量不同的小钢球放在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是为了控制 相同。
(3)该小组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分析 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距离s
小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
1、4、5
②分析第1、2、3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物体的 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③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汽车超载10%与超速10%相比,潜在危害较大的是 (选填“超载”或“超速”)。
速度
超速
6./ 知识点二 / 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带有三个铁钉的小圆桌、沙子、质量不同的重物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甲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甲中 (填序号)两次实验进行分析比较。
(3)对比②、③两次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铁钉陷入沙子的深度
①②
高度相同
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4)为了更好地显示并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甲同学想用橡皮泥代替沙子,乙同学想用海绵代替沙子,你认为更合适的
(选填“甲”或“乙”)的方法。
(5)若不计空气阻力,将一小石块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到刚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小石块的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如图乙中的 。
甲
C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