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ASA和AAS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ASA和AAS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5 22:5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ASA和AAS
学习目标
1.探索并理解“角边角”判定方法,会用“角边角”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2.通过探究、作图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发现 ASA 和 AAS 之间的转化,概括出判定方法“角角边”;
3.在判定方法的探索过程发展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自主探索
1.已知△ABC 和△DEF.
(1)若 AB=DE=5 ,BC=EF=6, ∠B=∠E=42°,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 “不一定不全等”),根据 (用简写法)
(2)若 AB=DE=5 ,∠B=∠E=42°,AC=DF=3,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一定不全等”).
2.一个三角形由六元素构成,如果给定三个条件时,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有哪些?两个三角形有两角一边对应相等可能有哪些情况?
任务一 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
活动1 如图,在△A'B'C'与△ABC中,如果A'B'=AB,∠A'=∠A,∠B'=∠B,那么△A'B'C’≌△ABC.这个判断正确吗 为什么?
问题1 你能根据上面的探究过程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吗?尝试叙述一下.
归纳总结:
两角和它们的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或“ ”).
你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这个基本事实吗?
【例1】如图所示,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
任务二 用“AAS”判定三角形全等
活动1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B=∠E,BC=EF.求证:△ABC≌△DEF.
问题 你能根据上面的探究过程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吗?尝试叙述一下.
归纳总结: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或者“ ”).
你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这个基本事实吗?
【例2】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O,且OA=OD,要添加一个条件,才能使得△AOB≌△DOC,那么,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什么?判断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什么?
当堂达标
1. 如图所示,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列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 (D)甲和乙
2.已知:如图,∠ABC=∠EBD,BC=BD,增加一个条件使得△ABC≌△EBD,下列条件中错误的是(  )
A.AC=ED B.BA=BE C.∠C=∠D D.∠A=∠E
3.如图所示,∠ABC=∠DEF,AB=DE,要证明△ABC≌△DEF.
(1)若以“S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2)若以“ASA”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3)若以“A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4.如图所示,已知∠1=∠2,∠B=∠D,求证:△ABC≌△ADC.
5.如图,把一个长为10m的梯子AB斜靠在墙上,测得DM=8m,BM=6m,梯子沿墙下滑到CD位置,测得∠ABM=∠DCM,求梯子下滑的高度.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通过对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进一步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
1.C 2.A 3.(1)BC=EF (2)∠A=∠D (3)∠ACB=∠F
4.证明:因为∠1 是△ABC的外角, ∠2 是△ADC的外角,
所以∠5+∠B=∠1, ∠6+∠D=∠2.
因为∠B=∠D,∠1=∠2,
所以∠5=∠6.
在△ABC 和△ADC 中,∠B=∠D,∠5=∠6,AC=AC,
所以△ABC ≌△ADC(AAS).
5.解:在△ABM与△DCM中,
∴△ABM≌△DCM(AAS),
∴BM=CM=6m,AM=DM=8m,
∴AC=AM-CM=2m.
即梯子下滑的高度是2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