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用大锁配旧铁丝门扣的细节,既体现荒野生活的简陋,也暗示母亲对安全的重视,这种反差
使人物形象更真实立体。该细节呼应《百合花》中“借被子”情节,通过生活化物件展现人物性
格。
B.文中描写母亲浇地时“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将母亲与植物的关系拟人化,体现
出母亲对土地和作物的深情,与《我与地坛》中作者与地坛的情感共鸣相似。
C.母亲赤身锄草的情节,不仅描绘出荒野劳作的艰辛,更表现出母亲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艰苦环境
中追求精神自由的状态。
D.作者多次描绘母亲在荒野中的劳作与生活,展现了母亲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与乐观,表达了对母
亲的赞美和对荒野生活的复杂情感。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葵花即将盛
开的状态,与前文“迟迟不绽”相呼应
B.“兔子,快看!水来了!”免子却无动于衷,这一情节以动物的反应,侧面表现了荒野生活的单
调乏味,动物都对水的到来习以为常。
C.文中描写鸭子游泳、鸡信步草地等场景,充满生机活力,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环境所
营造的紧张压抑氛围截然不同。
D.结尾“我们从不曾真正触动过这个世界的内核”,以含蓄的议论收束全文,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
关系的深层思考。
8.文中母亲的形象具有多面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作者为什么说“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请结合文本,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分析原因。(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
圬者王承福传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
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馒”衣食。
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
与道路之废疾饿者两。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吊,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
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
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息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慢以培。夫锓易能,
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
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