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5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另一个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
藤野先生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做笔名。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这些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字词积累
瞥见 畸形 解剖 杳无消息
不逊 诘责 扒手 油光可鉴
发髻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piē
jī
pōu
yǎo
xùn
jié
jiàn
wù
dùn cuò
pá
jì
精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把下面的课文的课文结构图填补完整。
2
3
4
5
了解裹脚
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别后对先生的怀念
作为弱国子民内心辛酸
为改变国民精神充满斗志
1
6
7
8
初到仙台的所见所闻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弃医从文的经过
激发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坚定改变国民精神信念
爱国之情
添改讲义
在这篇文章中,有人说,文中藤野先生说的仅有的“五句话”最能凸显人物的形象,请你找找文中藤野先生的话,并赏析。
语言:“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我的理解:这是藤野先生新学期第一次介绍自己,所以语气上是严肃认真的;“我就是叫做……”说明他对别人背后传他穷酸窘迫的“掌故”是心知肚明的,但也毫不在意。他是一个大度的人。
文中除了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之外,还运用了什么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鲁迅曾说:
“他(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写作背景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专,遇到了藤野先生。他之所以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并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仙台的一系列经历,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鲁迅弃医从文,要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板书设计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正直热忱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治学严谨
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藤野先生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言,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抱负。
新课导入
什么直接使鲁迅最终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
电影事件
自主探究
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
因为鲁迅先生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
2.在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或: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
合作探究
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
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学校
思想感情
1.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我”看到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为什么会吃惊、不安、感激?
吃惊是藤野先生亲自为“我”这个中国学生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则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热情关心。
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在仙台“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因为鲁迅认为医学只能解除病人躯体上的苦痛,要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
4.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如何表现的。
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②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
③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④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⑤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
赏析下面句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运用反语,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自己的极端厌恶之情。
品味语言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高度赞美了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对弱国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帮助的高尚品格。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品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极端愤慨的情感。
(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表现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表明了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作者,作者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力量,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随堂练习
爱国之情,人所共有。请举出一个“爱国”的名人典例,或以“爱国”为主题,写一段话。
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词拒绝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