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练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柳絮飞舞
B.金块与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箱里充满了卫生球味
2、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卢瑟福 C.汤姆孙 D.道尔顿
3、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中放糖后变甜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C.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相互渗透
D.量筒中分别注入硫酸铜溶液和清水,静放几天后,界面模糊不清
4、科学工作者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5、关于宇宙起源,根据大多数宇宙科学家的认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②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③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④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恒星、行星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甲醛扩散在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吸盘能紧贴在瓷砖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7、下列有关的现象与对应的解释合理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面包轻轻一捏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两个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能挂较重的物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8、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列哪个图的模型最相似( )
A.葡萄干布丁模型 B.熟鸡蛋模型
C.西瓜模型 D.太阳系模型
9、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破镜难圆---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摘较大的水银---分子间有引力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存在空隙
D.施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在空调房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用热水比用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的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大的是质子
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
D.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12、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擦黑板后,粉尘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13、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水很难被压缩,这一现象说明了水的( )
A.分子运动很快 B.分子数量很多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14、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将①生物体、②电子、③原子、④原子核、从大到小排列,其正确顺序为( )
A.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1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是( )
A.花香满园 B.两铅块被紧压之后吸在一起
C.尘土飞扬 D.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16、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落叶在风中飞舞表明空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没有间隙
C.鲜花香气四溢是一种扩散现象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17、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现象,预示太阳表面活动进入“极小期”,会导致地球对流层的温度下降,使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表面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
B.太阳表面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
C.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D.“无黑子”现象是指色球层上几乎不见太阳黑子
18、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鸭蛋腌制后变咸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C.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
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
二、填空题。
19、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三点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A、B两种模型中, (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带 (选填“正”或“负”)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有带负电的 绕核运动。
21、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柱,使它们紧密接触并压紧后,居然可以在它们下面吊起一盏台灯而不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__ ;往盛有一半水的氧化长玻璃管中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几次,发甲丙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如图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碳>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两瓶中气体都变成红棕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处在______ ;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 _______ 图放置最不合理。
22、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啥勃常数,H的大小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 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 (用上述公式中的字母表示).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光年.注: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等于光的传播速度3×108m/s与时间的乘积.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 年(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3、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______现象。热熔胶被胶枪挤出,并“粘”在物体本上,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
24、如图甲所示,做气体扩散实验时,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瓶中,则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 (填“A”或“B”)瓶。甲实验所示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如图乙所示,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
25、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 。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刚开始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____ ,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_ 。
三、实验题。
26、小明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倒扣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甲)。抽掉玻璃板后一段时间,发现两瓶内的气体颜色基本相同(如图乙)。
(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兰在探究活动中将“二氧化氮气体”换成另一种密度未知的有色气体,出现了与小明实验中同样的现象,据此现象总结出分子在运动的结论。
①小兰的实验现象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分子是运动的证据。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只要对小兰的实验稍做改进,根据实验现象仍然可以得出分子在运动的结论。请你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是四个热学实验。请在下面空格处用字母表示相关实验:
(1)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
(2)说明分子之间有作用力的是______;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______。
四、阅读题。
28、阅读《“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回答问题。
“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
有很多未解之谜,答案或许就在眼前,但想找到那个答案,首先得能“看见”。举个例子:“为什么手机电池用着用着就不耐用了 ”这个问题提出来很简单,答案也就在电池里,但想真正去探究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假如,有那么一台“超级显微镜”,能实时监测手机电池,在纳米级别“看看”电池充放电过程到底有什么变化,那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么人们怎么看见微观世界呢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具有磁矩,穿透性强,能分辨轻元素、同位素和近邻元素,具有非破坏性,这些特性使得中子散射成为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理想探针之一,是多学科研究中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原子运动的强有力手段。当中子入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与它的原子核或磁矩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的中子能量的变化,可以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原子和分子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这种研究手段就叫中子散射技术。做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假设面前有一张看不见的网,我们不断地扔出很多玻璃弹珠,弹珠有的穿网而过,有的则打在网上,弹向不同的方向。如果把这些弹珠的运动轨迹记录下来,就能大致推测出网的形状;如果弹珠发得够多、够密、够强,就能把这张网精确地描绘出来,甚至推断其材质。
科学家要进行中子散射的研究,要用中子做探针,去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中子源,而散裂中子源就是一个大量制造中子的“工厂”。2018年8月,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了验收,为中国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人们利用散裂中子源来给航空发动机和高铁轮的部件做“体检”,检测它们的安全性;模拟深海环境,摸清可燃冰在压力释放过程中的内部变化以找到合适的开采条件;观察离子电池充放电几百次后的变化,以研发出容量更大、充电更快、更安全的电池……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运行,让中国科学家摆脱了束缚,去探索曾经需要依赖别人的“眼睛”才能看见的未来。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 和 构成。
(2)中子入射到物体上发生散射的原因是
。
(3)中子作为探索微观世界的理想探针之一,它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第10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练习题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A
2、B
3、B
4、A
5、D
6、A
7、D
8、D
9、A
10、D
11、D
12、A
13、D
14、B
15、D
16、C
17、D
18、B
二、填空题。
19、(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0、B 正 电子
21、引力 分子间有空隙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状态 乙
22、
23、扩散 引
24、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引力
25、引力 间隙 斥力
三、实验题。
26、(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①不能 如果有色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也会受到浮力而进入到上方的空气瓶中
②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将一瓶同样的有色气体放在空气瓶的上方,重复前面的步骤,观察有色气体是否能进入空气瓶中
27、BD BD A C
四、阅读题。
28、 (1)带正电的质子 不带电的中子
(2)当中子入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与它的原子核或磁矩发生相互作用
(3)具有磁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