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物理二轮备考专题6:声学—真题汇编(通用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物理二轮备考专题6:声学—真题汇编(通用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5 22: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学—真题汇编(通用版)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
1.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敲击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 产生的;敲击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
(2024·河南周口·二模)
2.如图,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的是第 个玻璃瓶;向瓶口吹气也会发出声音,这是由于 振动产生的声音。
(2024·贵州黔东南·模拟预测)
3.如图是“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的实验装置图:
(1)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的声音变大,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这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 越大;
(3)换用频率不同的另一音叉重复上述(2)实验,发现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 有关;
(4)将正在发声的物体放入空气越来越稀薄的玻璃罩中,发现声音变得越来越 ,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2024·陕西·中考真题)
4.华阴“老腔”是陕西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者演唱时声音响亮,使远处的观众也能听清。“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 大。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以 为介质传入人耳的。
(2020·山东枣庄·中考真题)
5.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
6.2024年5月2日,星耀枣庄,传奇绽放——“时光演唱会”在我市体育馆举行。歌手美妙的歌声穿越体育馆的上空。有关歌声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D.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
7.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  )
A.空气 B.水 C.尼龙 D.冰
(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二模)
8.声音传播的快慢与 、 有关。
(2024·山东烟台·一模)
9.如图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0.005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6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65m B.1.70m C.1.75m D.0.85m
(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
10.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人员常利用喇叭宣传防疫知识,关于对使用中喇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喇叭发声不需要振动 B.喇叭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C.调节喇叭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D.增大喇叭音量会使所发出声音的速度变大
(2024·辽宁·中考真题)
11.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琴声的音调变 ,琴声通过 传至人耳。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2022·江苏常州·二模)
12.为了解决夏天蚊虫叮咬的烦恼,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多功能电子驱蚊器,如图所示它有四个大喇叭,通电时会模拟蚊虫天敌的音色,发出频率为,周期为 的声波,吓退蚊虫,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小明在说明书中看到驱蚊器内部有磁铁结构,猜想它通电发声的原理是 。

(2024·陕西渭南·三模)
1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 )
A 铜 60 0.76 E 铜 80 1.02
B 铜 60 0.89 F 铜 100 0.76
C 铜 60 1.02 G 尼龙 80 1.02
D 铜 80 0.76 H 尼龙 100 1.02
(1)小华选用了A、D、F三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 三根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I,它的长度应该为 cm、横截面积为 mm ;
(4)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
③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
14.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的 越大。
(2024·江苏无锡·二模)
15.如图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关于该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是探究响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C.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色会改变
D.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会改变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
16.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用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开展探究,他们准备利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 (填“调大”、“调小”)一些,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实验中小明选用了报纸、羽绒服、塑料袋、泡沫板等材料,把手机用不同材料包裹好塞满鞋盒,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实验中将鞋盒塞满的原因是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 。他们通过探究得到下表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可分析出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3)两同学观察后发现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4)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报纸”或“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
(2023·山东菏泽·中考真题)
17.1987年我国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如图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 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2024·四川成都·二模)
18.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就发声一次,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镯就发声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发出的声音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B.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C.鼓和镯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
D.鼓和镯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是不同的
(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
19.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体现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极高水平。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是编钟 产生的;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
(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
20.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幅声音波形,可能是钢琴声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波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噪声波形,乙是钢琴声音波形 B.甲是钢琴声音波形,乙是噪声波形
C.甲、乙都是钢琴声音波形 D.甲、乙都是噪声波形
命题点3 声音的利用
(2024·江西·中考真题)
21.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
22.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 产生声音,声音通过 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23.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
24.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的效果,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
(2024·安徽芜湖·模拟预测)
25.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属于 波。(选填“超声”或“次声”)
(2022·安徽合肥·二模)
26.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之间通过频率 (选填“大于”或“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传递信息。
命题点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
27.如图是战国时期的编钟,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B.编钟声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音调不同
D.奏出的优美乐曲一定不属于噪声
(2024·山东济南·一模)
28.图中的甲和乙是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属于噪声的是 图。控制噪声、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如图丙的交通标志,是在 控制噪声。
(2022·江苏连云港·三模)
29.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港城,建设优雅新海”的重要举措。关于我校新安装的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些噪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有些不是
B.噪声让人厌烦是因为噪声源的振动有规律
C.噪声在真空中传播比空气要快
D.图中噪声监测装置显示了噪声响度是35分贝(dB)
(2024·海南·中考真题)
3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试卷第1页,共3页
《声学—真题汇编(通用版)》参考答案:
1. 振动 音调
【详解】[1]物体振动发声,敲击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
[2]编钟的重量不同,敲击时振动的频率也不同,因此敲击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 8 瓶内空气柱
【详解】[1]敲瓶子时,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反之,音调越高,所以音调最高的是第8个玻璃瓶。
[2]向瓶口吹气会引起瓶内空气发生振动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由于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
3.(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 振幅 响度
(3)频率
(4) 小 真空
【详解】(1)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重敲同一音叉时,听到的声音变大,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这说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换用频率不同的另一音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4)将正在发声的物体放入空气越来越稀薄的玻璃罩中,发现声音变得越来越小。由此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4. 响度 空气
【详解】[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坐在远处和近处的观众,他们听到唱词声的响度是不同的,近处的响度大,“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所以人们听到的唱词是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5.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减弱 真空 传声
【详解】(1)[1]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2][3]空气逐渐被抽出,声音逐渐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4]放入水中能听到铃声,说明水也可以传声。
6.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通过空气传播,故B错误;
C.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m/s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不同人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如图所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声音在尼龙中的传播速度为2600m/s,声音在冰中的传播速度为3230m/s,则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大小为
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介质种类 温度
【详解】[1]由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所以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种类有关。
[2]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温度时,传播的速度也不同,所以声音传播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9.C
【详解】超声波从发射到该同学的头顶所用的时间为
感应器到该同学的头顶的距离为
该同学的身高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喇叭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
B.喇叭发出的声音是可听声,而超声波是人听不到的声音,故B错误;
C.调节喇叭的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传播的介质有关,增大音量只能改变声音的响度,改变传播的距离,不能改变声速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11. 低 空气
【详解】[1][2]琴弦振动变慢,频率降低,则琴声的音调变低;悠扬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
12. 不能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详解】[1][2]电子驱蚊器发出的声波频率为,周期为
人只能听到频率的声,超过了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3]多功能电子驱蚊器内部有磁铁结构,而且需要接通电源,所以原理与扬声器相同,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13. 琴弦的长短 A、B、C 80 1.02 固体 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什么关系? 不能
【详解】(1)[1] A、D、F三根琴弦只有长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
(2)[2] 要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选择只有横截面积不同的A、B、C三根琴弦。
(3)[3][4] 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应该选用只有材料不同的三根琴弦,所以添加的钢琴弦I应长度应该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 ,这样就与琴弦E、G只有材料不同。
(4)[5] 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6]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传声的介质不同,效果不同,可以探究:传声效果与传声介质有什么关系?
[7]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琴弦停止振动,则听的那一位同学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14. 振动 响度
【详解】[1]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停止振动,就不能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就越大。
15.A
【详解】A.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改变声音的响度,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正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可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音调,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B错误;
C.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色不变,故C错误;
D.频率指钢尺振动的快慢,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在振动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距离发声体越来越远,响度会改变,但是音调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6. 调小 保持不变 相同 羽绒服 好 强 海绵
【详解】(1)[1]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人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由于房间的空间较小,距离改变的程度受到限制,故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
[2] 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
(2)[3] 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将鞋盒塞满的原因是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
[4] 分析数据可知,用报纸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大,用羽绒服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可得出的结论:隔声性能最好的是羽绒服。
(3)[5][6] 根据所得数据可知,羽绒服的材料最粗糙,报纸的材料最平滑,用羽绒服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用报纸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大,故得出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4)[7] 海绵与报纸相比,表面粗糙稀疏多孔,所以海绵的隔音性能比报纸好。
17. 音调 音色
【详解】[1]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由于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分辨出骨笛和古筝的声音。
18.C
【详解】A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和镯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AB错误;
C.鼓和镯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故C正确;
D.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鼓和镯发出声音时的振幅不知,无法判断响度的关系,D错误。
故选C。
19. 振动 音调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编钟,编钟振动而发出声音。
[2]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0.B
【详解】如图,甲的波形有规律,是钢琴声音的波形,乙的波形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 信息 振动
【详解】[1]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根据声音的产生特点可知,发令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 振动 空气 能量
【详解】[1][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喇叭的纸盆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烛焰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23.C
【详解】A.分析数据可知,猫叫的声音强弱的等级大于鸟鸣的声音强弱的等级,所以猫叫的响度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猫叫声音的频率为800Hz,不是超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D.鸟鸣的频率为5000Hz,猫叫的频率为800Hz,所以鸟鸣的频率高,音调高,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超声波 能量
【详解】[1][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是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的效果,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25.次声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地震波主要是次声波,而不是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人听不见。
26.小于
【详解】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d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大象之间是通过次声波来交流的,故象群之间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次声波相互交流传递信息。
27.C
【详解】A.编钟发出的声音是敲击编钟时,编钟振动而发声的,故A错误;
B.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所以编钟声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钟的振动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所以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正确;
D.奏出的优美乐曲如果影响工作和学习,则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28. 乙 声源处
【详解】[1]甲的波形图是有规律的,乙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所以属于噪声的是乙图中的声音。
[2]图中的标志表示的是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9.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噪声也是声音,故A错误;
B.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律的,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35,所以此时噪声是35分贝,故D正确。
故选D。
30.A
【详解】A.图中画一个喇叭,表示禁止鸣笛,故A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表示禁止行人通过,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表示禁止吸烟,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表示禁止停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