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物理二轮备考专题7:物态变化—真题汇编(安徽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物理二轮备考专题7:物态变化—真题汇编(安徽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5 22:0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态变化—真题汇编(安徽版)命题点1 温度及其测量
(2025·安徽马鞍山·一模)
1.估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各类生产实践活动中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方法。下列相关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跑100m的正常速度为7m/s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约为3700mm
C.人体感觉最适宜的气温为37℃
D.体育课上实心球的体积约为20dm3
(2023·安徽合肥·一模)
2.利用液体温度计正确测量某待测液体的温度,当温度计内的液面保持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该被测液体的温度记为 ℃。
(2023·安徽蚌埠·三模)
3.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此时它的示数为 ℃。

(2023·安徽六安·三模)
4.水银的凝固点为﹣39℃,而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达到﹣51.5℃,当水银温度达到 ℃,继续 (填“吸”或“放”)热,水银就会凝固,所以在寒冷的北方 (用/不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命题点2 熔化和凝固
(2022·安徽·中考真题)
5.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 对釜的铸造有 “铁化如水, 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 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6.糖画不只是美味佳肴,还是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如图甲所示,制作糖画时,艺人舀起高温的液态糖浆,在水平桌面上将糖浆绘制成各种图案,最后等糖浆慢慢变硬。图乙为糖浆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浆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
B.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晶体
C.在图像中BC段,糖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糖浆在慢慢变硬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2024·安徽合肥·二模)
7.如图所示为某晶体在熔化时均匀受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熔点为 B.该晶体在C处的内能等于B处的内能
C.该晶体在AB段和CD段的比热容不相等 D.该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8分钟
(2021·安徽安庆·二模)
8.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虽然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要 (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2025·安徽马鞍山·一模)
9.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安装器材时,要按从下到上的顺序组装。由图乙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
(2)从图像中发现海波熔化时间过短,不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数据,若实验中需要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在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是(  )(填字母)。
A.增加试管中海波的质量
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D.用“小火”加热
(2025·安徽芜湖·二模)
10.如图所示,为某液态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已知该物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根据该图像做出的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过程
C.在第10min到第20min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保持不变
D.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大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命题点3 汽化和液化
(2024·安徽芜湖·模拟预测)
11.如图所示,这是一款疗伤喷雾,喷雾剂内的氯乙烷在常温下为气态。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起到镇痛的作用。
(2025·安徽亳州·二模)
12.学校开展“学生进厨房”的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如图是某同学和妈妈一起准备的一顿丰盛的晚餐。高压锅煨汤,排气孔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和吸、放热情况)形成的“小水滴”。
(2024·安徽亳州·三模)
13.如图所示,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水的蒸发,蒸发过程需要 (选填“吸”或“放”)热。
(2023·安徽蚌埠·三模)
14.在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酒精,按图所示的情况进行操作,比较两块玻璃板变干的快慢情况。

(1)甲图中的实验现象表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 (选填“快”或“慢”);
(2)乙图中的实验现象表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
(2024·安徽池州·一模)
15.高温天气里人们在干活时经常会大汗淋漓,天热时,狗总是把舌头伸出来。这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这两个现象用到的物理原理是 。
(2024·安徽合肥·三模)
1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铁设置安全线是因为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B.水沸腾后由大火调到小火可以使沸点降低
C.内能小的物体可能向内能大的物体放热
D.指南针指向南方的磁极是指南针的N极
(2025·安徽蚌埠·二模)
1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存在的错误是 。
(2)图乙中的图 表示水沸腾时的情况。
(3)图丙是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
(2023·安徽·模拟预测)
18.文山州西畴县打火机产业园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其燃料丁烷通常呈气态,利用了加压的方法使其 后以液体的形式储存在打火机里。
(2025·安徽阜阳·二模)
19.如图所示,这是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在冰棍周围能看到“白气”,此时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命题点4 升华和凝华
(2025·安徽合肥·一模)
20.真空镀膜是工业上常用的技术,它在真空环境下加热固态金属,使之直接变成气态,再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固态薄膜。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汽化后凝固
(2024·安徽合肥·二模)
21.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手抛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后,其外壳破裂,干冰会快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达到快速灭火的效果。
(2020·安徽·二模)
22.如图所示,这是合肥某天的天气预报截图,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5℃读作“零下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雾在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试卷第1页,共3页
《物态变化—真题汇编(安徽版)》参考答案:
1.A
【详解】A.中学生跑100m大约需要14s,由可得,速度约为7m/s,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约为2m=2000m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感觉最适宜的气温为25℃,故C不符合题意;
D.体育课上实心球的体积约为900cm3=0.9dm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详解】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示数为-4℃。
3. 0.1 36.5
【详解】[1][2]由图可知,体温计一大格是1℃,分为10个小格,1小格代表的值,即分度值是0.1℃;液柱在36后面第5个小格处,所以示数为36.5℃。
4. ﹣39 放 不用
【详解】[1][2][3]由题知,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气温可达﹣51.5℃,水银的凝固点为﹣39℃,则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当水银气温达到﹣39℃时,继续放热,水银就会凝固,所以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5.熔化
【详解】“铁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态的铁通过加热变成液体的“铁水”,这个过程是熔化。
6.B
【详解】A.由图乙可知,制作糖画使用的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温度先降低后不变,再降低,而不是一直降低,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制作糖画使用的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温度先降低后不变,再降低,符合晶体凝固的特征,所以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晶体,故B正确;
C.图像中BC段是糖浆的凝固过程,该过程中糖浆温度不变,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糖浆慢慢变硬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由图像可知,该晶体在2~8min内温度保持在-10℃不变,所以该晶体的熔点为-10℃,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所以该晶体在C处的内能大于B处的内能,故B错误;
C.该晶体在AB段是固态,在CD段是液态,由于固态和液态的比热容不同,所以该晶体在AB段和CD段的比热容不相等,故C正确;
D.该晶体从2min开始熔化,到8min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故D错误。
故选C。
8. 熔化 不变 吸
【详解】[1][2][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要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9.(1)48
(2)C
【详解】(1)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由图乙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
(2)A.增加试管中海波的质量,海波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的热量变多,热源不变时,海波熔化过程中加热的时间变长,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达到熔点,且不断吸收热量,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海波熔化过程中,水与海波吸收的热量变多,热源不变时,海波熔化过程中加热的时间变长,故B不符合题意;
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会影响水与海波加热到海波熔点时吸收的热量,不影响海波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热源不变,则海波熔化过程加热的时间不变,故C符合题意;
D.用“小火”加热,同一时间热源释放变少,海波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不变,则海波加热时间变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AB.由图可知,10~20min时间内,是该物质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为晶体,故AB错误;
C.在第10min到第20min过程中,凝固放热,内能减少,故C错误;
D.该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放出的热量相同,而该物质液态时的温度降低较快,所以液态时的比热容较小,故D正确。
故选D。
11.汽化
【详解】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
12.液化放热
【详解】“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过程需要放热。
13.吸
【详解】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
14. 慢 温度
【详解】(1)[1]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甲图中的实验现象表明: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
(2)[2]乙图中温度升高,蒸发加快,表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15.利用蒸发吸热来降温
【详解】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靠汗液的蒸发吸热,带走身体的一部分热量。使体温不致升高太多;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喘气,加快了舌头上的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使水蒸发加快,蒸发过程会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这两个现象共同点都是利用蒸发吸热。
16.C
【详解】A.高铁设置安全线是因为车身附近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容易被气压差推向列车,故A错误;
B.水的沸点与火力大小无关,水沸腾后由大火调到小火不会使沸点降低,故B错误;
C.热传递的条件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高,因此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但温度低的物体,故C正确;
D.指南针指向南方的磁极是指南针的S极,故D错误。
故选C。
17.(1)见解析
(2)b
(3)见解析
【详解】(1)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侧壁,且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如图甲所示,错误的地方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2)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图乙中a图气泡上升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b图气泡上升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
(3)由图丙可知5~8min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是水的沸腾过程,所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8.液化
【详解】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以液体的形式储存在打火机里。
19.液化
【详解】夏天,当人们吃冰棍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棍的周围有“白气”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时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0.B
【详解】A.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而题目中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不是先熔化后凝固,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热固态金属,使之直接变成气态,这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气态金属再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固态薄膜,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所以此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故B符合题意;
C.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顺序与题目中物态变化顺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与题目中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再变为固态的过程不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升华
【详解】灭火弹中的干冰在外壳破裂后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实现快速灭火。
22.C
【详解】A.温度的常用单位为摄氏度,故-5℃读作“零下5摄氏度”,故A错误;
B.云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组成,故B错误;
C.雪是由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故C正确;
D.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液化过程中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