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科学思维: 能建模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够绘制简单的光路图,利用平面成像的对称性画出像。
3.探究实践: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4.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平面镜的成像,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学生将首次较完整地研究 “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我们平时使用的镜子的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利用平面镜可以看到镜子里有一个跟你一样的“人”,镜子里的那个“人”就是你的像。 看视频:小猫照镜子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引入课题
平面镜成像 探究实践 平面镜成像规律 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们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们自己的大小、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让我们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1.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一看玻璃板后面有没有蜡烛的像。再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位置。用笔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中,你观察到的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2. 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 分析与论证: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①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②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③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是倒立还是正立?④正立的像。 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所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拿去玻璃板后没有点燃的蜡烛,在没有点燃的蜡烛位置上竖立一块白板(光屏),从玻璃板后观察白板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现象:白板上没有蜡烛的像。 结论: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提出问题:根据实践活动,归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问题讨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便于寻找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为什么用薄玻璃板而不用厚玻璃板做实验? 参考:因为玻璃板有两面,所以物体会在玻璃板上成两个像,用厚玻璃板会出现两个像,实验误差较大。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参考:有可能找不到像。 4.实验在较暗环境中进行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成像更清晰。 5.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便于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6.该实验可以将白纸换成方格纸,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参考: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7.该实验可以选茶色玻璃板好还是透明玻璃板好 参考: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反射的光较少,像不太清晰。 8.将点燃的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参考:像的大小不变。 思考与讨论 在平面镜前点燃一支蜡烛,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好像有点燃的蜡烛,这是为什么 参考:原来,蜡烛火焰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而实际上像并没有发出光。 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点。 实践活动 如图1.4-9,AB 表示平面镜前面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提出问题:平面镜有哪些应用?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平面镜的使用历史悠久,古人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子。现代生活中我们也离不开平面镜。 平面镜有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成像和扩大视野空间的作用。 科学拓展 凸面镜和凹面镜 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得出成像规律,学习更深刻。 实践活动时,老师要巡视,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讨论是对实验的反思,有利于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通过建模、画光路图,有利于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指导学生作图的步骤。 看视频、读文本,归纳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作用。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2课时)
浙教版 八年级上
创设情景
我们平时使用的镜子的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利用平面镜可以看到镜子里有一个跟你一样的“人”,镜子里的那个“人”就是你的像。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平面镜成像规律
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们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跟我们自己的大小、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让我们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一看玻璃板后面有没有蜡烛的像。再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位置。用笔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中,你观察到的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
1.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探究实践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白纸
原放置玻璃板处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2. 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20cm 20cm
15cm 15cm
10cm 10cm
探究实践
3. 分析与论证: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第 1次 20cm 20cm
第 2次 15cm 15cm
第 3次 10cm 10cm
②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
①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③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是倒立还是正立?
④正立的像。
探究实践
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进一步探究
探究平面镜成像
拿去玻璃板后没有点燃的蜡烛,在没有点燃的蜡烛位置上竖立一块白板(光屏),从玻璃板后观察白板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平面镜所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现象
白板上没有蜡烛的像。
结论
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探究实践
请归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②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①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③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④正立的虚像。
(垂直)
(等距)
(等大)
物距
像距
探究实践
问题讨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寻找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为什么用薄玻璃板而不用厚玻璃板做实验?
因为玻璃板有两面,所以物体会在玻璃板上成两个像,用厚玻璃板会出现两个像,实验误差较大。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有可能找不到像。
探究实践
4.实验在较暗环境中进行的目的是什么?
成像更清晰。
5.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6.该实验可以将白纸换成方格纸,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8.将点燃的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像的大小不变。
7.该实验可以选茶色玻璃板好还是透明玻璃板好
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反射的光较少,像不太清晰。
问题讨论
探究平面镜成像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在平面镜前点燃一支蜡烛,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好像有点燃的蜡烛,这是为什么
原来,蜡烛火焰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产生视觉,我们感到这些光好像是从蜡烛的像上发出的,而实际上像并没有发出光。
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探究实践
如图1.4-9,AB 表示平面镜前面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M
N
A
B
A/
B/
①作垂线
②取等距离
③画虚像
实践活动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因此我们可以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探究实践
平面镜的使用历史悠久,古人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子。现代生活中我们也离不开平面镜。
佳人已逝 佳镜犹存
-中国古代的铜镜
穿衣镜,化妆镜,展示柜台后面的镜子。
平面镜有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成像和扩大视野空间的作用。
房间里的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与实际物体距离是物距的2倍。
探究实践
科学拓展
凸面镜和凹面镜
除了平面镜外,人们也常用到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统称为球面镜。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急转弯处的反光镜都是凸面镜,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它可以将光几乎平行射出。由光路的可逆性,凹面镜可以会聚平行光。位于我国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是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其反射面的大小相当于30个足球场,利用它的球冠形反射面会聚电磁波,开展深空探测推进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研究。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都是利用光的反射。
探究实践
迁移应用
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 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玻璃板
B
2.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 0.5 m B. 1 m C. 2 m D. 3 m
C
迁移应用
3.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平面镜的大小 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C
4.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A
板书设计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成像、扩大视野
等大、等距、垂直
正立、虚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核心概念聚焦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用平面镜来替代玻璃板
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厚的透明玻璃板
C.为了便于比较像的大小,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蜡烛所成的像用光屏可以承接到
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用此实验装置可以探究:
①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②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 (选填“①”、
“②”或“③”);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选填“①”、“②”或“③”);
3.下图中平面镜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
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 0.6m B.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C.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如图所示,在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当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下列
关于鸟在湖水中所成的像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虚像,大小不变 B.虚像,逐渐变大 C.实像,逐渐变大 D.虚像,逐渐变小
6.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煦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
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煦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7.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当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及像与人的距离的变化是( )
A.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小
C.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变小
核心素养提升
9.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
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D.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10.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某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的四个位置,
如图。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 B.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D.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面最近
11.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
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
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
向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创新素养应用
13.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选用
玻璃板的目的是 。
(2)选择两个完全相同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B处,观察者在 A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 。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
(4)将棋子仍放在A处,观察者仍在B处,但将玻璃转动至如图丙所示,可以看到棋子
的像在______处(选填e、f、g或h)
参考答案
核心概念聚焦
1.C 2.(1)② (2)① 3.C 4.D 5.A 6.B 7.C 8.D
核心素养提升
9.B 10.D 11.C 12.C
创新素养应用
13.(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 (3)D (4)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