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3.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考情分析】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情境材料
思维的基本形态 2024·黑吉辽卷T9;2023·北京卷T6 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人员对柳树的利用;植物博物画的创作
把握逻辑要义 2023·北京卷T7;2023·广东卷T16 火星地理实体命名;跳高决赛成绩预测
领会科学思维 2022·北京卷T17 北京雨燕保护
【思维导图】
考点一 思维与科学思维
1.思维概述
含义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____________同义
方式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______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特征 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_______________,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强调推断,已知→未知;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现象→本质/规律
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____________ 强调总结,具体→抽象;个别→一般;个性→共性
能动性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______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强调加工,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正确/错误
作用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______的目的
2.思维的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 别 含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____________,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______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____________,并以____________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思维 形式 以______、判断和______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______、知觉和______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 特征 基本单元的_________、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_________、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_________
联系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____________的关系
3.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科学思维的含义
①定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________的思维,是能够达到____________的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②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________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______地反映认识对象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____________的推断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科学思维能够以____________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4.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思维素养意义
①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________。
②把握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________。
③促进创新: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________能力。
(2)思想政治意义
①思想觉悟层面: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________。
②实践层面: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________、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1.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思维的参与。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思维是客观的,总是从实际出发,不盲目崇拜权威和书本。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间接性,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一 思维的基本形态
[典例1] (2024·黑吉辽卷,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名师点拨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在一种思维方法发挥作用时,就有另一种思维方法相助。对于形象思维来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逻辑通道,这是创新的有利条件,正因为这种无常规性,也使单纯的形象思维容易出现谬误。对于抽象思维来说,它较为严密,但在灵活性和新奇性方面则相对较差。因此,在实际创新过程中,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创造出更多成果。
命题点二 科学思维
[典例2] (2024·安徽蚌埠期末)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嫦娥六号的任务是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设定任务目标体现( )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绝对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有可检验性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名师点拨 一图理清科学思维的内涵
考点二 把握逻辑要义
1.“逻辑”的不同用法
角度 举例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 ①科学研究的逻辑 ②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
“逻辑规律与规则”意义上的逻辑 ①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感上值得肯定 ②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
“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①霸权主义的逻辑 ②诡辩家的逻辑
“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 学一点儿逻辑是有好处的
关系:“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形式逻辑、推理、论证、论辩
(1)形式逻辑研究的是____________及其规律,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________的规律和规则。
(2)________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由前提和结论构成,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________”。
(4)用推理论证的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推理论证的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________”。
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内容 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______;如果是假的,就是______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_________,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___”或“偷换论题”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内容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______,其中____________
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___”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内容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______,其中必有______
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
1.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据”的“论点”,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意违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全部规律。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是自相矛盾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一 同一律
[典例1] (2023·北京卷,7)2023年4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借助这批影像,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了火星上的22个地理实体,杨柳青、古田、周庄、漠河等中国地名“刻印”在火星大地。基于上述材料,下列三段论推理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
A 所有的文化名镇都在地球 有的杨柳青是文化名镇 所以,所有的杨柳青都在地球
B 古田是历史名镇 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 所以,有的火星地理实体是历史名镇
C 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 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 所以,有的火星地名是地球地名
D 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 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 所以,火星上的漠河是地球上的漠河
名师点拨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保证思维的正确性的规律,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思维正确性的要求。同一律要求任何思想都是与自身同一的,即一个思想反映什么就反映什么。矛盾律要求任何思想不能既反映什么又不反映什么。排中律要求任何思想反映什么,或不反映什么,二者必居其一。可以说,同一律从整体上提出保证思维正确性问题,矛盾律将问题加以展开,排中律又进而作出补充。三者各自反映了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一个本质特征,即都表达思维正确性的要求。
命题点二 矛盾律
[典例2] (2023·广东卷,16)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
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
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
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名师点拨 一真三假或者一假三真的逻辑推理题,解题的关键是先从题干中找出互相矛盾的内容,然后分别根据矛盾律或排中律推出结论。可用下面的口诀记忆:矛盾关系两判断,两可两不可试试看。两可违反矛盾律,必有一个假判断。两不可违反排中律,必有一个真判断。
易错点一 混淆思维的特征
提醒:间接性强调的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侧重于借助一定的中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括性强调的是从个性中把握共性,侧重于综合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动性强调的是对实践的反作用,侧重于思维活动的结果。
[矫正1] 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哲学家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通过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探究出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哲学上物质概念的探究体现了( )
①思维具有预见性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 ③思维具有确定性 ④思维具有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错点二 混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提醒: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矫正2] 下图为毕加索的画作《少女与和平鸽》。作品由少女、和平鸽和橄榄枝构成,表达了人们盼望战争硝烟尽快散去,重新过上和平生活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 )
A.形象思维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B.抽象思维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形象思维的思维表达具有情感性特征
D.抽象思维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易错点三 混淆思维的特征与科学思维的特征
提醒: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特征,科学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
[矫正3] 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表明科学思维( )
A.结果具有概括性 B.结果具有预见性
C.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过程具有间接性
易错点四 对矛盾律与排中律区分不清
提醒:矛盾律要求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要求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矫正4] (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1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基于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同一种植物既是橘又是枳,不违反矛盾律
②同一种植物环境不同称谓不同,不违反同一律
③同一种植物既不是橘又不是枳,不违反排中律
④同一种植物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不违反矛盾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主观题对科学思维的考查
【典例剖析】
(2022·北京卷,17)[记忆]北京雨燕春天来到北京筑巢繁衍,夏末带着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亚远赴非洲,待来年再准时飞回北京。古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飞舞的景象,是人们美好的记忆。
[两难]为了避免污损和破坏,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装了防护网,却无意间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挡在了“家门”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损,又要保证北京雨燕安居,成为难题。
[共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指导和相关技术支持下,文物、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同时,志愿者积极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帮助它们向现代建筑迁移筑巢。在多方呵护下,北京雨燕的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
[思维过程]
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
知识范围:《逻辑与思维》知识
题型:体现类
第二步:找信息,调知识
信息点 知识对接
①在对雨燕的生活规律的把握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相关规划,并在实践中论证这种规划的合理性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在北京古建筑的保护和雨燕的保护中,协调二者关系,统一于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 辩证思维
③贯彻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并在相关技术支持下,多种角度探索雨燕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创新思维
第三步:分要点,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点加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成果爆发期,在智能交互、智能建模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助推高质量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就是人工智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最佳例证。专家预测,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
依据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为人工智能助推我国高质量发展提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十四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必备知识梳理
1.理性认识 辩证 本质和规律 共同本质 如实 预期
2.共同属性 概念 形象特征 感性形象 概念 推理 感觉 表象 概念性 形象性 情感性 相辅相成
3.(1)①逻辑规则 正确认识结果 ②形式正确 (2)如实 合乎逻辑 实事求是
4.(1)①真理 ②发展规律 ③创新 (2)①政治觉悟 ②社会变革易错易混
1.思维有科学和不科学之分。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
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可以将思维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3.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4.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但不等于其自身是客观的。
5.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关键能力提升
[典例1] A [柳树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说明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①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故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②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意识)源自客观存在,而不是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③错误。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这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说明研究人员发现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运用的是抽象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④错误。]
[典例2] B [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说明科学思维从实际出发,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力图如实地反映月球地质这一状况,找到月球土壤的变化规律等,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①④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②排除。材料不涉及科学思维的结果接受了实践的检验,③排除。]
考点二
必备知识梳理
2.(1)思维形式结构 真结论 (2)推理 (3)论证 (4)论辩
3.(1)真的 假的 同一性 偷换概念 (2)同真 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3)同假 一真 两不可
易错易混
1.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所以,真前提不一定能推出真结论。
2.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3.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4.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6.在不同时间、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关键能力提升
[典例1] B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B中,中项“古田”在大前提中指的是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这一历史名镇,而小前提中“古田”指的是命名的一个火星地理实体,中项两次出现意思表达是不一样的,违反了“同一律”,B符合题意。A项的三段论中,只有“文化名镇”“地球”“杨柳青”三个概念未违反同一律;C项的三段论中,只有“周庄”“地球地名”“火星地名”三个概念未违反同一律;D项的三段论中,只有“地球上的漠河”“地名”“火星上的漠河”三个概念未违反同一律。]
[典例2] D [A、B、C错误,D正确,已知“只有一人预测错误”,而甲和丙的观点相矛盾,依据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此可知说假话的在甲和丙之中,而乙和丁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据此可以推导出: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小题突破
[矫正1] D [通过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探究出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②④正确。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思维不具有确定性,①③排除。]
[矫正2] C [作品由少女、和平鸽和橄榄枝构成,这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了人们盼望战争硝烟尽快散去,重新过上和平生活的愿望”说明形象思维具有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特征,C符合题意。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A错误。画作《少女与和平鸽》运用的是形象思维,B、D排除。]
[矫正3] B [材料体现了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的预见,B符合题意。A、D是思维的特征。C在材料中未体现。]
[矫正4] C [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同一种植物既是橘又是枳”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①排除。同一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一种植物环境不同称谓不同”,不违反同一律,②正确。排中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同一种植物既不是橘又不是枳”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③排除。“同一种植物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不属于“同一时间、同一方面”,不违反矛盾律,④正确。]
大题突破
典例剖析
北京雨燕保护,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在实践中认识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对保护的总体效果作出合理推断,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更新保护理念、改进保护措施;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古建筑保护和北京雨燕保护的关系,将两者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多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北京雨燕与古建筑的共生,发掘北京雨燕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创新思维能力。
热点加练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我国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前景。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通过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分析作出科学的规划。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检验,使其更好地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 关键词①: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成果爆发期→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关键词②:专家预测,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我国贡献3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关键词③: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是人工智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最佳例证→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共54张PPT)
第三十四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3.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考情分析】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情境材料
思维的基本形态 2024·黑吉辽卷T9;2023·北京卷T6 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人员对柳树的利用;植物博物画的创作
把握逻辑要义 2023·北京卷T7;2023·广东卷T16 火星地理实体命名;跳高决赛成绩预测
领会科学思维 2022·北京卷T17 北京雨燕保护
【思维导图】
///////
///////
1
2
///////
3
考点突破
小题突破
大题突破
考点突破
1
考点二 把握逻辑要义
考点一 思维与科学思维
1.思维概述
含义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__________同义
方式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______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理性认识
辩证
特征 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____________,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强调推断,已知→未知;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现象→本质/规律
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__________ 强调总结,具体→抽象;个别→一般;个性→共性
能动性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______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强调加工,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正确/错误
本质和规律
共同本质
如实
作用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______的目的
预期
2.思维的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 别 含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__________,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______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__________,并以__________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思维 形式 以______、判断和______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______、知觉和______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 特征 基本单元的________、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________、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________
共同属性
形象特征
感性形象
概念
推理
感觉
表象
概念性
形象性
情感性
概念
联系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__________的关系
相辅相成
3.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科学思维的含义
①定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__________的思维,是能够达到______________的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②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__________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逻辑规则
正确认识结果
形式正确
(2)科学思维的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______地反映认识对象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__________的推断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科学思维能够以__________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如实
合乎逻辑
实事求是
4.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思维素养意义
①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______。
②把握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__________。
③促进创新: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______能力。
真理
发展规律
创新
(2)思想政治意义
①思想觉悟层面: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__________。
②实践层面: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__________、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政治觉悟
社会变革
1.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思维的参与。
纠正:思维有科学和不科学之分。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
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纠正: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可以将思维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3.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纠正: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4.科学思维是客观的,总是从实际出发,不盲目崇拜权威和书本。
纠正: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但不等于其自身是客观的。
5.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间接性,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纠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命题点一 思维的基本形态
[典例1] (2024·黑吉辽卷,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 柳树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说明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①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故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②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意识)源自客观存在,而不是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③错误。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这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说明研究人员发现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运用的是抽象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④错误。
名师点拨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在一种思维方法发挥作用时,就有另一种思维方法相助。对于形象思维来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逻辑通道,这是创新的有利条件,正因为这种无常规性,也使单纯的形象思维容易出现谬误。对于抽象思维来说,它较为严密,但在灵活性和新奇性方面则相对较差。因此,在实际创新过程中,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创造出更多成果。
命题点二 科学思维
[典例2] (2024·安徽蚌埠期末)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嫦娥六号的任务是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设定任务目标体现( )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绝对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有可检验性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说明科学思维从实际出发,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力图如实地反映月球地质这一状况,找到月球土壤的变化规律等,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①④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②排除。材料不涉及科学思维的结果接受了实践的检验,③排除。
名师点拨 一图理清科学思维的内涵
1.“逻辑”的不同用法
角度 举例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 ①科学研究的逻辑
②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
“逻辑规律与规则”意义上的逻辑 ①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感上值得肯定
②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
“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①霸权主义的逻辑
②诡辩家的逻辑
角度 举例
“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 学一点儿逻辑是有好处的
关系:“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形式逻辑、推理、论证、论辩
(1)形式逻辑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________的规律和规则。
(2)______ 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由前提和结论构成,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______”。
(4)用推理论证的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推理论证的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______”。
思维形式结构
真结论
推理
论证
论辩
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内容 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______;如果是假的,就是______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________,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_”或“偷换论题”
真的
假的
同一性
偷换概念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内容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______,其中__________
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__”
同真
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内容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______,其中必有______
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________”
同假
一真
两不可
1.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
纠正: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所以,真前提不一定能推出真结论。
2.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据”的“论点”,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纠正: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3.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纠正: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4.故意违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纠正: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全部规律。
纠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6.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是自相矛盾的。
纠正:在不同时间、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命题点一 同一律
[典例1] (2023·北京卷,7)2023年4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借助这批影像,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了火星上的22个地理实体,杨柳青、古田、周庄、漠河等中国地名“刻印”在火星大地。基于上述材料,下列三段论推理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
B
A 所有的文化名镇都在地球
有的杨柳青是文化名镇
所以,所有的杨柳青都在地球
B 古田是历史名镇
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
所以,有的火星地理实体是历史名镇
C 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
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
所以,有的火星地名是地球地名
D 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
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
所以,火星上的漠河是地球上的漠河
解析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B中,中项“古田”在大前提中指的是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这一历史名镇,而小前提中“古田”指的是命名的一个火星地理实体,中项两次出现意思表达是不一样的,违反了“同一律”,B符合题意。A项的三段论中,只有“文化名镇”“地球”“杨柳青”三个概念未违反同一律;C项的三段论中,只有“周庄”“地球地名”“火星地名”三个概念未违反同一律;D项的三段论中,只有“地球上的漠河”“地名”“火星上的漠河”三个概念未违反同一律。
名师点拨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保证思维的正确性的规律,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思维正确性的要求。同一律要求任何思想都是与自身同一的,即一个思想反映什么就反映什么。矛盾律要求任何思想不能既反映什么又不反映什么。排中律要求任何思想反映什么,或不反映什么,二者必居其一。可以说,同一律从整体上提出保证思维正确性问题,矛盾律将问题加以展开,排中律又进而作出补充。三者各自反映了思维形式结构规律的一个本质特征,即都表达思维正确性的要求。
命题点二 矛盾律
[典例2] (2023·广东卷,16)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
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
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
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D
解析 A、B、C错误,D正确,已知“只有一人预测错误”,而甲和丙的观点相矛盾,依据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此可知说假话的在甲和丙之中,而乙和丁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据此可以推导出: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名师点拨 一真三假或者一假三真的逻辑推理题,解题的关键是先从题干中找出互相矛盾的内容,然后分别根据矛盾律或排中律推出结论。可用下面的口诀记忆:矛盾关系两判断,两可两不可试试看。两可违反矛盾律,必有一个假判断。两不可违反排中律,必有一个真判断。
小题突破
2
易错点一 混淆思维的特征
提醒:间接性强调的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侧重于借助一定的中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括性强调的是从个性中把握共性,侧重于综合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动性强调的是对实践的反作用,侧重于思维活动的结果。
[矫正1] 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哲学家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通过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探究出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哲学上物质概念的探究体现了( )
①思维具有预见性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 ③思维具有确定性 ④思维具有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通过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探究出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②④正确。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思维不具有确定性,①③排除。
D
易错点二 混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提醒: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矫正2] 下图为毕加索的画作《少女与和平鸽》。作品由少女、和平鸽和橄榄枝构成,表达了人们盼望战争硝烟尽快散去,重新过上和平生活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 )
A.形象思维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B.抽象思维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形象思维的思维表达具有情感性特征
D.抽象思维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C
解析 作品由少女、和平鸽和橄榄枝构成,这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了人们盼望战争硝烟尽快散去,重新过上和平生活的愿望”说明形象思维具有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特征,C符合题意。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A错误。画作《少女与和平鸽》运用的是形象思维,B、D排除。
易错点三 混淆思维的特征与科学思维的特征
提醒: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特征,科学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
[矫正3] 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表明科学思维( )
A.结果具有概括性 B.结果具有预见性
C.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过程具有间接性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的预见,B符合题意。A、D是思维的特征。C在材料中未体现。
B
易错点四 对矛盾律与排中律区分不清
提醒:矛盾律要求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要求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矫正4] (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1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基于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同一种植物既是橘又是枳,不违反矛盾律
②同一种植物环境不同称谓不同,不违反同一律
③同一种植物既不是橘又不是枳,不违反排中律
④同一种植物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不违反矛盾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同一种植物既是橘又是枳”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①排除。同一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一种植物环境不同称谓不同”,不违反同一律,②正确。排中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同一种植物既不是橘又不是枳”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③排除。“同一种植物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不属于“同一时间、同一方面”,不违反矛盾律,④正确。
3
大题突破
主观题对科学思维的考查
【典例剖析】
(2022·北京卷,17)[记忆]北京雨燕春天来到北京筑巢繁衍,夏末带着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亚远赴非洲,待来年再准时飞回北京。古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飞舞的景象,是人们美好的记忆。
[两难]为了避免污损和破坏,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装了防护网,却无意间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挡在了“家门”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损,又要保证北京雨燕安居,成为难题。
[共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指导和相关技术支持下,文物、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同时,志愿者积极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帮助它们向现代建筑迁移筑巢。在多方呵护下,北京雨燕的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
[思维过程]
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
知识范围:《逻辑与思维》知识
题型:体现类
第二步:找信息,调知识
信息点 知识对接
①在对雨燕的生活规律的把握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相关规划,并在实践中论证这种规划的合理性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在北京古建筑的保护和雨燕的保护中,协调二者关系,统一于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 辩证思维
③贯彻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并在相关技术支持下,多种角度探索雨燕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创新思维
第三步:分要点,组答案
北京雨燕保护,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在实践中认识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对保护的总体效果作出合理推断,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更新保护理念、改进保护措施;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古建筑保护和北京雨燕保护的关系,将两者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多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北京雨燕与古建筑的共生,发掘北京雨燕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创新思维能力。
【热点加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成果爆发期,在智能交互、智能建模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助推高质量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就是人工智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最佳例证。专家预测,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
依据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为人工智能助推我国高质量发展提建议。
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我国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前景。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通过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分析作出科学的规划。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检验,使其更好地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 关键词①: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成果爆发期→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关键词②:专家预测,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我国贡献3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关键词③: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是人工智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最佳例证→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强化练55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分值:6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林语堂先生将诗歌称为中国人的宗教,因为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不仅蕴含着绝美的意境,而且闪烁着思维的光芒,潜藏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是中国人的精神宗教。关于下列诗句所体现的思维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体现了思维的客观性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现代诗《乡愁》不仅有着结构和韵律上的艺术之美,更因饱含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和对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期待而有着情感之美。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该诗( )
①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
②把抽象的乡愁进行了具体化,流露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情感
③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注重了表达思乡之情的严谨性
④运用联想和想象等认识方法,传递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期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的《暮江吟》描绘了两幅绝妙画卷,一幅是夕阳西沉的绚丽景象,一幅是新月东升的朦胧夜色。诗人通过视觉形象的描写,把喜悦之情寄于景色之中。该诗涉及的思维( )
①属于抽象思维,具有运行方式的推导性特点
②属于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特点
③具有能动性,针对感性材料进行了提炼和加工
④具有间接性,舍去表面属性而看到了内在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见下图)“滨滨”和“妮妮”寓意“哈尔滨欢迎您”。该吉祥物创作团队将虎头虎脑的可爱形象与哈尔滨独特的冬季冰雪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巧妙融合在一起。该吉祥物的设计( )
①突出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运用形象思维,通过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 ③运用抽象思维,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 ④发挥思维的能动性,积极提炼加工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1954年夏天,北戴河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毛泽东主席无惧惊涛骇浪,在海滨畅游了一个多小时,上岸后填写了《浪淘沙·北戴河》一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首词的创作( )
①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
③借助联想、想象等方式创造了新的认知形象
④以抽象思维替代感性直观营造新的意象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5·四川南充开学考试)逻辑学强调在进行逻辑思维时,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遵守并正确运用逻辑规则,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据此分析,下列选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老师:你家孩子与同学打成一片。家长:你为什么打架?——违反了同一律,违背了确定性要求
②有人认为体育好在于天赋,有人认为体育好不在天赋——违反了矛盾律,违背了一致性要求
③张三加入篮球队我反对,张三不加入篮球队我也反对——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④周末我们班同学都去旅游了,但我班小明同学没有去旅游——犯了自相矛盾错误,违背了明确性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5·福建漳州一模)开学初,某校高三(10)班的学生围绕2024年巴黎奥运会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中违背逻辑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
①小艺: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
②小彤:潘展乐和郑钦文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③小亮: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太紧张刺激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④小明:小燕,你觉得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好看吗?小燕:我没有看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25·安徽阜阳开学考试)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属于走兽类。凭什么要向凤凰祝贺?”麒麟过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蝙蝠说:“我长着双翅,属于飞禽类。怎么要向麒麟祝贺?”从蝙蝠的生物学分类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蝙蝠思维违背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②兽与非兽不能同真,二者必居其一
③蝙蝠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背排中律
④蝙蝠偷换概念,违背了确定性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5·陕西安康开学考试)滥用广告极限词属于违法行为。“全网仅一家”“史上最低价”“销量总冠军”“行业领导者”……打开互联网平台的商品页、直播间,广告极限词并不鲜见。一些消费者被类似广告吸引,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却发现名不副实,既影响体验也面临维权难题。法律禁止滥用广告极限词,从逻辑上看,是因为有些极限词( )
①违反同一律,忽视了概念是变化发展的
②违反矛盾律,相对其矛盾概念难以为真
③违反排中律,存在骑墙居中的思维错误
④难符合实际,具有进行虚假宣传的可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5·辽宁大连开学考试)合乎逻辑的思维必须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的思维,违反上述要求就会犯逻辑错误。情景:一教室门前,就学生迟到问题,师生对话。下面学生的回答,不违反逻辑规则要求的是( )
①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学生:“我一向守时,这是第一次迟到。”
②老师:“你今天迟到了吗?”学生:“我既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
③老师:“你经常迟到吗?”学生:“以往我都很守时,但今天迟到了。”
④老师;“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做?”学生:“我今后一定会按时到,偶尔会迟到。”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1.2024年6月24—25日,第六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齐齐哈尔市举行。齐齐哈尔市立足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在把握市场大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规划发展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业态,迎接四海宾朋。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特征是( )
①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③结果具有预见性,通过研究市场的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④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接受实践严格检验,矫正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偏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斯蒂芬·马尔表示:“面对中美外交关系中的挑战,我向中国合作伙伴建议,开展一个项目,做一些在过去实践证明可行的事情,那就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乒乓外交”留下的启迪历久弥新,体现了(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凭借已有经验和知识,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征是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④历史思维是对感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实工作的实质性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擘画的“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美好蓝图正在加快实现。材料表明( )
①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②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③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能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科学思维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4.(2025·甘肃白银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常某委托程某对其小吃店进行装饰装修,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施工中,双方通过社交软件或电话沟通施工、付款事宜。2023年6月,程某对该小吃店一楼施工的部分施工工艺、工序等向常某作出说明,并主张该部分合计价款为22 800元,常某予以确认。几日后,双方再次通过社交软件对空调及厨房灶台的施工工序和价款进行了明确,同时确认整个工程的总价款为26 500元。后程某多次催告常某支付装修款,常某分几次支付程某装修款共计14 500元,并承诺余款后续付清。2023年7月,程某再次电话联系常某催款,常某却辩称程某索要的款项过分高于市价,要求进行调整,并拒绝支付剩余款项。
某同学看到本案后认为,常某的言行前后不一致,违背了矛盾律的基本要求。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评析该观点。(9分)
15.(2025·湖南益阳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一些地方“未立先破”开展运动式“减碳”,对高耗能项目“一刀切”关停,提出的目标超越自身发展阶段,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传统能源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只有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有“破”的基础,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
(1)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实现“双碳”目标中“未立先破”的错误之处和“先立后破”的合理性。(8分)
(2)请你运用科学思维特征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提两条建议。(9分)
强化练55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D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思维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①说法错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主要体现了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而且思维不一定都是科学的,②说法错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③说法正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④说法正确。]
2.C [该诗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①不选。该诗把抽象的乡愁进行了具体化,流露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情感,②正确。形象思维注重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抽象思维注重表达的严谨性,③错误。该诗体现出形象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等认识方法,传递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期盼,④正确。]
3.C [该诗运用的是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①排除。诗人通过“夕阳西沉”“新月东升”“露”等视觉形象的描写,把喜悦之情寄于景色之中,说明该诗涉及的思维属于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特点,同时也说明该思维是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针对感性材料进行了提炼和加工,②③正确。舍去表面属性而看到了内在本质是思维的概括性,而不是间接性,④错误。]
4.D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但该吉祥物的设计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运用抽象思维,①③不选。该吉祥物的设计运用联想、想象等反映认识对象,通过形象思维,生动直观展现东北虎的形象特征,②符合题意。该吉祥物的设计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是对实际的感性材料提炼加工,④符合题意。]
5.C [题干中词的创作体现了形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是抽象思维的特征,①不符合题意。《浪淘沙·北戴河》的创作体现了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象等方式创造了新的认知形象,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②③符合题意。题干中词的创作运用了感性直观,而不是“以抽象思维替代感性直观”,④不选。]
6.A [材料中家长把“与同学打成一片”的“打”和“打架”的“打”混淆,违反了同一律,①符合题意。两个“有人认为”是不同的人,该说法没有违反矛盾律,②排除。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张三加入篮球队我反对,张三不加入篮球队我也反对”,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③正确。自相矛盾的判断违背一致性要求,而不是违背明确性要求,④排除。]
7.B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 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中的 “输赢”说明的是不同的对象,因而没有违背一致性要求,①不符合题意。“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说明是唯一的一个,这与“潘展乐和郑钦文”两个人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②符合题意。“太紧张刺激了”与“不知不觉”前后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符合题意。④中小燕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符合题意。]
8.A [从蝙蝠的生物学分类来说,“是兽”与“不是兽”不能同真,二者必居其一,蝙蝠认为自己既“是兽”又“不是兽”违背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①②说法正确。排中律要求“A”和“非A”必有一真,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是“两不可”,蝙蝠违背了矛盾律,而不是排中律,③不符合题意。确定性是同一律的要求,蝙蝠没有偷换概念,即没有违背同一律,④不符合题意。]
9.D [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而且材料中也没有犯忽视概念是变化发展的错误,①错误。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销量总冠军”“行业领导者”违反矛盾律,相对其矛盾概念难以为真,②正确。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材料没有违反排中律,不存在骑墙居中的思维错误,③不符合题意。一些消费者被类似广告吸引,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却发现名不副实,既影响体验也面临维权难题。法律禁止滥用广告极限词,从逻辑上看,是因为有些极限词难符合实际,没有立足实践,具有进行虚假宣传的可能,④正确。]
10.A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学生:“我一向守时,这是第一次迟到。”老师问迟到的原因,学生回答一向守时,违反了同一律,即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①排除。学生这两个回答没有逻辑错误,不违反逻辑规则,②③正确。老师:“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做?”学生:“我今后一定会按时到,偶尔会迟到。”学生的回答违反了矛盾律,即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④排除。]
11.C [设问强调科学思维的特征,①强调科学思维的含义,排除。齐齐哈尔市立足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在把握市场大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规划发展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业态,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结果具有预见性,通过研究市场的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排除。]
12.C [材料体现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这是思维的能动性,①排除。面对中美外交关系中的挑战,开展一个项目,做一些在过去实践证明可行的事情,体现了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征是运行方式的推导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③正确。历史思维是对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④排除。]
13.B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蓝图,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属于科学思维,体现了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也没有涉及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②④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正在加快实现,体现了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能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③符合题意。]
14.根据逻辑思维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在本案中,常某对程某关于案涉工程价款的计算明细及总价款并无异议,并承诺将会分期给付相应款项,但后来,却辩称程某索要的款项过分高于市价,因此常某的言行前后矛盾,违背了矛盾律的基本要求。
15.(1)①“未立先破”的错误之处在于违背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没有重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②“先立后破”承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认识到了事物的结构、排列顺序的变化也可以引起质变,所以强调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实现“双碳”目标。
(2)①要认识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我国能源结构的实际出发,如实反映我国的能源运用情况,从而指导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②要认识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瞄准“双碳”目标,分析各种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准确预测效果,精准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可行措施。③要认识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要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践中反复检验,以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解析 (1)关键词①:一些地方“未立先破”开展运动式“减碳”,对高耗能项目“一刀切”关停,提出的目标超越自身发展阶段,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可联系教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关键词②:只有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有“破”的基础,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可联系教材认识到了事物的结构、排列顺序的变化也可以引起质变。
(2)要求运用科学思维特征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提两条建议。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科学思维特征的知识,切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共32张PPT)
强化练55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林语堂先生将诗歌称为中国人的宗教,因为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不仅蕴含着绝美的意境,而且闪烁着思维的光芒,潜藏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是中国人的精神宗教。关于下列诗句所体现的思维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体现了思维的客观性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思维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①说法错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主要体现了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而且思维不一定都是科学的,②说法错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能动性,③说法正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④说法正确。
2.现代诗《乡愁》不仅有着结构和韵律上的艺术之美,更因饱含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和对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期待而有着情感之美。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该诗( )
①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
②把抽象的乡愁进行了具体化,流露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情感
③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注重了表达思乡之情的严谨性
④运用联想和想象等认识方法,传递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期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该诗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①不选。该诗把抽象的乡愁进行了具体化,流露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情感,②正确。形象思维注重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抽象思维注重表达的严谨性,③错误。该诗体现出形象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等认识方法,传递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期盼,④正确。
C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的《暮江吟》描绘了两幅绝妙画卷,一幅是夕阳西沉的绚丽景象,一幅是新月东升的朦胧夜色。诗人通过视觉形象的描写,把喜悦之情寄于景色之中。该诗涉及的思维( )
①属于抽象思维,具有运行方式的推导性特点
②属于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特点
③具有能动性,针对感性材料进行了提炼和加工
④具有间接性,舍去表面属性而看到了内在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该诗运用的是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①排除。诗人通过“夕阳西沉”“新月东升”“露”等视觉形象的描写,把喜悦之情寄于景色之中,说明该诗涉及的思维属于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特点,同时也说明该思维是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针对感性材料进行了提炼和加工,②③正确。舍去表面属性而看到了内在本质是思维的概括性,而不是间接性,④错误。
4.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见下图)“滨滨”和“妮妮”寓意“哈尔滨欢迎您”。该吉祥物创作团队将虎头虎脑的可爱形象与哈尔滨独特的冬季冰雪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风情巧妙融合在一起。该吉祥物的设计( )
D
①突出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运用形象思维,通过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 ③运用抽象思维,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 ④发挥思维的能动性,积极提炼加工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但该吉祥物的设计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运用抽象思维,①③不选。该吉祥物的设计运用联想、想象等反映认识对象,通过形象思维,生动直观展现东北虎的形象特征,②符合题意。该吉祥物的设计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是对实际的感性材料提炼加工,④符合题意。
5.1954年夏天,北戴河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毛泽东主席无惧惊涛骇浪,在海滨畅游了一个多小时,上岸后填写了《浪淘沙·北戴河》一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首词的创作( )
①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
③借助联想、想象等方式创造了新的认知形象
④以抽象思维替代感性直观营造新的意象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题干中词的创作体现了形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是抽象思维的特征,①不符合题意。《浪淘沙·北戴河》的创作体现了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象等方式创造了新的认知形象,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②③符合题意。题干中词的创作运用了感性直观,而不是“以抽象思维替代感性直观”,④不选。
6.(2025·四川南充开学考试)逻辑学强调在进行逻辑思维时,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遵守并正确运用逻辑规则,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据此分析,下列选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老师:你家孩子与同学打成一片。家长:你为什么打架?——违反了同一律,违背了确定性要求 ②有人认为体育好在于天赋,有人认为体育好不在天赋——违反了矛盾律,违背了一致性要求 ③张三加入篮球队我反对,张三不加入篮球队我也反对——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④周末我们班同学都去旅游了,但我班小明同学没有去旅游——犯了自相矛盾错误,违背了明确性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 材料中家长把“与同学打成一片”的“打”和“打架”的“打”混淆,违反了同一律,①符合题意。两个“有人认为”是不同的人,该说法没有违反矛盾律,②排除。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张三加入篮球队我反对,张三不加入篮球队我也反对”,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③正确。自相矛盾的判断违背一致性要求,而不是违背明确性要求,④排除。
7.(2025·福建漳州一模)开学初,某校高三(10)班的学生围绕2024年巴黎奥运会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中违背逻辑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
①小艺: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
②小彤:潘展乐和郑钦文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③小亮: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太紧张刺激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④小明:小燕,你觉得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好看吗?小燕:我没有看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解析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 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中的 “输赢”说明的是不同的对象,因而没有违背一致性要求,①不符合题意。“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说明是唯一的一个,这与“潘展乐和郑钦文”两个人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②符合题意。“太紧张刺激了”与“不知不觉”前后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符合题意。④中小燕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符合题意。
8.(2025·安徽阜阳开学考试)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属于走兽类。凭什么要向凤凰祝贺?”麒麟过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蝙蝠说:“我长着双翅,属于飞禽类。怎么要向麒麟祝贺?”从蝙蝠的生物学分类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蝙蝠思维违背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②兽与非兽不能同真,二者必居其一
③蝙蝠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背排中律
④蝙蝠偷换概念,违背了确定性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 从蝙蝠的生物学分类来说,“是兽”与“不是兽”不能同真,二者必居其一,蝙蝠认为自己既“是兽”又“不是兽”违背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①②说法正确。排中律要求“A”和“非A”必有一真,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是“两不可”,蝙蝠违背了矛盾律,而不是排中律,③不符合题意。确定性是同一律的要求,蝙蝠没有偷换概念,即没有违背同一律,④不符合题意。
D
9.(2025·陕西安康开学考试)滥用广告极限词属于违法行为。“全网仅一家”“史上最低价”“销量总冠军”“行业领导者”……打开互联网平台的商品页、直播间,广告极限词并不鲜见。一些消费者被类似广告吸引,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却发现名不副实,既影响体验也面临维权难题。法律禁止滥用广告极限词,从逻辑上看,是因为有些极限词( )
①违反同一律,忽视了概念是变化发展的
②违反矛盾律,相对其矛盾概念难以为真
③违反排中律,存在骑墙居中的思维错误
④难符合实际,具有进行虚假宣传的可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而且材料中也没有犯忽视概念是变化发展的错误,①错误。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销量总冠军”“行业领导者”违反矛盾律,相对其矛盾概念难以为真,②正确。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材料没有违反排中律,不存在骑墙居中的思维错误,③不符合题意。一些消费者被类似广告吸引,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却发现名不副实,既影响体验也面临维权难题。法律禁止滥用广告极限词,从逻辑上看,是因为有些极限词难符合实际,没有立足实践,具有进行虚假宣传的可能,④正确。
10.(2025·辽宁大连开学考试)合乎逻辑的思维必须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和明确性的思维,违反上述要求就会犯逻辑错误。情景:一教室门前,就学生迟到问题,师生对话。下面学生的回答,不违反逻辑规则要求的是( )
①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学生:“我一向守时,这是第一次迟到。”
②老师:“你今天迟到了吗?”学生:“我既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
③老师:“你经常迟到吗?”学生:“以往我都很守时,但今天迟到了。”
④老师;“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做?”学生:“我今后一定会按时到,偶尔会迟到。”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A
解析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学生:“我一向守时,这是第一次迟到。”老师问迟到的原因,学生回答一向守时,违反了同一律,即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①排除。学生这两个回答没有逻辑错误,不违反逻辑规则,②③正确。老师:“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做?”学生:“我今后一定会按时到,偶尔会迟到。”学生的回答违反了矛盾律,即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④排除。
11.2024年6月24—25日,第六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齐齐哈尔市举行。齐齐哈尔市立足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在把握市场大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规划发展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业态,迎接四海宾朋。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特征是( )
①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③结果具有预见性,通过研究市场的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④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接受实践严格检验,矫正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偏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 设问强调科学思维的特征,①强调科学思维的含义,排除。齐齐哈尔市立足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在把握市场大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规划发展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业态,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结果具有预见性,通过研究市场的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排除。
12.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斯蒂芬·马尔表示:“面对中美外交关系中的挑战,我向中国合作伙伴建议,开展一个项目,做一些在过去实践证明可行的事情,那就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乒乓外交”留下的启迪历久弥新,体现了(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凭借已有经验和知识,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征是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④历史思维是对感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材料体现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这是思维的能动性,①排除。面对中美外交关系中的挑战,开展一个项目,做一些在过去实践证明可行的事情,体现了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征是运行方式的推导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③正确。历史思维是对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④排除。
13.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实工作的实质性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擘画的“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美好蓝图正在加快实现。材料表明( )
①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②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③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能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科学思维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蓝图,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属于科学思维,体现了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也没有涉及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②④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正在加快实现,体现了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能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③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4.(2025·甘肃白银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常某委托程某对其小吃店进行装饰装修,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施工中,双方通过社交软件或电话沟通施工、付款事宜。2023年6月,程某对该小吃店一楼施工的部分施工工艺、工序等向常某作出说明,并主张该部分合计价款为22 800元,常某予以确认。几日后,双方再次通过社交软件对空调及厨房灶台的施工工序和价款进行了明确,同时确认整个工程的总价款为26 500元。后程某多次催告常某支付装修款,常某分几次支付程某装修款共计14 500元,并承诺余款后续付清。2023年7月,程某再次电话联系常某催款,常某却辩称程某索要的款项过分高于市价,要求进行调整,并拒绝支付剩余款项。
某同学看到本案后认为,常某的言行前后不一致,违背了矛盾律的基本要求。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评析该观点。(9分)
答案 根据逻辑思维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在本案中,常某对程某关于案涉工程价款的计算明细及总价款并无异议,并承诺将会分期给付相应款项,但后来,却辩称程某索要的款项过分高于市价,因此常某的言行前后矛盾,违背了矛盾律的基本要求。
15.(2025·湖南益阳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一些地方“未立先破”开展运动式“减碳”,对高耗能项目“一刀切”关停,提出的目标超越自身发展阶段,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传统能源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只有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有“破”的基础,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
(1)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实现“双碳”目标中“未立先破”的错误之处和“先立后破”的合理性。(8分)
答案 ①“未立先破”的错误之处在于违背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没有重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②“先立后破”承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认识到了事物的结构、排列顺序的变化也可以引起质变,所以强调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实现“双碳”目标。
解析 关键词①:一些地方“未立先破”开展运动式“减碳”,对高耗能项目“一刀切”关停,提出的目标超越自身发展阶段,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可联系教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关键词②:只有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有“破”的基础,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可联系教材认识到了事物的结构、排列顺序的变化也可以引起质变。
(2)请你运用科学思维特征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提两条建议。(9分)
答案 ①要认识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我国能源结构的实际出发,如实反映我国的能源运用情况,从而指导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②要认识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瞄准“双碳”目标,分析各种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准确预测效果,精准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可行措施。③要认识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要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践中反复检验,以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解析 要求运用科学思维特征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提两条建议。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科学思维特征的知识,切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