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6 16: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1.会写“醋、饺”等生字。
2.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难点)
3.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重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独特韵味。
5.联系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醋、饺”等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厘清层次,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重点)
谈话导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春节童谣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认识作者
cù jiǎo tān bàn zhēng zhǎ xiāo
rán qī fàn bǐ hè jiào luò tuó





轿









学习生字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截然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万不得已 摆摊儿
学习生字
书写要点
形近字


(元宵)
(云霄)

易错字
“醋”,左边不能少写一横。
理解词语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人们用米、豆等谷物和杏仁、核桃仁、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等制成的一种玩具,能发出响声。
初旬:每月的前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中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
理解词语
娴熟:熟练。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焕然一新。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隆重……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作者围绕着北京的春节写了很多民风民俗,那作者对哪些部分进行了详细描写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作者详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等部分。略写了其他部分。
整体感知
感受风俗
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这几个自然段,看看作者详细描写了腊八这天的什么事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一些批注,然后和大家交流。
(1)熬腊八粥
精读理解
“农业展览会”指什么?
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泡腊八蒜
精读理解
腊八蒜有什么特点?
“色如翡翠”,“色味双美”,写得十分生动,写出了腊八蒜的色泽和美味,让人馋得流口水。
读出腊八蒜的美味。
精读理解
说一说:在年前孩子们和大人们还有哪些要准备。
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在这么多习俗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年前的习俗,下节课继续交流过年的习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1.北京的春节
老舍
时间顺序 有详有略
醋 饺 摊 拌 筝 眨 宵
燃 戚 贩 彼 贺 轿 骆 驼
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bǎi tān zhǎ yǎn zhǎn lǎn jiǎo zi
(摆 摊) (眨 眼) (展 览) (饺 子)
rán fàng là bā suàn zá bànr nián gāo
(燃 放) (腊 八 蒜) (杂 拌 儿) (年 糕)
课时作业
二、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霄 宵
元(宵) 云(霄)
娇 骄 轿
(轿)车 (骄)傲 (娇)嫩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按 时间 顺序来写的。
2.本文作者是 老舍 。
四、说一说你家乡过年的习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隆重。(重点)
2.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难点)
复习导入
指名读词语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截然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万不得已 摆摊儿
复习导入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精读引路
自读第8自然段,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除夕真热闹。”
老舍先生说“除夕真热闹”,他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除夕的热闹?
从赶做年菜、穿新衣、贴春联和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方面来写的。
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人们对除夕的重视?
从“家家、到处、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体会人们对除夕的重视。
精读引路
说一说:同学们,除夕夜你们会做什么?
读一读:指导朗读,读出除夕的热闹。
我们的除夕和北京的除夕一样热闹,也会穿新衣、做年菜、贴对联、吃团圆饭、守岁……心情是欢乐的,节日氛围是热热闹闹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热闹,读出开心,好吗?
合作学习
明确任务:除夕过完了,终于迎来了新的一年。接下来描写初一和其他日子的部分需要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去体会。
小结学习方法:我们在学习描写除夕这部分时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找中心句,围绕中心句理解如何详细描写重点部分。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第9~13自然段,圈画出体现热闹的部分,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天,看看这一天有哪些活动。你从这样的描写中能感受到什么样的节日气氛?
合作学习
这一部分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方面?
拜年、接待客人、游览寺庙、逛庙会等。
除夕与正月初一有什么不同?
除夕是忙碌的热闹,正月初一就是另一种休闲的热闹。
(1)正月初一
合作学习
交流要点:
①除夕是忙碌的热闹,正月初一是休闲的热闹,而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的热闹是怎么样的呢?
②理解关键句子。
“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式各样。”
(2)元宵节
合作学习
③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灯的数量多?
从“处处张灯结彩”“ 几百盏灯”体会灯的数量多。
④从哪里体会到灯的种类多?
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体会灯的种类多。
⑤边读边体会。
(2)元宵节
体会详略
北京春节前后这么多事情,作者为什么只详细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的事情,而对其他部分进行略写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这几个日子最能表现北京春节的特点。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可以使我们对热闹的除夕、截然不同的大年初一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品味语言
读一读,体会语言的特点。
①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②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品味语言
老舍的语言有着浓浓的“京味儿”,因为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而且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所以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中的北京韵味。
阅读拓展
快速浏览“阅读链接”中斯妤对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和老舍笔下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节
腊八节 丰 富
除 夕 忙 碌
初 一 悠 闲
元宵节 赏花灯
三个高潮 热闹
课时作业
一、解释下列词语。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日夜不绝:白天黑夜不间断。
课时作业
二、文中具体介绍了除夕的哪些活动?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三、古今文人曾写下了许多描写春节的诗词、童谣、春联等,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跟大家分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