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6 10: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超市里运来7箱洗手液,每箱8瓶, ,还剩下多少瓶?如果列式为(7-2)×8,横线上应填的信息是( )。
A.卖出2瓶 B.又运来2箱 C.卖出2箱
2.下面( )的算式得数最大。
A.46+80÷2 B.(46+80)÷2 C.46-80÷2
3.下面的算式,直接去掉小括号后并不改变运算顺序和结果的是(  )。
A.(27+19)-5 B.(56-20)÷4 C.90-(18+24)
4.把67-25=42,42÷7=6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A.67-25÷7 B.(67-25)÷7 C.7÷67-25
二、填空题
5.乙队修一条长5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72米,第二天修了68米,还剩( )米没有修。
6.平平在计算120-口×5时,把计算顺序弄错了,先算了减法,得到的结果是500,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应该是( )。
7.在括号里填上“>”“<”或“=”。
18×41( )19×40 45×11( )45×10+45 10千米( )9999米
162-24÷6( )(162-24)÷6 130-83-17( )130-(83-17)
8.去年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今年爷爷71岁,今年小明( )岁。
9.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根据39÷3=13,260-13=247,写成综合算式是( )。
(2)根据16+24=40,40×21=840,写成综合算式是( )。
三、判断题
10.计算160÷4×2时,小明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所以这道题先算乘法,再算除法。( )
11.在计算2500-37×(15+42)时,减法和加法可以同时计算。( )
12.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在算式中添上括号。( )
13.算式30×15-15和算式29×15的结果是相同的。( )
四、计算题
14.看图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15.直接写得数。
60×30= 240÷2= 32×20= 42÷3= 8×9÷4=
23×11= 13×50= 72÷6= 38+12= 40×9+50=
16.计算下列各题。
29×12+126 441-141÷3 (304-258)×81
五、解答题
17.李叔把收获的生姜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袋,他称了其中的4袋,结果分别是18千克,21千克,23千克,19千克,他大约一共收获生姜多少千克?
18.果园里芒果树和龙眼树一共有568棵,芒果树和龙眼树各栽了4行,每行栽的棵数同样多。龙眼树每行栽了多少棵?
19.小亮带100元去文具商店购买钢笔和笔记本。买3支钢笔和2本笔记本,最少剩下多少元?
《(基础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C A A B
1.C
【分析】由题可知,超市运来7箱洗手液,每箱8瓶,列式为(7-2)×8,问还剩下多少瓶;列式中7-2代表7箱洗手液卖出2箱,7-2的差乘8,求的是还剩下多少瓶;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7-2代表7箱洗手液卖出2箱,7-2的差乘8,求的是还剩下多少瓶,所以横线上应填的信息是卖出2箱;
故答案为:C
2.A
【分析】根据运算顺序,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内,最后再算括号外面的,计算出结果比较即可。
【详解】A.46+80÷2
=46+40
=86
B.(46+80)÷2
=126÷2
=63
C.46-80÷2
=46-40
=6
86>63>6
故答案为:A
【点睛】做题关键是明确运算顺序,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3.A
【分析】根据题意去掉小括号,若运算顺序不变则结果一定不变,若运算顺序改变无论结果是否一致都不符合题目要求。计算时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时先计算乘法除法,再计算加法减法。若为同级运算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详解】A.(27+19)-5先计算加法再计算减法,去掉括号后27+19-5运算顺序不变,结果都是41,符合题意;
B.(56-20)÷4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计算除法,结果是9;去掉括号后56-20÷4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减法,结果是51,运算顺序和结果都改变了,不符合题意;
C.90-(18+24)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计算减法,结果是48,去掉小括号后是90-18+24,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结果是96,运算顺序和结果都改变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B
【分析】求的是商,除数是7,被除数是67与25的差,要先算出被除数,也就是减法先算,要加上小括号。
【详解】(67-25)÷7
=42÷7
=6
把67-25=42,42÷7=6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67-25)÷7=6。
故答案为:B
5.360
【分析】根据第一天修了72米,第二天修了68米用加法求出两天一共修的长度,再用路的总长度减去两天一共修长度,即可求出还剩几米没有修。
【详解】500-(72+68)
=500-140
=360(米)
即还剩360米没有修。
6.20
【分析】平平先算减法,就是把算式看成(120-□)×5,根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用500÷5,求出120-□。再根据减数=被减数-差,用120减求出的商,即可求出□里的数。120-□×5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据此求出正确的结果。
【详解】120-500÷5
=120-100
=20
120-20×5
=120-100
=20
平平在计算120-口×5时,把计算顺序弄错了,先算了减法,得到的结果是500,这道题正确的结果应该是20。
7. < = > > <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算出18×41和19×40的结果再比较。
乘法和加法在一起,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据此算出45×10+45的结果,再算出45×11,比较大小。
1千米=1000米,把10千米转换成10000米再与9999米比较。
除法和减法在一起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如果只有减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据此算出162-24÷6和(162-24)÷6、130-83-17和130-(83-17)的结果再比较。
【详解】18×41=738,19×40=760,738<760,所以18×41<19×40。
45×11=495
45×10+45
=450+45
=495
所以,45×11=45×10+45。
1千米=10000米,10000>9999,所以10千米>9999米。
162-24÷6
=162-4
=158
(162-24)÷6
=138÷6
=23
158>23
所以,162-24÷6>(162-24)÷6。
130-83-17
=47-17
=30
130-(83-17)
=130-66
=64
30<64
所以,130-83-17<130-(83-17)。
8.15
【分析】已知今年爷爷71岁,则爷爷去年70岁;又已知去年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爷爷去年的年龄除以5,即可求出小明去年的年龄,再加上1,即可求出今年小明是多少岁。据此解答。
【详解】爷爷去年是70岁;
70÷5=14(岁)
14+1=15(岁)
即去年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今年爷爷71岁,今年小明15岁。
9.(1)260-39÷3=247
(2)(16+24)×21=840
【分析】(1)260-13=247,13是由39÷3得到的,所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据此列出综合算式;
(2)40×21=840,40是由16+24得来的,所以先算加法,再算乘法,要先算加法,必须给加法算式加上小括号,据此列出综合算式。
【详解】(1)根据39÷3=13,260-13=247,写成综合算式是260-39÷3=247。
(2)根据16+24=40,40×21=840,写成综合算式是(16+24)×21=840。
【点睛】整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10.×
【分析】一个算式中既有除法,又有乘法,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在算式160÷4×2中,要先算前面的除法,再算后面的乘法。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1.×
【分析】根据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在计算2500-37×(15+42)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减法;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2.√
【分析】根据运算顺序: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根据分析:
比如:30÷5+5
=6+5
=11
如果把5+5加上括号之后为:
30÷(5+5)
=30÷10
=3
原先式子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添加括号之后变为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
因此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在算式中添上括号。
故答案为:√
13.√
【分析】第一个算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个算式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计算后判断即可。
【详解】30×15-15
=450-15
=435
29×15=435
所以算式30×15-15和算式29×15的结果是相同的。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4.260枝
【分析】根据线段图,玫瑰花的数量比百合花的三倍还多20枝;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80×3+20
=240+20
=260(枝)
15.1800;120;640;14;18
253;650;12;50;410
【详解】略
16.474;394;3726
【分析】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选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9×12+126,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41-141÷3,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04-258)×81,先算括号内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详解】29×12+126
=348+126
=474
441-141÷3
=441-47
=394
(304-258)×81
=46×81
=3726
17.1200千克
【分析】已知称了4袋生姜,重量分别是18千克、21千克、23千克、19千克,将这4袋生姜的重量相加,再除以4,就可得到平均每袋的重量。因为每袋生姜大约重20千克,一共装了60袋,所以用每袋的大约重量乘总袋数,就能估算出李叔大约一共收获生姜的重量。
【详解】(18+21+23+19)÷4
=81÷4
≈20(千克})
20×60=1200(千克)
答:李叔叔大约一共收获生姜1200千克。
18.71棵
【分析】由题意知:芒果树和龙眼树各栽了4行,每行栽的棵数同样多,所以芒果树和龙眼树总棵数÷栽的总行数=每行栽的棵数,据此解答。
【详解】568÷(4+4)
=568÷8
=71(棵)
答:龙眼树每行栽了71棵。
19.12元
【分析】7<16<24,比较得24元的钢笔最贵,6<8,8元的笔记本更贵,买的物品单价越贵,剩下的钱越少;那么先用24乘3计算出3支钢笔的总价,再用8乘2计算出2本笔记本的总价,然后用100元依次减去两个总价;据此解答。
【详解】
=72+16
=88(元)
(元)
答:最少剩下12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