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综合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综合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6 10: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综合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分针从数12走到数1,经过的时间是( )。
A.1小时 B.1分钟 C.5分钟
2.爷爷用放大镜观察一个锐角,放大镜下的锐角有什么变化?(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3.某公园规定:身高120厘米以下的小朋友免门票,身高120~150厘米的小朋友半票,身高150厘米以上的小朋友全票。小明身高1米3分米,他到这个公园应该( )。
A.免门票 B.买半票 C.买全票
4.东东借助摆小棒的方法,列式●÷●=5(个)……5(根)计算出了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形(涂色部分数字看不清)。他摆的图形可能是( )。
A. B. C.
5.口袋里有二十几个球。每次取走4个,取几次后正好能取完,每次取走5个,取几次后还剩3个。口袋里原来有( )个球。
A.24 B.27 C.28
6.在古代,人们会用算筹表示数,如“603”表示成“”,那么“”表示的是( )。
A.440 B.340 C.840
7.第一个书架上有390本书,第二个书架上有372本书,从第一个书架上拿( )本到第二个书架,两个书架上的书就同样多。
A.18 B.9 C.6
二、填空题
8.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
( )边形 ( )边形 ( )边形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9.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大约是( )。
他睡的床长约( )。
坐的椅子高约( )。
他每天早晨从家走到学校大约用( )。
每天在学校学习( )。
做完道口算题用了( ) 。
10.如图算盘上表示的数是由( )个千和( )个一组成的,写作( ),读作( )。
11.丁丁把17粒大米连接在一起,量得长大约是1分米。170粒这样的大米连接在一起的长大约是( )米。1700粒这样的大米连接在一起的长大约是( )米。
12.按规律填数。
(1)345,436,527,( ),( )。
(2)4500,4400,4300,( ),( )。
13.有一些糖,比50块多,比60块少,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还多4块。一共有( )块糖,平均每个人分得( )块。
14.有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3,十位上的数字比百位上的数字小3,百位上的数字比千位上的数字小3,这个四位数是( )。
三、判断题
15.从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厚度大约是1毫米。( )
16.钟面上秒针从5走到9走了45秒。( )
17.明明有30朵小红花,亮亮比明明多18朵,两人共有48朵小红花。(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300+500= 48+37= 8000+2000= 500+4000=
1200-200= 50+3000= 18÷6= 7×6-6=
8÷8= 81-9= 42÷7×6= 35÷7×8=
19.看图列式计算。
五、作图题
20.给下面的钟面添上分针。
六、解答题
21.天天超市原有326袋红薯,购进一批后,现有564袋红薯,购进多少袋红薯?
22.看图解答。
480 100 500 850
(1)根据三个人的对话和表中的数据填空:东东家种了( )棵,林林家种了( )棵。
(2)林林家再种多少棵才能和小月家种的果树同样多?
23.把一条彩带剪成5厘米长的小段,一共剪了5次。这条彩带原来长多少分米?
24.张明家、李华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张明家距离学校2000米,李华家距离学校比张明家远1000米,张明家和李华家相距最远是多少米?
25.小军调查自己班的同学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如下。
水果 凤梨 香蕉 梨 葡萄
人数 正正 正正 正正 正
(1)把调查结果填在下表中。
水果 凤梨 香蕉 梨 葡萄
人数
(2)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喜欢吃( )的人数最少。
(3)喜欢吃凤梨的同学比喜欢吃梨的同学少多少人?
《(培优篇)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暑假分层作业:综合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B B C C C B
1.C
【分析】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从数12走到数1,走过了1大格,也就是经过了5分钟。
【详解】由题意得:
分针从数12走到数1,经过的时间是5分钟;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分针经过的时间的计算。
2.B
【分析】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放大镜下的锐角,放大的是角的边长,开叉的大小不变,形成的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小,所以还是锐角。
故答案为:B
3.B
【分析】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把小明的身高换算成以厘米为单位即可判断。
【详解】1米=100厘米,3分米=30厘米,即1米3分米=130厘米
根据公园规定身高120~150厘米的小朋友半票,他到这个公园应该买半票。
故答案为:B
【点睛】明确米、分米和厘米间的单位换算是解决本题关键。
4.C
【分析】根据题意,小棒的总数量÷每个图形用的小棒数量=可以摆成图形的数量……剩余的小棒数量,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比除数小,也就是剩余的小棒数量要小于每个图形用的小棒数量,由此找出每个图形小棒数量大于5根的即可。
【详解】
A.需要4根小棒,4<5,不符合题意;
B.需要5根小棒,5=5,不符合题意;
C.需要6根小棒,6>5,符合题意。
他摆的图形可能是。
故答案为:C
5.C
【分析】把三个选项的数值分别除以4,找出结果没有余数的;再把三个选项的数值分别除以5,找出余数是3的,综合两个算式结果,即可找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A.24÷4=6(次),24÷5=4(次)……4(个),不符合要求。
B.27÷4=6(次)……3(个),27÷5=5(次)……2(个),不符合要求。
C.28÷4=7(次),28÷5=5(次)……3(个),符合要求。
即,口袋里原来有28个球。
故答案为:C
6.C
【分析】因为:“”表示“603”,所以:=0,=3,=6;故+1=4,+2=8,则=840。
【详解】在古代,人们会用算筹表示数,如“603”表示成“”,那么“”表示的是840。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借助图形理解数的等量代换的知识。
7.B
【分析】第一个书架上有390本书,第二个书架上有372本书,则第一个书架比第二个书架多18本书,从多出的18本书中拿出9本给第二个书架后,两个书架上的书就同样多。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第一个书架比第二个书架多18本书,从多出的18本书中拿出9本给第二个书架后,两个书架上的书就同样多。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解题重点是先确定第一个书架比第二个书架多多少本书,然后将多出来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给第二个书架后,两个书架上的书就同样多了。
8. 五 七 六 5 7 6
【解析】略
9. 厘米/cm 米/m 分米/dm 分 时 秒
【分析】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结合给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时间单位即可。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小明的身高大约是135厘米。
他睡的床长约2米。
坐的椅子高约5分米。
他每天早晨从家走到学校大约用15分。
每天在学校学习6时。
做完8道口算题用了50秒。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与时间单位的选择,要熟练掌握。
10. 8 5 8005 八千零五
【分析】在算盘上,1颗上珠表示5,1个下珠表示1。
这个数千位上有1颗上珠,3颗下珠,表示8个千;百位、十位都是没有,表示0;个位上有1个上珠,表示5个一,合起来写作:8005。
一个四位数,读数时,千位上的数读作几千;百位上的数读作几百;十位上的数读作几十;个位上的数读作几;中间连续的1个0或2个0,都只读一个零。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如图算盘上表示的数是由8个千和5个一组成的,写作:8005,读作:八千零五。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要熟练掌握。
11. 1 10
【解析】略
12.(1) 618 709
(2) 4200 4100
【分析】(1)百位上依次是3、4、5…;后面两个数依次是口诀五九四十五、四九三十六、三九二十七……中的积。
(2)数据从左往右依次小100。
【详解】(1)345,436,527,618,709。
(2)4500,4400,4300,4200,4100。
13. 58 6
【分析】糖的总数除以9,余数是4,所用糖的总数减4再除以9就是每人分得的块数。用50、60分别减4求出糖的总数的范围,然后用9的乘法口诀解答。
【详解】50-4=46(块)
60-4=56(块)
糖的数量在46块到56块之间。
六九五十四
54+4=58(块)
58÷9=6(块)……4(块)
一共有58块糖,平均每个人分得6块。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先算出糖的数量的取值范围,用总数减去余下糖的数量,再结合乘法口诀解答。
14.9630
【分析】千位上最大是9,用千位上的数减3算出百位上的数,用百位上的数减3算出十位上的数,用十位上的数减3算出个位上的数。当个位上的数是0时,千位上的数不能再小。
【详解】9-3=6
6-3=3
3-3=0
个位是0,千位上的数不能再小,只能是9。
千位上是9,百位上是6,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0,这个四位数是9630。
【点睛】关键是找出千位上有哪些可能。
15.√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
从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厚度大约是1毫米,这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联系生活实际来做。
16.×
【分析】钟面上秒针走一小格为1秒,走一大格为5秒,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
钟面上秒针从5走到9,走了4大格,4×5=20(秒),因此说秒针走了20秒,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明明有30朵小红花,亮亮比明明多18朵,可以先用加法算出亮亮有多少朵小红花。求两人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再用加法计算。
【详解】30+18+30
=48+30
=78(朵)
即两人共有78朵小红花,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800;85;10000;4500
1000;3050;3;36
1;72;36;40
【解析】略
19.650米
【分析】先根据加法的意义,用500米加上450米求出全长是多少米,再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全长减去300米即可求出剩下的长度,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500+450-300
=950-300
=650(米)
所以还剩下650米。
20.见详解
【分析】根据钟面下面的时刻,将钟面中的分针补充完整,分针从12起,每走1大格是5分钟。数一数每个钟面的分钟各走几个5分钟。
第一个钟面的时刻是1:15,所以分针指向数字3;
第二个钟面的时刻是9:30,所以分针指向数字6;
第三个钟面的时刻是7:50,所以分针指向数字10。
【详解】
【点睛】在画分针时要注意分针的长度比时针长。根据几分要对准时刻。
21.238袋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此题已知原有的袋数和现在的袋数,求购进的袋数;用现在的袋数减去原有的袋数即可求出购进的袋数。
【详解】564-326=238(袋)
答:购进红薯238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分析清楚题意,再找准等量关系。
22.(1)500;100
(2)380棵
【分析】(1)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通过比较具体数,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相差较小的两个数;用“多得多”“少得多”描述相差较大的两个数。
小月家种果树480棵,东东家种的比小月家多一些,也就是东东家种的比480棵多一些;
林林家种的比小月家少得多,也就是林林家种的比480棵少得多。
(2)用小月家种的棵树减去林林家种的棵树,求出差,即可解决。
【详解】(1)500棵比480棵多一些;100棵比480棵少得多。
故,东东家种了500棵,林林家种了100棵。
(2)480-100=380(棵)
答:林林家再种380棵才能和小月家种的果树同样多。
23.3分米
【分析】一条彩带,一共剪了5次,会剪出6段,每段5厘米长,求这条彩带原来有多长;也就是求6个5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列式计算。
【详解】5+1=6(段)
5×6=30(厘米)
30厘米=3分米
答:这条彩带原来长3分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乘法口诀的应用及单位换算,要仔细分析,这是一道易错题。
24.5000米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张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加上李华家比张明家到学校远的距离,计算出李华家距离学校多远。张明家、李华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要想他们两家相距最远,则张明家和李华家应在学校的两侧,将他们两家到学校的距离相加即可。
【详解】李华家到学校的距离:2000+1000=3000(米)
2000+3000=5000(米)
答:张明家和李华家相距最远是5000米。
25.(1)10人;12人;14人;6人;
(2)梨;葡萄;
(3)4人
【分析】(1)依次数出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表即可,“正”字的每一笔代表1人;
(2)比较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即可解答;
(3)根据减法的意义,喜欢吃梨的人数-喜欢吃凤梨的人数=喜欢吃凤梨比喜欢吃梨少的人数。
【详解】(1)表格填写如下:
水果 凤梨 香蕉 梨 葡萄
人数 10人 12人 14人 6人
(2)14>12>10>6
喜欢吃梨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葡萄的人数最少。
(3)14-10=4(人)
答:喜欢吃凤梨的同学比喜欢吃梨的同学少4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