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学习任务单+教学设计+课后练习+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学习任务单+教学设计+课后练习+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6 13:04:12

文档简介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观点要明确
作业练习
写作实践二:议论性文章写作 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 大家认识不一。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600 字。 1.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 2.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力争做到有理有据。 列写提纲 佳作欣赏 论电子游戏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不断涌现出新的事物。二十年前,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电子游戏”这个词。而如今,尤其是校园里的学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玩。对于这新兴的事物,我们学生应该怎样看待呢? ① ①开头引出论题。文章开头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本文的论题:如何看待电子游戏。 有很多人谈论电子游戏口若悬河,有很多人玩电子游戏如痴如狂。我却认为,电子游戏弊大于利。② ②明确观点:采用对比手法,亮明自己的观点。 电子游戏的确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在那个虚拟的世界中,可以实现我们的幻想:做一位时代超人,遨游一回宇宙太空,当一名天下无敌的武林高手……在那里,可以尽可能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过关斩将,除邪扶正;在那里,快乐无穷。③ 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电子游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玩会儿电子游戏能够对我们的头脑起到调节作用,丰富业余生活。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电子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让我们触目惊心的。④ ④承上启下:这一段由概括电子游戏的"利"过渡到论述电子游戏的"弊",转折自然。 学校里玩电子游戏的同学不在少数,据他们反映,每天至少玩半个小时,有的甚至要玩三四个小时。正是这样长时间坐着玩电子游戏,造成视力下降,校园中一时出现“眼镜热”。更为严重的是,玩电子游戏还占去了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导致成绩直线下降。⑤ ⑤分析存在的危害:通过具体数字分析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给学生带来的危害。 某校一男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获得“市优秀学生”称号,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电子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眼里,读书开始变得枯燥无味,只有在那虚拟的电子游戏中才能找回自己的快乐,找到成就感。开始他每天放学之后玩,后来越玩越痴迷,半学期下来,成绩直线下降。渐渐地,父母每月给的几十块零花钱也不够用了。最后他居然撬开了父母的保险柜,偷走了五百多元钱,成天泡在电子游戏厅里。饿了吃点零食,困了就睡在游戏机旁。类似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青少年学生由于身心不成熟,缺乏自制力,一旦玩电子游戏上瘾就容易形成恶性发展,轻者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重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⑥ ⑥举例论证:列举某校一男生的事例,具体论述了沉迷于电子游戏不仅给学生带来身心方面的危害,而且还可能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可见,电子游戏带来的严重问题不能不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重视。我要告诫那些正如痴如狂的电子游戏迷们,走出电子游戏的阴影。我们的生活本是绚丽多彩的,不要让电子游戏主宰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⑦ ⑦结尾概括总结:呼吁学生尽快走出电子游戏的阴影,深化主旨。 点评: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文章首先分析当今形势,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电子游戏弊大于利。然后先简洁地写出电子游戏可能带来的快乐,接着重点论述了电子游戏的危害,最后发出呼吁。整篇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文章在论述电子游戏弊大于利的时候,首先具体分析了电子游戏对学生身心方面的危害,然后举出典型的事例进行论证,事例有代表性,能充分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佳作评析】 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上论点才是鲜明的呢? 对于写作高手, 论点无论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出现,都不会影响到论点的鲜明性。但对于初学者,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最好把论点放在开头,因为这样做能起到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鲜明效果,也为后边的论述创造了便利条件。而且作文考试,一篇议论文的字数不多,应尽快地摆出论点,使文章中心明确,所以,一般都把论点置于文章的开头。 【练习】 笑对人生 人生,是一场旅行,而且是单程的旅行。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品尝千百种滋味。在不幸面前,我们要积极乐观,直面苦难,笑对人生。 一壶浊酒歌遍了山河八百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历史长河中,李白曾满怀兼济天下的宏志,却无奈满腹飞扬的文采却成为帝王妃子的鹦歌燕舞的唱和,壮志难酬,纵然万千华贵又如何?于是他笑对人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载一叶轻舟,邀明月剑气美酒相伴,攒得一江秋水,月朗风清。 在不得志的仕途面前,他没有垂头丧气,颓唐消沉,而是豁达地看到了不幸的另一面——坚持一份傲骨,一颗炽热而又旷达之心,永存于世,活出另一种洒脱的人生。在他的口中吐出了半个盛唐. 柳宗元“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永贞革新”却使他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碾碎了他峨冠博带的梦。然而,岭南的瘴疫也未能将他击倒。他化身那绵绵的细雨, 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他打了井,放了奴婢,筑了愚溪,在这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会有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她——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卫国家的重担。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见难。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她仍能笑对人生,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似乎玉般的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昭君,在人生的苦难面前,昂首挺胸,也以一身傲骨谱写了一曲永垂不朽的赞歌。 她将“韶华易逝”,化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只求一个无愧于心的灵魂。在她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 人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幸和苦难,然而,只要你鼓足勇气,坦然微笑着把这一切接受下来,就会发现,人生原来也会有另一种美丽。不要叹气,不要苦闷,不要绝望,当你骄傲地站在胜利之颠,你又会收获另一种财富。其实乐观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我们都能笑对人生,让灿烂的人生之花永开不败。 【技法荟萃】 观点明确要牢记“四要”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首先应做到观点明确,即态度鲜明地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那么如何做到观点明确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写前要明意。 写文章前,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将观点表述出来。明确地表达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切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二、行文要紧扣观点。 当观点确立之后,我们在行文过程中要始终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也可以把它当作一条主线,让它贯穿文章的始终。不要转换论题,不要节外生枝。 三、结构要突出。 论点的位置在文章中没有限制,放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行,但是论点的位置一定要符合议论的需要。在恰当的位置表明观点能让人感觉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反之会让人感觉晦涩难懂。初写议论文最好采用开宗明义的方法,开门见山,把中心论点放在开头,甚至可以把文章的标题直接设置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就能达到明确观点的目的。 四、语言要简洁。 议论文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写作时要注意语言准确、简明、有分寸,能够一语中的。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观点要明确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写作中观点明确的意义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写作 观点要明确》,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语言运用:在生活实践中,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力求简洁凝练。 思维能力:掌握概括并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与技巧。 审美创造:通过范文欣赏、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生活和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明晰、简明的观点。 教学难点: 在思考社会生活、分析社会现象以及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明确“观点明确” 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议论性文章?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预设:①《敬业与乐业》。观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观点:“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即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强盗行为。 ③《论教养》。观点:有教养、有风度是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④《精神的三间小屋》。观点:一个人的精神空间要有爱与恨,有事业,有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点拨: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文章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论述其观点。所以,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观点忌“态度不明确”,忌“论说范围过宽”,忌“语言不简洁”。观点要明确。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确观点的基本要求,为下个板块的学习预热。 二、自主研学,表述“观点明确” 1.寻找规律,明确观点句式 师:观察回顾所学课文表达观点的句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表达观点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可以用“是”“要”这类词连接。 追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句式可以明确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 预设: ①……是……。 示例: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应当/必须……。 示例:人应当敬业、乐业。 人在困难面前必须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够/将会……。 示例: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 勇敢面对困难,将会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位置,凸显观点句 师:有了明确的观点,怎样在文章中把它凸显出来呢? 预设: (1)用题目表明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在开篇亮明观点。如《敬业与乐业》。 (3)在结尾总结观点。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师小结: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在解决学生观点“怎么说”的问题。观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列举了一些常用句式,便于学生掌握。明确观点句所放的位置,便于凸显观点。 三、实战演练,尝试“观点明确” 下面请大家辨别提炼的观点是否适当,然后练习提炼观点句。 (一)判断观点是否明确 1.材料呈现 课件出示: 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蹚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蹚过。小马正准备过河,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顺利地过了河,水不深也不浅,刚好没过膝盖。 根据材料,有人提炼出了下面的观点,请你判断是否明确。 (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没有个人主见。 (3)我们应当相信谁呢? (4)真知也许从实践出。 (5)要学会观察事物,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 ………… 2.教师点拨 观点(1)—(4)的态度不明确。要想写好议论文,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也就是对问题有鲜明的态度和立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表达得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简单的叙述,没有明确倾向的评价,通常不能构成观点。观点(5)不简洁,语言不凝练。 3.学生辨析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与“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②“没有个人主见”与“不要做没有个人主见的人”。 ③“我们应当相信谁呢?”与“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 ④“真知也许从实践出”与“论点必须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⑤“要学会观察事物,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不要过分迷信经验,要敢于尝试”。 4.活动小结 总之,我们在提炼观点时,观点要鲜明,语言表达要简洁、凝练。 (二)多角度提炼观点 1.材料呈现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多角度提炼观点,要求观点明确。 课件出示: 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北大校长林建华把“鸿鹄(hú)志”念成了“鸿鹄(hào)志”,引发许多人的质疑:堂堂北大校长,怎么还读错字呢?2018年5月5日,林建华通过未名BBS论坛发表《致同学们》公开信。此信由他亲自写就,许多过去学习生活的经历更是第一次透露,完全是真情流露。全信以“抱歉”开头,以“致以歉意”收尾。林建华在信中坦言自己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此信发出后,大批北大师生、校友乃至社会人士都在称赞林建华的真实、坦诚。但是社会负面舆论继续发酵,许多人对此事仍然议论纷纷。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明确提炼出你的观点。(教师简介校长致歉信的内容和校长读书工作经历) 2.学生看法 预设: (1)日常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总是懒得去认真查字典,心中随便念一个读音,就一晃而过了。相信有这种阅读习惯的不止一人。 (2)作为北大校长,确实不应该犯这样一个低级错误。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已经犯错,能够坦然承认,直面批评,也不失为一种勇敢的表现。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许多大麻烦都是因小细节引起的。学习中有一处不求甚解,某一天就可能犯下大错误;工作中有一丝疏忽大意,某一天就可能引发大事故。 ………… 3.提炼观点 预设: (1)要“求甚解”。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坦然面对错误,才能取得进步。 (4)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5)加强个人修养,勿因小节影响大局。 ………… 4.教师点拨 面对同样的事物,人们的看法和感受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样多角度提炼观点?可用多人找异同、矛盾双方找对立统一面等方法。 5.活动小结 观点的要求是:观点明确,态度鲜明;观点具体,避免空泛;观点简洁,语言凝练。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在解决议论文“说什么(观点)”的问题。“怎么说”是句式、语言的斟酌。“说什么”,要求学生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议论性文章语言富有理性色彩,这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能针对不同的材料和情境,勇于表达自己明确的观点。 四、写作指导,实现“观点明确” 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选定观点,完成写作实践一、二(见教材P38—39)。 1.技法指导 初写议论文,先列写作提纲。提纲的编写步骤: (1)选定观点; (2)寻找论据; (3)确定论证方法; (4)构思文章结构。 2.列写提纲 请同学们阅读“写作实践一”,根据提示选定一个观点,列出写作提纲。 预设: 3.范文欣赏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心是推动人们发现真理的原动力。有人说:“真理世界就像一片汪洋的大海,而我只是一个好奇的孩子,偶尔拾起一两块美丽的贝壳。”只有时刻保持好奇心,我们才有可能发现真理。是好奇心让牛顿从革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是好奇心,让哥伦布选择远航,环游世界;是好奇心,让达尔文不俱批判,坚持完成他的《物种起源》;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畏失败与挫折,成为发明大王。 为什么好奇心能推动人们发现真理呢 因为有了好奇心,人们就会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上下而求索”的热情,点燃起思维的火焰再经过持之以恒的探索,最终收获行为的果实。 不过,好奇并不必然带来真理的发现。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方向、必要的基础和不的努力,即使你对苹果落地也感到好寺仍然发现不了真理。如果你对吸毒产生好奇,你不仅发现不了真理,还将陷入图圄 保持好奇心,用好好奇心,以好奇的目光去审视世间的万物,你将一步步接近真理! 4.师生点评 预设: 总体来说:作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完整。 具体来说:本文紧扣中心论点进行阐述,尽管篇幅不长,但论证思路清新,论证过程严密,论据丰富,令人信服。 【设计意图】通过“提观点—列提纲—写片段作文——赏佳作”的实践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提出观点,也能根据观点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证明。在观点与材料的切换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也为他们进行全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佳作欣赏除了借鉴文章形式和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看作者面对同一个问题,他的观点与你的有何不同,你从中能领悟到别人看问题的不同角度。这个板块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提升写作能力。 五、布置作业,全面检测 过渡语:由段到篇。下面请大家按写片段作文的方法,完成全文的写作。 题目: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提示: 1.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 2.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力争做到有理有据。 要求:请大家先提炼观点,再列写作提纲,最后完成全文的写作。 【设计意图】本板块意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尝试,巩固学习成果。 结束语:大家第一次尝试议论文写作,能做到观点明确,论证清楚,这是很不错的。议论文写作有方法,“文有一定之法,有无定之法”。我们多读、多写、多练,就能掌握一些基本手法,但有法之中求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写作实践。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吧。 【板书设计】 【我的设计亮点】 根据新课标,初中生写作议论文的要求是,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要做到观点准确,有理有据。所以,我们本课着重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并用有章可循的句式将观点简洁明了地表述出来。先是解决“说什么(观点)”的问题,再是“怎么说(句式)”的问题。教学过程先学后练,注重运用。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观点要明确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生活和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明晰、简明的观点。 3.在思考社会生活、分析社会现象以及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
了解并掌握议论文相关知识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自主研学,表述“观点明确” 1.寻找规律,明确观点句式 师:观察回顾所学课文表达观点的句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预设:表达观点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可以用“是”“要”这类词连接。 追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句式可以明确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 预设: ①……是……。 示例: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应当/必须……。 示例:人应当敬业、乐业。 人在困难面前必须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够/将会……。 示例: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 勇敢面对困难,将会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一)判断观点是否明确 1.材料呈现 课件出示: 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蹚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蹚过。小马正准备过河,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顺利地过了河,水不深也不浅,刚好没过膝盖。 根据材料,有人提炼出了下面的观点,请你判断是否明确。 (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没有个人主见。 (3)我们应当相信谁呢? (4)真知也许从实践出。 (5)要学会观察事物,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 …………
推荐的学习资源
1.凸出观点。
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表明了观点,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的文章是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例如《敬业与乐业》;还有的,是在结尾处总结观点,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另外,还有在篇中提出观点的 ,例如《从三到万》,还有将观点贯穿在全文中,需要我们进行概括的。 2.议论文的观点要具体,要避免大而空的现象。 例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作者紧紧围绕“敬业和乐业”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并提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和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不二法门。 写作分论点的原则: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而展开。
例如《于细节处见精神》这篇文章中,分论点是:于细节处可以看到人的品质,于细节处可以看到民族的特质,于细节处可以看到国家的发展状况。三个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关键词“精神”作阐释分析,论说就会具体,很充实,能够让读者信服。 最后,想要观点明确,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凝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因此在表述观点时,语言要简明,而不可大量堆积辞藻,内容空洞。同时,议论文还要求语言凝练,也就是在行文过程中语言文字要言简意赅、表意准确。 例如吴晗的《说谦虚》一文作者引用《大禹谟》中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作为自己的观点,既简洁明了又有一定的说服力。
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举例: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请以这句话为论题提炼一个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1.做人要严于律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2.积善成德,积恶成患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
第一,中心立意法。也就是根据所给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是对原材料中心的进一步阐发和深入论证。 第二反中心立意法。就是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 第三,变角度立意法。就是变换一个角度来看原材料,选择自己的观点。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提炼观点: 按照文章的中心来提炼观点:干事业要有真才实学 ;“大锅饭”吃不得。
按照反中心立意法提炼观点:不要像南郭先生一样,要有自知之明。按照变角度立意法提炼观点:我们可以从齐宣王角度立意,或者从齐湣王角度立意,还可以从其他乐师的角度提炼观点。 【借鉴课文】 课文《敬业与乐业》开篇扣题,讲了“敬业与乐业”这个题目怎么来的,讲清楚后,马上就提出观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做到了观点明确。接下来,作者进行论述,首先强调“要有业”,进一步论述“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最后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希望。论证思路清晰,观点阐述明确。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初学写议论文的同学认真揣摩学习的。(共29张PPT)
写作 观点要明确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理解写作中观点明确的意义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写作 观点要明确》,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语言运用:在生活实践中,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力求简洁凝练。
思维能力:掌握概括并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与技巧。
审美创造:通过范文欣赏、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师生对话 明确“观点明确”
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议论性文章?它们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敬业与乐业》。观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观点:“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即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强盗行为。
《论教养》。观点:有教养、有风度是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精神的三间小屋》。观点:一个人的精神空间要有爱与恨,有事业,有独立思考能力。
二、自主研学 表述“观点明确”
观察回顾所学课文表达观点的句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表达观点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可以用“是”“要”这类词连接。
1.寻找规律,明确观点句式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句式可以明确表达观点?举例说明。
……是……。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___________。
……要/应当/必须……。
人应当敬业、乐业。
人在困难面前必须___________。
……能够/将会……。
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
勇敢面对困难,将会___________。
有了明确的观点,怎样在文章中把它凸显出来呢?
用题目表明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在开篇亮明观点。如《敬业与乐业》。
在结尾总结观点。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2.明确位置,凸显观点句
小结: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三、实战演练 尝试“观点明确”
根据材料有人提炼出了下面的观点,请你判断是否明确。
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蹚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蹚过。小马正准备过河,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顺利地过了河,水不深也不浅,刚好没过膝盖。
活动一:判断观点是否明确
(一)材料呈现
(二)观点出示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没有个人主见。
我们应当相信谁呢?
真知也许从实践出。
要学会观察事物,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
……
(三)学生辨析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与“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
“没有个人主见"与“不要做没有个人主见的人”。
“我们应当相信谁呢?”与“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
“真知也许从实践出”与“论点必须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态度不明确
“要学会观察事物,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不要过分迷信经验,要敢于尝试”。
不简洁,语言不凝练
(四)活动小结:总之,我们在提炼观点时,观点要鲜明,语言表达要简洁、凝练。
活动二:多角度提炼观点
根据材料内容多角度提炼观点,要求观点明确。
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北大校长林建华把“鸿鹄(hú)志”念成了“鸿鹄(hào)志”引发许多人的质疑:堂堂北大校长,怎么还读错字呢?2018年5月5日,林建华通过未名BBS论坛发表《致同学们》公开信。此信由他亲自写就,许多过去学习生活的经历更是第一次透露,完全是真情流露。
(一)材料呈现
全信以“抱歉”开头,以“致以歉意”收尾。林建华在信中坦言自已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此信发出后,大批北大师生、校友乃至社会人士都在称赞林建华的真实、坦诚。但是社会负面舆论继续发酵,许多人对此事仍然议论纷纷。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明确提炼出你的观点。
(二)不同看法
(1)日常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总是懒得去认真查字典,心中随便念一个读音,就一晃而过了。相信有这种阅读习惯的不止一人。
(2)作为北大校长,确实不应该犯这样一个低级错误。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已经犯错,能够坦然承认,直面批评,也不失为一种勇敢的表现。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许多大麻烦都是因小细节引起的。学习中有一处不求甚解,某一天就可能犯下大错误;工作中有一丝疏忽大意,某一天就可能引发大事故。
…………
(三)提炼观点
(1)要“求甚解”。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坦然面对错误,才能取得进步。
(4)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5)加强个人修养,勿因小节影响大局。
(四)活动小结
观点的要求是:
观点明确,态度鲜明;
观点具体,避免空泛;
观点简洁,语言凝练。
四、写作指导 突破“观点明确”
按要求选定观点,完成写作实践一、二(课本第38—39页)。
1.技法指导
初写议论文,先列写作提纲。提纲包括如下内容:
(1)选定观点 (2)寻找论据
(3)确定论证方法 (4)构思文章结构
2.列写提纲
好奇,指的是对未知发生兴趣,感到新奇。有人对宇宙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着迷地仰望星空,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反复阅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去追寻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促使你发现未知的精彩,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阅读下面论及“好奇”的语句, 从表达观点是否清楚的角度进行判断、评价,然后选定其中的一个观点,列出你的作文提纲。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有时被毁灭在所谓规范统一、无个性差异的教育之中。
◎好奇,有健康与不健康、有价值与无价值之分,还有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当然这些区分和差异不太明显。
◎好奇,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引人探究复杂的未知领域,但也有可能使人在探究过程中因太执着而迷失自我。
阅读“写作实践一”,根据提示选定一个观点,列出写作提纲。
列出提纲
观点鲜明 语言简洁
提出
问题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解决
问题
分析
问题
发出呼吁
表明态度
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好奇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需要好奇
我选的观点是: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观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论证:
得出结论:
有了好奇,才能进步。
有了好奇,才有所发现。
有了好奇,才有所发明。
列出提纲
写作提纲
论据充分、合理
只有永远保持好奇,人类才会进步, 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我选的观点是: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引论:
本论:
得出结论:
(1)具体论述好奇心,明确在我们生活中为什么需要好奇心。
(2)列举牛顿由苹果落地产生好奇由此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事例,论证好奇心的作用。
(3)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好奇心在探索真理方面的作用。
列出提纲
写作提纲
发出呼吁:我们应该有一颗好奇心。
开门见山,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中心论点: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开头:
提出问题——
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
中间:
分析问题——
从三个层面具体论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
好奇心是发现真理的原动力。举牛顿等人的事例加以论证。
第二层:
好奇心为什么有助于人们发现真理。道理论证。
第三层:
好奇并不必然带来真理的发现。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
结尾:
解决问题——
照应论点,得出结论。
列出提纲
写作提纲
分论点2
分论点1
真理的发现始于好奇心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心是推动人们发现真理的原动力。有人说:“真理世界就像一片汪洋的大海,而我只是一个好奇的孩子,偶尔拾起一两块美丽的贝壳。”只有时刻保持好奇心,我们才有可能发现真理。是好奇心让牛顿从革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是好奇心,让哥伦布选择远航,环游世界;是好奇心,让达尔文不俱批判,坚持完成他的《物种起源》;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畏失败与挫折,成为发明大王。
为什么好奇心能推动人们发现真理呢 因为有了好奇心,人们就会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上下而求索”的热情,
3.范文欣赏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照应标题,回应论点
分论点3
点燃起思维的火焰再经过持之以恒的探索,最终收获行为的果实。
不过,好奇并不必然带来真理的发现。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方向、必要的基础和不的努力,即使你对苹果落地也感到好寺仍然发现不了真理。如果你对吸毒产生好奇,你不仅发现不了真理,还将陷入图圄
保持好奇心,用好好奇心,以好奇的目光去审视世间的万物,你将一步步接近真理!
3.范文欣赏
点评:本文紧扣中心论点进行阐述,尽管篇幅不长,但论证思路清新,论证过程严密,论据丰富,令人信服。
4.活动总结
总体来说,作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完整。
具体来说,(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观点鲜明。(2)引用名言、名人事例论证,论据充分。(3)结尾呼应标题,照应论点。
阅读“写作实践三”内容及要求,然后完成写作
作业布置
题目: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提示:
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
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力争做到有理有据。
板书设计
观点明确,态度鲜明
观点具体,避免空泛
观点简洁,语言凝练
观点要明确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