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四时美景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1
2
体味诗歌意境,感受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3
本诗选自《全唐诗》。诗人家住洛阳,先天年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此时湖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
夯实基础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现存曲作130首,被称为“秋思之祖”。他还是杰出的戏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
作者介绍
1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的套语,跟诗的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剧曲;二是散曲。散曲分为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和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两种。
小令,又叫“叶儿”,是一种短小单支的曲子。
每首各自为韵,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这首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
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夯实基础
文学常识
2
朗读指导
1
划分诵读节奏。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朗读指导
2
整体感知大意。
大意: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品读赏析
1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渲染了凄清、悲凉、感伤的氛围。
品读赏析
2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
明确:
这一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斑驳沧桑的藤蔓,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此起彼伏,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独具匠心,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通过巧妙的融合与组合,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烘托出一派萧瑟荒凉的秋色意境。
品读赏析
3
思考:“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作用何在?
明确:
诗人的笔触巧妙一转,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幽远宁静的画面。溪水潺潺,其上横跨着一座别致的小桥。桥下,溪水悠然流淌,岸边,几户人家静谧而居。家家户户飘出缕缕炊烟,弥漫在空气中,带着家的温馨与暖意。虽然人家简陋清贫,却洋溢着亲人团聚的欢声笑语,透露出一种朴素而深沉的幸福。这种幸福,照亮了游子心中对宁静温馨家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与无奈。
“小桥”“流水”“人家”,这三个看似平凡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却融合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引发了游子对“家”的深深眷恋,烘托出深沉与真挚的思家之情。
明确:
“古道”即古老的道路,年代感扑面而来,鲜少有人涉足,体现漂泊之久和路途孤寂。“西风”,则是秋日里特有的伤感符号,它低吟着属于这个季节的旋律,带着几分凄切与惆怅。“瘦”,给人疲惫而又无力前行的韵味,“瘦马”说明这匹马走过了很多路,历经风霜,如今形单影只,已垂垂老矣。通过这组景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前行,给人一种荒凉、凄清、孤独之感。
品读赏析
4
赏析“古道西风瘦马”。
品读赏析
5
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品读赏析
6
有人说,这个“断肠人”就是诗人自己,那么诗人为何如此伤心?结合诗人经历理解“天涯断肠人”。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重用,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知人论世:
品读赏析
明确:
在这首小令中,我们不仅读到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惆怅之情,也深入地感受到了他仕途坎坷、孤独落寞的人生际遇。通过深入解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在异乡漂泊的孤独身影,感受到了他心中那份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挣扎。
分析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拓展提升
1
言简意丰。
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仅用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又巧妙表现出各自的特征,营造了氛围,和谐匀称。
分析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拓展提升
2
对比映衬。
动静结合:“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
景物烘托: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西风”“古道”烘托出道路苍凉。
感情对照: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
分析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拓展提升
3
情景交融。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总结新课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语言精练确切,富有特色。虽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写了一系列景物,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字字血,声声泪,荡气回肠,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诗情浓郁,意境凄冷悲寂。
1.背诵并默写《天净沙·秋思》,拓展阅读其他的小令作品,感受小令的魅力。
2.假设你是马致远,在来年的暮春时分,又会借助哪些富有诗意的物象和画面来描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马致远的口吻来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
布置作业
信而见疏,愤而投江的屈原;
苟活忍辱,只为著书立说的司马迁;
壮志难酬,早生华发的苏轼;
以生活为炉,以苦痛为炭的曹雪芹……
拓展延伸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