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义务教育学校2025年春季学期学生发展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共50分)
1.据图可知,大运河的开通(
A.使长安成为了国际文化中d
B.扩展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
C.削弱丝绸之路贸易功能
D.促进国内、外经济交流
2.郑从金在《从精英循环的角度看科举
制度的历史功用》一文中写道:“科
举不重门第,对于有志于仕途者,均
陆上丝绸之路一海上丝绸之路山山山大运河
给予应试机会,这为出身贫寒者跨入
上层社会,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他认为科举制度(
A.保证了官吏廉正B.促进了选拔公平C.丰富了考试内容D.推动了教育发展
3.唐太宗即位后,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
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材料说明唐太宗(
A.提倡节俭
B.虚心纳谏
C.重视生产
D轻徭薄赋
4,三省六部制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下诏书,也不能直接指挥全国。三省
在制度上对皇权加以制约,避免了君主独裁造成的失误。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有效地牵制了相权
B.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C.有效地保证了皇权
D.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5.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三幅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唐朝的(
敦煌共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开元通宝
A.陶器生产技术B.海外贸易发达
C.农业产量极高
D.社会经济繁荣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6.《农政全书·农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以一犁
用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材料中所描述的农具是(
A.简车
B.曲辕犁
C.水排
D.翻车
7.下表反映了907一960年的政权更迭,这种局面的实质是(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建立者
朱温
李存瑁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称帝前身份
唐朝节度使
唐朝晋王
后唐节度使
后晋节度使
后汉节度使
A.阶级矛盾尖锐
B.宦官专权的结果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的延续
8.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经线
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经线的长度约为20037千米,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
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唐朝时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是(
A.唐玄宗
B.孙思邈
C.僧一行
D.颜真卿
9.欧阳修的《归田录》里讲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余杭人,很喜欢吃螃蟹。他
曾请求外任,想到外州当个知州。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蟹、无通
判处,则可矣”,成为一时之笑谈。通判让人避之是因为()
A.掌握地方的军权
B.控制地方财政大权
C.负责考核知州
D.监督并分知州权力
1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改革家。为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消除官僚和大地主隐
瞒土地、逃脱赋税现象的发生,他采取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11.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下面四幅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西夏
金
西夏
辽
金
南宋
南宋
北宋
北宋
A.
B
D
12.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趋同性逐渐加强。元朝建立之后,进入中原
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称为汉人,正体现了这种趋同性。材料说明了这一时期()
A.各族间实现长久和平
B.社会经济繁荣
C.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D.中外交流频繁
13.从《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到南宋时流传的“苏
湖熟,天下足”,这表明了江南地区(
A.商业贸易发展超过前代
B.自然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C.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
D.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4.与北宋相比,南宋山水画的重心从峭拔雄浑的山移到柔媚委婉的水;从“秋水共长天
一色”移成画面的留白,表现为“一角”“半边”。这折射出(
A.崇文抑武的方针B.南宋的偏安
C.女真族的崛起
D.宋朝文化昌盛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