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规律。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能根据溶液的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
4.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5.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及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及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准备
白醋、肥皂水、食盐水、洁厕灵、炉具清洁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试管、胶头滴管、白瓷板(或玻璃片)、pH试纸、玻璃棒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酸性”“碱性”并不陌生,你知道哪些物质有“酸性”或“碱性”吗?
【学生活动】食醋有酸性,肥皂水有碱性等。
【教师活动】许多溶液都具有酸性或碱性,那么,如何认识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呢?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溶液酸碱性检验方法的探究热情。
新知探究
一、酸碱指示剂
【教师活动】我们曾经做过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实验。石蕊和酚酞属于酸碱指示剂。那么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呢?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
【教师活动】讲解:
1.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能发生明显颜色变化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2.实验室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在初中阶段,我们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石蕊和酚酞。
【deepseek】石蕊和酚酞
提出问题: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有怎样的变色规律呢?
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将4支试管分成两组,向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和肥皂水。然后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内容。
【教师活动】注意避免以下错误表述:紫色石蕊溶液能使酸性溶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不能使酸性溶液变色;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溶液能使碱性溶液变成红色。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能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变色的是指示剂。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与归纳,知道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的变色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实验与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活动】回顾九年级上册的两个实验“将分别装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两个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几分钟后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先喷水,再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的现象”。提出问题:氨水和碳酸分别具有酸性还是碱性?
【学生活动】氨水具有碱性,碳酸具有酸性。
【教师活动】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显酸性)和炉具清洁剂(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显碱性),你能设计实验区分它们吗?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由学生代表展示现象并说明。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感受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活动】介绍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慎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花的花瓣上,喜爱花的他马上进行冲洗,一会儿却发现紫色的花瓣变红了。惊奇的他没有放过这一偶然的发现,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和思考。结果发现,许多种花瓣的浸出液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都能变色,其中变色效果最好的是石蕊,这就是最早使用的酸碱指示剂。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设计意图】通过认真听讲与思考,经历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过程,学习化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pH
【教师活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吃葡萄、柠檬、苹果、橙子等水果时,会感到它们都是酸的,但酸的程度不同。你能给葡萄、柠檬、苹果、橙子的酸性强弱排序吗?你是怎么作出判断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观点。
【教师活动】你的感知是否准确?除了品尝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比较它们的酸性强弱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设计意图】将学生在生活中对酸的感知经验转化为对酸性强弱的认识,进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兴趣。
【教师活动】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精确地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怎样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叫溶液的酸碱度,对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稀溶液,其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为0~14。注意,pH是在常温下,对稀溶液的酸碱度进行测定得到的。
怎样测定溶液的pH并根据溶液的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怎样测定溶液的pH。粗略测定溶液的pH可以用pH试纸,测得的pH为整数;较精确测定溶液的pH可以用酸度计(又叫pH计)。
演示并讲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1.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2.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到pH试纸上。(提醒学生注意:不能将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否则会导致待测溶液被污染。)3.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通过简单的练习,学会读数。)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认识酸碱度,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为接下来的探究实验奠定基础。
【教师活动】过渡:学会了测定溶液的pH,下面我们就能通过测定已知酸碱性的溶液来探究溶液的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实验10-2,分别测定白醋、食盐水、肥皂水的pH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内容。
【教师活动】点评并总结:
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表示溶液的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的pH=7;
碱性溶液的pH>7,pH越大,表示溶液的碱性越强。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知道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练习pH试纸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准备并带到课堂上的一些物质)的pH。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完成“学习任务四”中的内容,由小组代表交流成果。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补充身边一些物质的pH。
【设计意图】进一步练习pH试纸的使用方法,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体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教师活动】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对于生产、生活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溶液的酸碱度在哪些领域有重要的意义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63页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五”中的内容。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
1.人体健康领域: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2.化工生产领域:许多反应都必须在一定pH范围的溶液里进行。
3.农业生产领域: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pH<4的酸性土壤或pH>8的碱性土壤,一般需要经过改良才适于种植。
4.环境监测领域:正常雨水的pH≈5.6,酸雨的pH<5.6,监测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展示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拓展说明:人体体质没有酸碱性之分,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相对稳定,一般不受饮食的影响。
【设计意图】体会溶液的酸碱度对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比较深刻地感受“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课堂小结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酸碱指示剂的概念、用途,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的变色规律,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pH和溶液酸碱性及其强弱的关系以及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探究、讨论、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