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大跃进”你知道吗? 我们东莞本地人很多亲戚在香港,每逢清明节就有很多港人回乡祭祖,“据罗湖口岸统计, 4月5日截止11点就有接近6万港人回乡”其中大部分是回东莞,这些人很多是60年代去香港的,他们为什么在那个时候去呢?他们当时为什么要去香港呢?
“大跃进”?一、“美好”的愿望:总路线的提出
多好快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超英赶美二、疯狂的岁月:“大跃进”运动“当时’全民大炼钢铁’,男女老少都要去,我跟小孩白天黑夜都守着炉子吃睡在那,男人去砍树,地里很多番薯没有挖回来,春粮都没得闲(没空)种。那时连煮饭的铁锅、种田用的锄头也要交到了铁厂里,我的嫁妆有个花脸盆都交了。山上的大树为烧炭几乎都砍光了。” 老百姓口中的“大跃进”口述人:罗财福(女,1935年出生,广东东莞市塘厦莲湖村人)
采访人:塘厦初级中学部分师生
口述时间:2014年3月29日
采访地点:罗财福家中北京居民将自家金属用品拿去炼钢大跃进时大量砍伐树木河北省徐水县在大跃进时代修建的土高炉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忽如一夜春风至土炉如笋冒出来” 大炼钢铁小学生做煤球
支持炼钢铁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1070万吨高指标工业:大炼钢铁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
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那时候报喜呢,是很常见的,我们生产队一亩田产了三四百斤谷,就报一千多斤,在路上遇到隔壁队队长报两千斤,赶紧写过了(重写),写两千五,写少了要开会被批啊,要反思,要开夜工(加班),大家都这样,不要做最少那个。口述人:刘带章(女,1934年出生,广东东莞市塘厦莲湖村人)
采访人:塘厦初级中学部分师生
口述时间:2014年3月29日
采访地点:刘带章家中老百姓口中的“大跃进”大跃进时的报纸湖北幸福社十一
亩亩产3215斤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农业: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201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亩产才988.1公斤浮夸风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饥荒三、失落的后果:经验教训自然灾害60年代东莞的逃港现象 1960年12月26日,县委发出制止偷渡外逃的指示,是年,偷渡外逃香港的情况严重,人数比1959年增加9.1倍,共有11000多人。
1962年5月5日,出现盲目外流(香港)高潮。从塘厦、凤岗公社开始,扩大到十多个公社。形成一种公开的集体行为。至11日,外流群众月4000余人。12日至16日,激增至8800余人。县委于18日将这种情况报告地委和省委。
------《东莞市志》失误的原因:吸取的教训: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且学且分析谢谢!东莞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评选参评作品登记表
附件2:
东莞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大跃进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科 □年级:初二年级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所属章节:第二单元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录制工具和方法
视频录像软件(屏幕录像专家共享版 +PPT软件)屏幕录制法
设计思路
该作品先用清明节港人回乡祭祖这个身边的生活现象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开始新课,通过两次真实的人物访谈,让亲身经历大跃进的老百姓讲述关于大炼钢和农业浮夸的具体细节、具体生活状况折射出大跃进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加上《东莞市志》客观数据和具体的记载,让学生有非常真切的,深刻的感性认识,最后分析误在哪?就容易上升理性认识,深入分析大跃进失误的原因和教训,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失误表现,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思考,由浅入深地理解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分析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认识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跃进”发动的原因以及出现的严重失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每逢清明节就有大批的港人回乡祭祖说起,为什么这么多祖籍是东莞的人现在在香港生活?他们是什么时候去香港的?为什么要去香港?
一、“美好”的愿望:总路线的提出
1、解释“大跃进”的概念:打就是步子大,跃就是速度快,进就是一直往前也就是说很快地前进,让学生有初步的概念认识。
2、说明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指出总路线的问题所在。
二、疯狂的岁月:“大跃进”运动
(一)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
1、展示《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说明超英赶美目标的提出。当时小孩的名字很多叫“超英”“赶美”,是时代的烙印。
2、亲历“大跃进”的人口述大炼钢的历史,通过访谈地形式采集相关信息,整合归纳,体现当时的生活细节,通过细节反映出大炼钢时期目标的不符合生产力水平,急于求成的特点。在展现口述史料过程中,教师加以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
3、展示具体的图片(把铁器拿去炼钢、砍伐树木、小土群、铁疙瘩,小学生制作煤球支持炼钢等)重温当时炼钢的场景,让学生有直观得感受。
4、通过数据和图表说明大炼钢的失误,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国家统计局估算,1958年土法炼钢亏损达50亿元,财政上花费了大量补贴。森林等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发甚至严重破坏。
5、展示东莞大炼钢时期的具体数据。
(二)以农为纲,各地大浮夸
1、亲历“大跃进”的人口述农业浮夸的历史,用现身说法来还原历史,通过报数随时更改这个细节体现当时亩产多少是非常随意和虚假的。
2、展示农业浮夸的图片,说明浮夸的严重性。
3、展示具体数据,数据与今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亩产做对比
说明虚报农业产量的夸张性。
4、讲述给水稻田浇灌狗肉汤,注射葡萄糖,“扇苗通风”等很多荒唐的说法,通过细节说明浮夸各种不合理,不符合客观规律。
三、失落的后果:经验教训
1、数据分析大跃进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饥荒。
2、展示逃港现象的具体数据,说明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
3、分析失误的原因几经验教训。
教学反思
在导入处从学生身边的现象谈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后讲完该内容,通过《东莞市志》具体史料说明,前后呼应,让学生对身边的现象有更深刻的从历史角度的理解。
本作品细节展示比较多,例如,小孩的名字叫超英赶美,拆文物、墓碑建高炉、浇灌狗肉汤钟水稻等,注重用细节反映历史现象。
3、本次微课准备大跃进的材料很多,取舍有价值适合上课符合初二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是关键,这个内容我们老师理解了都懂,不知道学生会有哪些疑问,所以我直接带学生去采访大跃进亲历者,从学生的提问当中我一方面掌握学情一方面收集材料,但是本次作品体现采访的内容不多,仍然需要挖掘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