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七: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8讲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生物学(人教版)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概念七: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8讲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生物学(人教版)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6 17:09:33

文档简介

第38讲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考情分析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024·山东卷,7;2024·北京卷,9;2024·湖南卷,2;2023·江苏卷,11;2023·海南卷,12;2022·湖南卷,11;2022·江苏卷,22;2022·北京卷,10;2022·辽宁卷,7
2.特异性免疫 2024·黑吉辽卷,17;2024·甘肃卷,11;2024·广东卷,17;2024·安徽卷,8;2023·广东卷,14、19;2023·新课标卷,3;2023·重庆卷,18;2023·天津卷,2;2022·广东卷,17;2022·北京卷,20;2022·湖北卷,15;2022·全国甲卷,30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INCLUDEPICTURE"核心要点再研.tif" INCLUDEPICTURE "../../核心要点再研.tif" \* MERGEFORMAT
1.免疫系统的组成
INCLUDEPICTURE"C311-.TIF" INCLUDEPICTURE "../../C311-.TIF" \* MERGEFORMAT
(1)免疫细胞
①种类
INCLUDEPICTURE"SW571-.tif" INCLUDEPICTURE "../../SW571-.tif" \* MERGEFORMAT
②抗原呈递细胞
INCLUDEPICTURE"SW572-.tif" INCLUDEPICTURE "../../SW572-.tif" \* MERGEFORMAT
(2)三种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
INCLUDEPICTURE"SW573.tif" INCLUDEPICTURE "../../SW573.tif" \* MERGEFORMAT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INCLUDEPICTURE"C314-.TIF" INCLUDEPICTURE "../../C3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名师解读.tif" INCLUDEPICTURE "../../名师解读.tif" \* MERGEFORMAT
①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②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INCLUDEPICTURE"C315-.TIF" INCLUDEPICTURE "../../C3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考点速览.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速览.tif" \* MERGEFORMAT
(1)树突状细胞识别乙型肝炎病毒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2024·山东卷,7A)(  )
(2)APC(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2024·湖南卷,2D)(  )
(3)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2023·江苏卷,11B)(  )
(4)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2023·全国新课标卷,3C)(  )
(5)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免疫自稳。(2022·北京卷,10B)(  )
(6)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2021·山东卷,18B)(  )
(7)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2020·全国卷Ⅲ,4C)(  )
INCLUDEPICTURE"典型例题深研.tif" INCLUDEPICTURE "../../典型例题深研.tif" \* MERGEFORMAT
考向1 根据免疫系统的组成,考查生命观念
1.(2024·湖南卷,2)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2.(2023·江苏卷,11)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
考向2 围绕免疫系统的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3.(2025·湖南郴州模拟)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了肠道机械屏障。肠道上皮内的淋巴细胞和Peyers淋巴结等构成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能够抵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研究发现,射线会使肠道黏膜受损,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slgA)含量下降,肠源性感染加重。用白细胞介素-4(IL-4)治疗后,slgA含量明显升高,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肠道机械屏障是阻挡病原体入侵的第二道防线
B.产生slgA的浆细胞只能由一种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C.slgA、IL-4等所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射线可能导致了黏膜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
INCLUDEPICTURE"核心要点再研.tif" INCLUDEPICTURE "../../核心要点再研.tif" \* MERGEFORMAT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INCLUDEPICTURE"C317.TIF" INCLUDEPICTURE "../../C317.TIF" \* MERGEFORMAT
2.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作战”
(1)图解
INCLUDEPICTURE"C318-.TIF" INCLUDEPICTURE "../../C318-.TIF" \* MERGEFORMAT
(2)B细胞活化的条件
INCLUDEPICTURE"C319.TIF" INCLUDEPICTURE "../../C319.TIF" \* MERGEFORMAT
提醒 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3.细胞免疫——靠T细胞接触靶细胞“作战”
INCLUDEPICTURE"C320-.TIF" INCLUDEPICTURE "../../C32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名师解读.tif" INCLUDEPICTURE "../../名师解读.tif" \* MERGEFORMAT
①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靶细胞表面分子(信号)的刺激、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刺激。
②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后,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进一步作用来清除抗原。
③若靶细胞遭病原体伤害致死,则属于细胞坏死。   
4.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________。
(2)二次免疫反应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________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效应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INCLUDEPICTURE"C322-.TIF" INCLUDEPICTURE "../../C322-.TIF" \* MERGEFORMAT
提醒 通过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INCLUDEPICTURE"考点速览.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速览.tif" \* MERGEFORMAT
(1)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2024·甘肃卷,11A)(  )
(2)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2024·山东卷,7B)(  )
(3)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2023·广东卷,14C)(  )
(4)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2023·新课标卷,3)(  )
(5)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2023·湖南卷,11C)(  )
INCLUDEPICTURE"典型例题深研.tif" INCLUDEPICTURE "../../典型例题深研.tif" \* MERGEFORMAT
考向1 围绕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科学思维
1.(2024·安徽卷,8)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
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
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
2.(2023·新课标卷,3)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
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2025·八省联考陕西卷,7)甲型流感病毒(IAV)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膜内陷脱落形成囊泡,进入宿主细胞,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人体可能出现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IAV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IAV和细胞因子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信号,激活B细胞
C.细胞因子可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产热增加
D.接种IAV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B细胞
考向2 围绕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的比较,考查科学思维
4.(2022·全国甲卷,30)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C331.TIF" INCLUDEPICTURE "../../C331.TIF" \* MERGEFORMAT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
5.(2024·重庆卷,14)某些树突状细胞可迁移到抗原所在部位,特异性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增殖后大部分形成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树突状细胞。为验证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研究人员用3种不同品系的小鼠(同一品系小鼠具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24GT182.tif" INCLUDEPICTURE "../../24GT182.tif" \* MERGEFORMAT
A.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抗原呈递功能增强
B.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
C.Ⅱ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胞与Ⅰ组相近
D.Ⅱ组和Ⅲ组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胞
INCLUDEPICTURE"关键真题必刷.tif" INCLUDEPICTURE "../../关键真题必刷.tif" \* MERGEFORMAT 1.(2024·北京卷,9)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2.(2024·甘肃卷,11)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3.(2024·山东卷,7)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HBV与肝细胞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胞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释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24GT35.tif" INCLUDEPICTURE "../../24GT35.tif" \* MERGEFORMAT
A.树突状细胞识别HBV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
B.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
C.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
D.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4.(2024·海南卷,11)细胞因子作为免疫活性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是一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疾病的细胞因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因子与神经递质、激素都属于信号分子,它们的受体结构相同
B.细胞因子能促进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分裂、分化
C.Ⅰ型干扰素可用于治疗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
D.干扰素、抗体、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三者发挥相同的免疫作用
5.(2024·广东卷,17)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的PD-1结合能抑制CTL的免疫活性,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L1和PD-1的结合,可恢复CTL的活性,用于肿瘤治疗。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者以黑色素瘤模型小鼠为材料,开展该疗法与化疗的联合治疗研究。部分结果见图。
INCLUDEPICTURE"24GT94.tif" INCLUDEPICTURE "../../24GT94.tif" \* MERGEFORMAT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________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佳,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吸引某类细胞靠近的细胞因子CXCL1。为使CTL响应此信号,可在CTL中导入________________基因后再将其回输小鼠体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应定位于CTL的________________(答位置)且基因导入后不影响CTL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某兴趣小组基于现有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思路提出了两种药物设计方案。方案一:将化疗药物与PD-L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方案二:将化疗药物与PD-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一”或“二”)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情境·探究·长句.tif" INCLUDEPICTURE "../../情境·探究·长句.tif" \* MERGEFORMAT
Calcein-AM荧光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
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的重要方法,Calcein-AM荧光法可用于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其原理是Calcein-AM是一种活细胞荧光染色试剂,其本身无荧光,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后,酯酶将其水解为绿色荧光物质。甲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流程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INCLUDEPICTURE"SW576.tif" INCLUDEPICTURE "../../SW576.tif" \* MERGEFORMAT
(1)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些抗原刺激不会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加入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培养4小时后,细胞培养液中能检测到一定强度的荧光,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每隔2 h取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的上清液测定其荧光值,连续检测24 h,发现随染色时间延长,上清液中的荧光值逐渐增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甲组同学的实验更严谨,请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以排除上述因素对细胞培养液中荧光强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第38讲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
考点一
核心要点·再研
1.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 骨髓 胸腺 胸腺 骨髓 免疫 细胞因子 (1)①辅助性T细胞 吞噬、呈递 呈递 ②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2.(1)溶菌酶 (2)抗原性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突变的细胞
考点速览
(1)× 提示 树突状细胞识别乙型肝炎病毒后可对其进行摄取和加工处理,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2)× 提示 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3)× 提示 病原体表面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当相同病原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不同时,分泌产生的抗体也不同。
(4)× 提示 B细胞也能呈递抗原。
(5)× 提示 清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免疫防护作用为免疫防御。
(6)× 提示 细胞毒性T细胞是通过诱导靶细胞裂解,暴露抗原来抵抗病毒,不同于吞噬细胞。
(7)× 提示 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分子。
典型例题·深研
1.D [抗原呈递细胞(APC)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A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依赖溶酶体对病原体进行处理,故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B正确;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身物质或结构,进而引起组织损伤,C正确;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PC),D错误。]
2.D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布在免疫器官、血液、淋巴液等处,A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不一定相同,C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可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的活化,D正确。]
3.D [肠道机械屏障是阻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产生slgA的浆细胞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也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错误;slgA、IL-4等所有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溶菌酶可以由其他细胞分泌产生,C错误;射线会使肠道黏膜受损,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slgA)含量下降,而用白细胞介素-4(IL-4)治疗后,slgA含量明显升高,T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4,据此可推测,射线可能导致了黏膜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D正确。]
考点二
核心要点·再研
2.(1)抗原呈递 辅助性T
3.细胞毒性 辅助性T 细胞因子
4.(1)记忆 (2)记忆 (3)快速
考点速览
(1)× 提示 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不需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
(2)× 提示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
(3)× 提示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4)× 提示 辅助性T细胞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5)× 提示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典型例题·深研
1.C [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T细胞不参与抗原的摄取、处理和呈递,B错误;若ORFV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少,则容易导致反复感染,C正确;辅助性T细胞在接收APC传递过来的信号后,其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之后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D错误。]
2.B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故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②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并且开始分裂、分化,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因此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一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④正确;某些致病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感染人体时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
3.B [IAV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IAV和B细胞接触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淋巴细胞的第二信号,细胞因子促进了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B错误;题意显示,机体产生细胞因子,人体可能出现发热等症状,据此推测,细胞因子可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产热增加,C正确;接种IAV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B细胞,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D正确。]
4.(1)胸腺 浆细胞 (2)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3)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多次接种
解析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其中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只有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3)记忆细胞可以在病毒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机体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浓度激增。(4)分析图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接种疫苗时可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5.A [由题图可知,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多,A错误;②操作移植丙品系小鼠骨髓作为抗原,故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B正确;由于①中Ⅰ、Ⅱ两组未注射丙品系小鼠肝细胞,Ⅲ组注射丙品系小鼠肝细胞,故Ⅲ组会有识别丙品系小鼠抗原的记忆树突状细胞,Ⅱ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胞与Ⅰ组相近,Ⅲ组的最高,C正确;Ⅱ组和Ⅲ组注射其他品系小鼠肝细胞,故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胞,D正确。]
关键·真题必刷
1.D [流脑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会通过树突状细胞摄取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淋巴细胞结合,同时抗原和B淋巴细胞接触,然后大部分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这属于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没有参与此过程,其参与细胞免疫过程,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A [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需要与靶细胞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刺激,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A错误;抗体是浆细胞分泌产生的分泌蛋白,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并与抗原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发挥抗感染作用,C正确;乙脑疫苗是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D正确。]
3.C [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识别HBV后,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HBV与肝细胞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因此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C正确;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4.C [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受体结构不同,A错误;细胞因子能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B错误;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可用于治疗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C正确;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溶菌酶是一种酶,具有催化作用,能水解细菌细胞壁,同时又作为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具有免疫作用;干扰素(如: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三者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D错误。]
5.(1)联合 该疗法既发挥了化疗药物的作用,也增加了活化的CTL数量 (2)CXCL1受体 (细胞膜)表面 杀伤肿瘤细胞 (3)一 方案一的偶联物既可阻断PD-1与PD-L1结合,恢复CTL的活性,又使化疗药物靶向肿瘤细胞
解析 (1)通过图a分析得出,联合疗法肿瘤体积最小,根据图b分析得出,联合疗法中活化的CTL数量最多,且CTL参与细胞免疫,可以作用于肿瘤细胞,因此综合分析得出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佳。(2)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CXCL1吸引某类细胞靠近,在CTL中导入CXCL1受体基因,该基因表达后,表达产物应定位于CTL的(细胞膜)表面,且不影响CTL裂解靶细胞的能力,这样可以增大CTL与肿瘤细胞接近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3)将化疗药物与PD-L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该抗体会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恢复CTL的活性,又把药物定向地带到靶细胞所在的位置,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情境·探究·长句
(1)细胞因子和靶细胞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某些抗原不会侵染宿主细胞,不会引发机体发生细胞免疫 (2)培养液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从而释放小鼠细胞内的绿色荧光物质 (3)Calcein-AM染色时间会影响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 从生理状态相同的未免疫小鼠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与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共同培养,其他条件均与甲组相同,4 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
解析 (1)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在细胞因子和靶细胞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某些抗原刺激不会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原因是某些抗原不会侵染宿主细胞,不会引发机体发生细胞免疫。(2)根据题意“Calcein-AM荧光法可用于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其原理是Calcein-AM是一种活细胞荧光染色试剂,其本身无荧光,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后,酯酶将其水解为绿色荧光物质”,可知该实验中,加入用Calcein-AM染色的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培养4小时后,细胞培养液中能检测到一定强度的荧光,原因是培养液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从而释放小鼠细胞内的绿色荧光物质。(3)据题述分析可知,随Calcein-AM染色时间的延长,上清液中的荧光值逐渐增大,说明随Calcein-AM染色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物质会从小鼠细胞中自发释放,且随染色时间延长释放增多,即Calcein-AM染色时间会影响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为排除染色时间对细胞培养液中荧光强度的影响,可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从生理状态相同的未免疫小鼠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与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共同培养,其他条件均与甲组相同,4 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以进行校正。(共66张PPT)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
第 38 讲
课标 要求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考情 分析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024·山东卷,7;2024·北京卷,9;2024·湖南卷,2;2023·江苏卷,11;2023·海南卷,12;2022·湖南卷,11;2022·江苏卷,22;2022·北京卷,10;2022·辽宁卷,7
2.特异性免疫 2024·黑吉辽卷,17;2024·甘肃卷,11;2024·广东卷,17;2024·安徽卷,8;2023·广东卷,14、19;2023·新课标卷,3;2023·重庆卷,18;2023·天津卷,2;2022·广东卷,17;2022·北京卷,20;2022·湖北卷,15;2022·全国甲卷,30
1
目 录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4
特异性免疫
关键 · 真题必刷
3
情境 · 探究 · 长句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核心要点·再研
典型例题·深研
1.免疫系统的组成
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
骨髓
胸腺
胸腺
骨髓
免疫
细胞因子
(1)免疫细胞
①种类
辅助性T细胞
吞噬、呈递
呈递
②抗原呈递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2)三种免疫活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溶菌酶
①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②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抗原性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突变的细胞
(1)树突状细胞识别乙型肝炎病毒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2024·山东卷,7A)( )
提示 树突状细胞识别乙型肝炎病毒后可对其进行摄取和加工处理,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2)APC(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2024·湖南卷,2D)( )
提示 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
(3)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2023·江苏卷,11B)( )
提示 病原体表面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当相同病原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不同时,分泌产生的抗体也不同。
(4)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2023·全国新课标卷,3C)( )
提示 B细胞也能呈递抗原。
×
×
(5)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免疫自稳。(2022·北京卷,10B)( )
提示 清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免疫防护作用为免疫防御。
(6)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2021·山东卷,18B)( )
提示 细胞毒性T细胞是通过诱导靶细胞裂解,暴露抗原来抵抗病毒,不同于吞噬细胞。
(7)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2020·全国卷Ⅲ,4C)( )
提示 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分子。
×
×
×
考向1 根据免疫系统的组成,考查生命观念
1.(2024·湖南卷,2)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D
解析 抗原呈递细胞(APC)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A正确;
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依赖溶酶体对病原体进行处理,故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B正确;
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身物质或结构,进而引起组织损伤,C正确;
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PC),D错误。
2.(2023·江苏卷,11)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
D
解析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布在免疫器官、血液、淋巴液等处,A错误;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
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不一定相同,C错误;
抗原呈递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可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的活化,D正确。
考向2 围绕免疫系统的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3.(2025·湖南郴州模拟)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了肠道机械屏障。肠道上皮内的淋巴细胞和Peyers淋巴结等构成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能够抵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研究发现,射线会使肠道黏膜受损,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slgA)含量下降,肠源性感染加重。用白细胞介素-4(IL-4)治疗后,slgA含量明显升高,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肠道机械屏障是阻挡病原体入侵的第二道防线
B.产生slgA的浆细胞只能由一种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C.slgA、IL-4等所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射线可能导致了黏膜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
D
解析 肠道机械屏障是阻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产生slgA的浆细胞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也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错误;
slgA、IL-4等所有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溶菌酶可以由其他细胞分泌产生,C错误;
射线会使肠道黏膜受损,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slgA)含量下降,而用白细胞介素-4(IL-4)治疗后,slgA含量明显升高,T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4,据此可推测,射线可能导致了黏膜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D正确。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
核心要点·再研
典型例题·深研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2.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作战”
(1)图解
抗原呈递
辅助性T
(2)B细胞活化的条件
提醒 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3.细胞免疫——靠T细胞接触靶细胞“作战”
细胞毒性
辅助性T
细胞因子
①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靶细胞表面分子(信号)的刺激、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刺激。
②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后,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进一步作用来清除抗原。
③若靶细胞遭病原体伤害致死,则属于细胞坏死。   
4.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______。
(2)二次免疫反应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______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效应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记忆
记忆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提醒 通过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快速
(1)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2024·甘肃卷,11A)( )
提示 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不需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
(2)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2024·山东卷,7B)( )
提示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
(3)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2023·广东卷,14C)( )
提示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
×
×
(4)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2023·新课标卷,3)( )
提示 辅助性T细胞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5)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2023·湖南卷,11C)( )
提示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
×
考向1 围绕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科学思维
1.(2024·安徽卷,8)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
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
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
C
解析 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
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T细胞不参与抗原的摄取、处理和呈递,B错误;
若ORFV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少,则容易导致反复感染,C正确;
辅助性T细胞在接收APC传递过来的信号后,其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之后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D错误。
2.(2023·新课标卷,3)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
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B
解析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故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②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并且开始分裂、分化,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因此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一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④正确;某些致病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感染人体时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
3.(2025·八省联考陕西卷,7)甲型流感病毒(IAV)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膜内陷脱落形成囊泡,进入宿主细胞,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人体可能出现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IAV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IAV和细胞因子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信号,激活B细胞
C.细胞因子可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产热增加
D.接种IAV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B细胞
B
解析 IAV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IAV和B细胞接触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淋巴细胞的第二信号,细胞因子促进了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B错误;
题意显示,机体产生细胞因子,人体可能出现发热等症状,据此推测,细胞因子可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产热增加,C正确;
接种IAV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B细胞,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D正确。
考向2 围绕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的比较,考查科学思维
4.(2022·全国甲卷,30)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
胸腺
浆细胞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
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多次接种
解析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其中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只有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3)记忆细胞可以在病毒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机体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浓度激增。
(4)分析图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接种疫苗时可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5.(2024·重庆卷,14)某些树突状细胞可迁移到抗原所在部位,特异性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增殖后大部分形成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树突状细胞。为验证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研究人员用3种不同品系的小鼠(同一品系小鼠具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抗原呈递功能增强
B.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
C.Ⅱ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胞与Ⅰ组相近
D.Ⅱ组和Ⅲ组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胞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多,A错误;
②操作移植丙品系小鼠骨髓作为抗原,故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B正确;
A.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抗原呈递功能增强
B.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
C.Ⅱ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胞与Ⅰ组相近
D.Ⅱ组和Ⅲ组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胞
由于①中Ⅰ、Ⅱ两组未注射丙品系小鼠肝细胞,Ⅲ组注射丙品系小鼠肝细胞,故Ⅲ组会有识别丙品系小鼠抗原的记忆树突状细胞,Ⅱ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胞与Ⅰ组相近,Ⅲ组的最高,C正确;
Ⅱ组和Ⅲ组注射其他品系小鼠肝细胞,故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胞,D正确。
A.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抗原呈递功能增强
B.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
C.Ⅱ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胞与Ⅰ组相近
D.Ⅱ组和Ⅲ组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胞
关键 · 真题必刷
1.(2024·北京卷,9)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解析 流脑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会通过树突状细胞摄取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淋巴细胞结合,同时抗原和B淋巴细胞接触,然后大部分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这属于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没有参与此过程,其参与细胞免疫过程,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D
2.(2024·甘肃卷,11)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A
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需要与靶细胞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刺激,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A错误;
抗体是浆细胞分泌产生的分泌蛋白,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并与抗原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发挥抗感染作用,C正确;
乙脑疫苗是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D正确。
3.(2024·山东卷,7)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HBV与肝细胞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胞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释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树突状细胞识别HBV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
B.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
C.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
D.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识别HBV后,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A错误;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B错误;
由题干信息可知,HBV与肝细胞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因此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C正确;
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A.树突状细胞识别HBV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
B.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
C.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
D.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4.(2024·海南卷,11)细胞因子作为免疫活性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是一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疾病的细胞因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因子与神经递质、激素都属于信号分子,它们的受体结构相同
B.细胞因子能促进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分裂、分化
C.Ⅰ型干扰素可用于治疗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
D.干扰素、抗体、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三者发挥相同的免疫作用
C
解析 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受体结构不同,A错误;
细胞因子能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B错误;
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可用于治疗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C正确;
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溶菌酶是一种酶,具有催化作用,能水解细菌细胞壁,同时又作为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具有免疫作用;干扰素(如: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三者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D错误。
5.(2024·广东卷,17)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的PD-1结合能抑制CTL的免疫活性,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L1和PD-1的结合,可恢复CTL的活性,用于肿瘤治疗。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者以黑色素瘤模型小鼠为材料,开展该疗法与化疗的联合治疗研究。部分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________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佳,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
该疗法既发挥了化疗药物的作用,也增加了活化的CTL数量
(2)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吸引某类细胞靠近的细胞因子CXCL1。为使CTL响应此信号,可在CTL中导入______________基因后再将其回输小鼠体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应定位于CTL的_________________(答位置)且基因导入后不影响CTL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CXCL1受体
(细胞膜)表面
杀伤肿瘤细胞
(3)某兴趣小组基于现有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思路提出了两种药物设计方案。方案一:将化疗药物与PD-L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方案二:将化疗药物与PD-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一”或“二”)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一的偶联物既可阻断PD-1与PD-L1结合,恢复CTL的活性,又使化疗药物靶向肿瘤细胞
解析 (1)通过图a分析得出,联合疗法肿瘤体积最小,根据图b分析得出,联合疗法中活化的CTL数量最多,且CTL参与细胞免疫,可以作用于肿瘤细胞,因此综合分析得出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佳。
(2)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CXCL1吸引某类细胞靠近,在CTL中导入CXCL1受体基因,该基因表达后,表达产物应定位于CTL的(细胞膜)表面,且不影响CTL裂解靶细胞的能力,这样可以增大CTL与肿瘤细胞接近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3)将化疗药物与PD-L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该抗体会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恢复CTL的活性,又把药物定向地带到靶细胞所在的位置,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情境 · 探究 · 长句
Calcein-AM荧光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
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的重要方法,Calcein-AM荧光法可用于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其原理是Calcein-AM是一种活细胞荧光染色试剂,其本身无荧光,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后,酯酶将其水解为绿色荧光物质。甲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流程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
(1)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些抗原刺激不会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因子和靶细胞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某些抗原不会侵染宿主细胞,不会
引发机体发生细胞免疫
(2)该实验中,加入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培养4小时后,细胞培养液中能检测到一定强度的荧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液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从而释放小鼠细胞内的绿色荧光物质
(3)乙组同学每隔2 h取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的上清液测定其荧光值,连续检测24 h,发现随染色时间延长,上清液中的荧光值逐渐增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lcein-AM染色时间会影响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
为使甲组同学的实验更严谨,请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以排除上述因素对细胞培养液中荧光强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从生理状态相同的未免疫小鼠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与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共同培养,其他条件均与甲组相同,4 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
解析 (1)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在细胞因子和靶细胞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某些抗原刺激不会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原因是某些抗原不会侵染宿主细胞,不会引发机体发生细胞免疫。
(2)根据题意“Calcein-AM荧光法可用于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其原理是Calcein-AM是一种活细胞荧光染色试剂,其本身无荧光,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后,酯酶将其水解为绿色荧光物质”,可知该实验中,加入用Calcein-AM染色的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培养4小时后,细胞培养液中能检测到一定强度的荧光,原因是培养液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从而释放小鼠细胞内的绿色荧光物质。
(3)据题述分析可知,随Calcein-AM染色时间的延长,上清液中的荧光值逐渐增大,说明随Calcein-AM染色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物质会从小鼠细胞中自发释放,且随染色时间延长释放增多,即Calcein-AM染色时间会影响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为排除染色时间对细胞培养液中荧光强度的影响,可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从生理状态相同的未免疫小鼠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与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共同培养,其他条件均与甲组相同,4 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以进行校正。   限时练38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A组)
(时间:25分钟 分值:20分)
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对点强化】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2024·辽宁沈阳二中质检)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
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可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
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的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
2.(2023·海南卷,1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
3.(2025·福建宁德期中)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提到:“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意思是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婴幼儿时期,提倡抚触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
B.青少年时期,提倡多喝白开水湿润黏膜,有利于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
C.婴幼儿时期,提倡母乳均衡喂养,有利于免疫活性物质发挥作用
D.青少年时期,提倡不要吃得过饱,有利于脾、胃等免疫器官发挥作用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
4.(2025·安徽合肥联考)在制备抗蛇毒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以引起免疫反应。下列对注入后家兔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反应,蛇毒属于抗原
B.蛇毒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
C.蛇毒直接刺激辅助性T细胞,使之分泌细胞因子
D.B细胞受到相应的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5.(2025·广东深圳调研)抗体是机体抵抗外来感染的关键,其产生受到辅助性T细胞(Th)的调控。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促进细胞质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氧化磷酸化,使转录因子bcl6基因的表达增强,促进分化形成Th。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B细胞在Th辅助下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抗体
B.Th过度活化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
C.AMPK氧化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活性降低
D.二甲双胍间接作用于细胞中的bcl6基因,调控其表达
6.(2025·河北唐山调研)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SW577.tif" INCLUDEPICTURE "../../SW577.tif" \* MERGEFORMAT
A.图中细胞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图中细胞Ⅳ、Ⅵ能迅速增殖分化
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d、e、f和抗体g
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综合提升】
7.(2025·辽宁大连八中期中)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SW578.tif" INCLUDEPICTURE "../../SW578.tif" \* MERGEFORMAT
A.T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图中的T细胞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该过程没有辅助性T细胞参与
D.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
8.(2025·湖北孝感高中质检)下面是有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方式的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表:
实验 输入胸腺淋巴细胞 输入骨髓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实验一 × × - -
实验二 √ × + -
实验三 × √ - +
实验四 √ √ + +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B.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9.(2025·山东青岛期中)为了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均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是(  )T细胞 + - -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 + -
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
B.甲、丙两组未产生抗体的原因都是无APC对其产生作用
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D.第4~10天乙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
10.(2025·山东德州期中)根据流感病毒内部蛋白质种类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流感病毒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分为H1~H18等亚型,NA分为N1~N11等亚型。HA和NA可以随机组合。例如,常见的人流感病毒有H1N1、H3N2等,常见的禽流感病毒有H7N9、H5N1等。流感病毒极易突变,表现为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特别是HA、NA)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1N1表面有不止一种蛋白质,但作为分子标签的物质只有一种
B.H7N9能够感染人类,是因为人类细胞表面有H7N9特异性受体
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引起体液免疫的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
D.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会引起细胞免疫,最后被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消灭
限时练38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A组)
1.B [皮肤和黏膜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进行特异性免疫,A错误;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很多免疫细胞,可阻止和消灭病原体,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细胞,它们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的,D错误。]
2.A [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故调节性T细胞会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树突状细胞可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使其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由题意可知,TAM通过分泌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使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免疫逃逸),C、D错误。]
3.D [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婴幼儿时期,提倡抚触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A正确;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青少年时期,提倡多喝白开水湿润黏膜,有利于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母乳中含有免疫活性物质,婴幼儿时期,提倡母乳均衡喂养,有利于免疫活性物质发挥作用,C正确;免疫器官主要有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等,胃不属于免疫器官,D错误。]
4.D [抗蛇毒血清中含有抗体,制备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蛇毒属于抗原,蛇毒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B错误;蛇毒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错误。]
5.C [AMPK氧化磷酸化,使转录因子bcl6基因的表达增强,说明AMPK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活性升高,C错误;结合题意可知,二甲双胍通过促进细胞质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氧化磷酸化,进而作用于转录因子bcl6基因,调控其表达,D正确。]
6.A [Ⅰ为抗原呈递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Ⅲ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d、e、f为细胞因子,g为抗体,C正确;病毒为胞内寄生物,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才能将病毒彻底消灭,D正确。]
7.D [T细胞攻击癌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免疫,A错误;T细胞参与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癌细胞,该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可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过程,C错误。]
8.B [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A错误;实验一小鼠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B正确;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不是T淋巴细胞,而是B淋巴细胞,C错误;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细胞免疫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发生与B淋巴细胞有关,但不能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D错误。]
9.B
10.B [H1N1表面有不止一种蛋白质,故作为分子标签的物质不是只有一种,A错误;H7N9能够感染人类,是因为人类细胞表面有H7N9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起抗原呈递作用的是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无抗原呈递作用,C错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会引起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释放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被体液中相应抗体识别、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D错误。](共23张PPT)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A组)
限时练38 
(时间:25分钟 分值:20分)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2024·辽宁沈阳二中质检)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
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可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防御功能
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的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
B
解析 皮肤和黏膜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进行特异性免疫,A错误;
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很多免疫细胞,可阻止和消灭病原体,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
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细胞,它们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的,D错误。
2.(2023·海南卷,1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
A
解析 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故调节性T细胞会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
树突状细胞可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使其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
由题意可知,TAM通过分泌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使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免疫逃逸),C、D错误。
3.(2025·福建宁德期中)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提到:“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意思是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婴幼儿时期,提倡抚触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
B.青少年时期,提倡多喝白开水湿润黏膜,有利于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
C.婴幼儿时期,提倡母乳均衡喂养,有利于免疫活性物质发挥作用
D.青少年时期,提倡不要吃得过饱,有利于脾、胃等免疫器官发挥作用
D
解析 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婴幼儿时期,提倡抚触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A正确;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青少年时期,提倡多喝白开水湿润黏膜,有利于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B正确;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母乳中含有免疫活性物质,婴幼儿时期,提倡母乳均衡喂养,有利于免疫活性物质发挥作用,C正确;
免疫器官主要有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等,胃不属于免疫器官,D错误。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
4.(2025·安徽合肥联考)在制备抗蛇毒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以引起免疫反应。下列对注入后家兔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反应,蛇毒属于抗原
B.蛇毒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
C.蛇毒直接刺激辅助性T细胞,使之分泌细胞因子
D.B细胞受到相应的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D
解析 抗蛇毒血清中含有抗体,制备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
蛇毒属于抗原,蛇毒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B错误;
蛇毒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错误。
5.(2025·广东深圳调研)抗体是机体抵抗外来感染的关键,其产生受到辅助性T细胞(Th)的调控。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促进细胞质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氧化磷酸化,使转录因子bcl6基因的表达增强,促进分化形成Th。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B细胞在Th辅助下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抗体
B.Th过度活化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
C.AMPK氧化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活性降低
D.二甲双胍间接作用于细胞中的bcl6基因,调控其表达
C
解析 AMPK氧化磷酸化,使转录因子bcl6基因的表达增强,说明AMPK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活性升高,C错误;
结合题意可知,二甲双胍通过促进细胞质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氧化磷酸化,进而作用于转录因子bcl6基因,调控其表达,D正确。
6.(2025·河北唐山调研)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图中细胞Ⅱ、Ⅲ、Ⅳ、Ⅴ、Ⅵ、Ⅶ
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图中细胞Ⅳ、
Ⅵ能迅速增殖分化
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d、e、f和抗体g
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解析 Ⅰ为抗原呈递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Ⅲ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d、e、f为细胞因子,g为抗体,C正确;
病毒为胞内寄生物,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才能将病毒彻底消灭,D正确。
A.图中细胞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图中细胞Ⅳ、Ⅵ能迅速增殖分化
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d、e、f和抗体g
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7.(2025·辽宁大连八中期中)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T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
异性免疫
C.图中的T细胞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该过程没有辅助性T细胞参与
D.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
解析 T细胞攻击癌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免疫,A错误;
T细胞参与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B错误;
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癌细胞,该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可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过程,C错误。
A.T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图中的T细胞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该过程没有辅助性T细胞参与
D.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
8.(2025·湖北孝感高中质检)下面是有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方式的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表: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B.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B
解析 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A错误;
实验一小鼠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B正确;
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不是T淋巴细胞,而是B淋巴细胞,C错误;
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细胞免疫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发生与B淋巴细胞有关,但不能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D错误。
9.(2025·山东青岛期中)为了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均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是(  )
B
甲 乙 丙
B细胞 + + +
T细胞 + - -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 + -
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
B.甲、丙两组未产生抗体的原因都是无APC对其产生作用
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D.第4~10天乙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
解析 
10.(2025·山东德州期中)根据流感病毒内部蛋白质种类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流感病毒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分为H1~H18等亚型,NA分为N1~N11等亚型。HA和NA可以随机组合。例如,常见的人流感病毒有H1N1、H3N2等,常见的禽流感病毒有H7N9、H5N1等。流感病毒极易突变,表现为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特别是HA、NA)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1N1表面有不止一种蛋白质,但作为分子标签的物质只有一种
B.H7N9能够感染人类,是因为人类细胞表面有H7N9特异性受体
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引起体液免疫的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
D.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会引起细胞免疫,最后被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消灭
B
解析 H1N1表面有不止一种蛋白质,故作为分子标签的物质不是只有一种,A错误;
H7N9能够感染人类,是因为人类细胞表面有H7N9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
体液免疫过程中,起抗原呈递作用的是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无抗原呈递作用,C错误;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会引起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释放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被体液中相应抗体识别、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D错误。限时练38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B组)
(时间:30分钟 分值:40分)
选择题1~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一、选择题
1.(2025·河北唐山一中调研)下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V522.TIF" INCLUDEPICTURE "../../V522.TIF" \* MERGEFORMAT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引起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
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D.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2.(2025·湖北孝感高中调研)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V523.TIF" INCLUDEPICTURE "../../V523.TIF" \* MERGEFORMAT
A.辅助性T细胞通过识别、结合并裂解靶细胞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D.人体初次接触抗原不能产生记忆细胞
3.(2025·江苏盐城调研)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NK细胞可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C.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跟抗体一样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构成了人体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二、非选择题
4.(10分)(2023·广东卷,19)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控制骨骼肌收缩的关键结构,其形成机制见图。神经末梢释放的蛋白A与肌细胞膜蛋白Ⅰ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膜蛋白M结合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的受体(AChR)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最终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
INCLUDEPICTURE"13kts14.TIF" INCLUDEPICTURE "../../13kts14.TIF" \* MERGEFORMAT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________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ACh结合AChR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
(2)(8分)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者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患者AChR抗体,大部分呈阳性,少部分呈阴性。为何AChR抗体阴性者仍表现出肌无力症状?为探究该问题,研究者作出假设并进行探究。
①假设一:此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
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患者AChR基因,结果显示基因未突变,在此基础上作出假设二。
②假设二:此类型患者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无力。
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对此类型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结果符合预期。
③若想采用实验动物验证假设二提出的致病机制,你的研究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分)(2024·江苏卷,22)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应用于癌症治疗,机理如图1所示。为增强疗效,我国科学家用软件计算筛到Taltirelin(简称Tal),开展实验研究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24GT202.tif" INCLUDEPICTURE "../../24GT202.tif" \* MERGEFORMAT
(1)(2分)肿癌细胞表达能与免疫检查分子特异结合的配体,抑制T细胞的识别,实现免疫逃逸。据图1可知,以________为抗原制备的免疫检查分子抗体可阻断肿瘤细胞与________细胞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的抑制。
(2)(4分)为评估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抗肿瘤效应,设置4组肿瘤小鼠,分别用4种溶液处理后检测肿瘤体积,结果如图2。设置缓冲液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2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Tal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人体内TRH促进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可通过________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结合,发挥调控作用。
(4)(2分)根据(3)的信息,检测发现T细胞表达TRH受体,树突状细胞(DC)表达TSH受体。综上所述,关于Tal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提出假设:
①Tal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化;
②Tal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增强DC的吞噬及递呈能力,激活更多的T细胞。
(5)(2分)为验证上述假设,进行下列实验:①培养T细胞,分3组,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RH溶液,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培养DC,分3组,分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DC的吞噬能力及递呈分子的表达量。
6.(12分)(2023·湖北卷,21)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
INCLUDEPICTURE"13kts49.TIF" INCLUDEPICTURE "../../13kts49.TIF" \* MERGEFORMAT
回答下列问题:
(1)(1分)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________。
(2)(2分)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________免疫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13kts50.TIF" INCLUDEPICTURE "../../13kts50.TIF" \* MERGEFORMAT
限时练38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B组)
1.B [分析题图可知,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细胞,B错误。]
2.B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后释放出抗原,释放出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等,随后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C错误;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细胞毒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时会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D错误。]
3.C [NK细胞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NK细胞抗病毒感染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抗肿瘤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跟抗体一样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D错误。]
4.(1)Na+ 胞吐 (2)①正常AChR蛋白 ②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 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 ③给健康的实验动物及患病的实验动物注射等量的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观察患病动物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抗体的检测结果是否出现阳性
解析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至神经末梢的,当兴奋传至神经末梢时,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Na+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2)①若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合成正常AChR蛋白,也就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②若患者AChR基因未突变,即能合成AChR,但又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很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的抗体,无法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从而无法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③该实验目的是验证此类型患者存在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的抗体,可设计实验思路如下:给健康的实验动物及患病的实验动物注射等量的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观察患病动物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抗体的检测结果是否出现阳性。
5.(1)免疫检查分子 T (2)排除缓冲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单独使用Tal或免疫检查分子抗体能抑制肿瘤生长,联合使用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抗肿瘤生长效果更好 (3)垂体 体液 (4)T细胞的TRH受体 垂体产生TSH,TSH与DC上的受体结合 (5)T细胞的数量及毒素的释放量 缓冲液、Tal溶液、TSH溶液
解析 (1)肿瘤细胞表达能与免疫检查分子特异结合的配体,抑制了T细胞的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作用是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结合。以T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分子为抗原制备的免疫检查分子抗体,可阻断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结合,解除对肿瘤细胞的抑制。(2)设置缓冲液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组,用于排除其用于溶解Tal和免疫检查分子抗体药物的缓冲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据图2可知,与缓冲液组相比,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Tal组和Tal +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的肿瘤体积都有所减小,其中Tal +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的肿瘤体积减小最为明显。故得出结论: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都有抗肿瘤效果,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强抗肿瘤效果。(3)人体内TRH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而TSH又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结合,发挥调控作用。(4)①因为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题目中已知T细胞表达TRH受体,所以推测Tal可能与T细胞表面的TRH受体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化。②已知DC表达TSH受体,所以推测Tal能促进垂体产生TSH,TSH与DC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增强DC的吞噬及递呈能力,激活更多的T细胞。(5)①培养T细胞,分3组,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RH溶液,检测T细胞的数量及毒素的释放量。②培养DC,分3组,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SH溶液,检测DC的吞噬能力及递呈分子的表达量。根据T细胞及DC的检查结果,若Tal溶液和TRH溶液组显著促进T细胞的数量增加,并大量释放毒素,则可说明假设①成立;若TSH溶液组显著增强DC的吞噬能力,并高表达抗原递呈分子,则证明假设②成立。
6.(1)抗原性 (2)体液 服用糖丸后血清中产生了抗体,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 (3)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 若肢体运动障碍(或骨骼肌不收缩),说明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肢体运动正常(或若骨骼肌收缩),说明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不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 (4)电信号消失 神经递质释放消失
解析 (1)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保留了该病毒的抗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一段时间后,血清中产生了抗体,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3)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了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若骨骼肌功能损伤,则用电刺激骨骼肌(效应器),则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否则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若肢体运动障碍(或骨骼肌不收缩),说明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若肢体运动正常(或骨骼肌收缩),说明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不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4)脊髓灰质炎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受到损伤,不能接受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刺激),从而导致神经纤维②不能传递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故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电信号消失。正常情况下,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相当于一个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功能受损,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故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神经递质释放消失。(共30张PPT)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B组)
限时练38 
(时间:30分钟 分值:40分)
一、选择题
1.(2025·河北唐山一中调研)下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引起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
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该
癌症患者体内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D.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细胞,B错误。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引起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
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D.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2.(2025·湖北孝感高中调研)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辅助性T细胞通过识别、结合并裂解靶
细胞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细胞
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
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D.人体初次接触抗原不能产生记忆细胞
解析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后释放出抗原,释放出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等,随后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A错误;
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C错误;
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细胞毒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时会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D错误。
A.辅助性T细胞通过识别、结合并裂解靶细胞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D.人体初次接触抗原不能产生记忆细胞
3.(2025·江苏盐城调研)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NK细胞可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C.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跟抗体一样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构成了人体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C
解析 NK细胞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
NK细胞抗病毒感染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抗肿瘤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跟抗体一样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2023·广东卷,19)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控制骨骼肌收缩的关键结构,其形成机制见图。神经末梢释放的蛋白A与肌细胞膜蛋白Ⅰ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膜蛋白M结合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的受体(AChR)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最终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
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________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ACh结合AChR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
Na+
胞吐
(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者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患者AChR抗体,大部分呈阳性,少部分呈阴性。为何AChR抗体阴性者仍表现出肌无力症状?为探究该问题,研究者作出假设并进行探究。
①假设一:此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
正常AChR蛋白
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患者AChR基因,结果显示基因未突变,在此基础上作出假设二。
②假设二:此类型患者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无力。
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
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
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对此类型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结果符合预期。
③若想采用实验动物验证假设二提出的致病机制,你的研究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健康的实验动物及患病的实验动物注射等量的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观察患病动物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抗体的检测结果是否出现阳性
解析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至神经末梢的,当兴奋传至神经末梢时,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Na+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
(2)①若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合成正常AChR蛋白,也就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②若患者AChR基因未突变,即能合成AChR,但又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很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的抗体,无法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从而无法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③该实验目的是验证
此类型患者存在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的抗体,可设计实验思路如下:给健康的实验动物及患病的实验动物注射等量的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观察患病动物蛋白A(或蛋白I或蛋白M)抗体的检测结果是否出现阳性。
5.(2024·江苏卷,22)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应用于癌症治疗,机理如图1所示。为增强疗效,我国科学家用软件计算筛到Taltirelin(简称Tal),开展实验研究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肿癌细胞表达能与免疫检查分子特异结合的配体,抑制T细胞的识别,实现免疫逃逸。据图1可知,以_________________为抗原制备的免疫检查分子抗体可阻断肿瘤细胞与________细胞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的抑制。
免疫检查分子
T
(2)为评估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联合抗肿瘤效应,设置4组肿瘤小鼠,分别用4种溶液处理后检测肿瘤体积,结果如图2。设置缓冲液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2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除缓冲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单独使用Tal或免疫检查分子抗体能抑制肿瘤生长,联合使用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抗肿瘤生长效果更好
(3)Tal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类似物。人体内TRH促进__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可通过________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结合,发挥调控作用。
垂体
体液
(4)根据(3)的信息,检测发现T细胞表达TRH受体,树突状细胞(DC)表达TSH受体。综上所述,关于Tal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提出假设:
①Tal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化;
②Tal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DC的吞噬及递呈能力,激活更多的T细胞。
T细胞的TRH受体
垂体产生TSH,TSH与DC上的受体结合
(5)为验证上述假设,进行下列实验:①培养T细胞,分3组,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RH溶液,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培养DC,分3组,分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DC的吞噬能力及递呈分子的表达量。
T细胞的数量及毒素的释放量
缓冲液、Tal溶液、TSH溶液
解析 (1)肿瘤细胞表达能与免疫检查分子特异结合的配体,抑制了T细胞的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的作用是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结合。以T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分子为抗原制备的免疫检查分子抗体,可阻断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结合,解除对肿瘤细胞的抑制。
(2)设置缓冲液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组,用于排除其用于溶解Tal和免疫检查分子抗体药物的缓冲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据图2可知,与缓冲液组相比,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Tal组和Tal +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的肿瘤体积都有所减小,其中Tal +免疫检查分子抗体组的肿瘤体积减小最为明显。故得出结论:Tal与免疫检查分子抗体都有抗肿瘤效果,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强抗肿瘤效果。
(3)人体内TRH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而TSH又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结合,发挥调控作用。(4)①因为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题目中已知T细胞表达TRH受体,所以推测Tal可能与T细胞表面的TRH受体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及分化。②已知DC表达TSH受体,所以推测Tal能促进垂体产生TSH,TSH与DC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增强DC的吞噬及递呈能力,激活更多的T细胞。
(5)①培养T细胞,分3组,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RH溶液,检测T细胞的数量及毒素的释放量。②培养DC,分3组,分别添加缓冲液、Tal溶液和TSH溶液,检测DC的吞噬能力及递呈分子的表达量。根据T细胞及DC的检查结果,若Tal溶液和TRH溶液组显著促进T细胞的数量增加,并大量释放毒素,则可说明假设①成立;若TSH溶液组显著增强DC的吞噬能力,并高表达抗原递呈分子,则证明假设②成立。
6.(2023·湖北卷,21)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________。
(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________免疫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性
体液
服用糖丸后血清中产生了抗体,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
(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
若肢体运动障碍(或骨骼肌不收缩),说明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肢体运动正常(或若骨骼肌收缩),说明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不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
(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信号消失
神经递质释放消失
解析 (1)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保留了该病毒的抗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一段时间后,血清中产生了抗体,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
(3)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了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若骨骼肌功能损伤,则用电刺激骨骼肌(效应器),则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否则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若肢体运动障碍(或骨骼肌不收缩),说明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若肢体运动正常(或骨骼肌收缩),说明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不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
(4)脊髓灰质炎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受到损伤,不能接受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刺激),从而导致神经纤维②不能传递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故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电信号消失。正常情况下,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相当于一个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功能受损,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故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神经递质释放消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