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6 12:3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天净沙·秋思
目录
诗意开篇,情境导入
诗词新赏,字词起航
情景模拟,诗意探究
跨科联动,文化拓展
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堂总结,思维导图梳理
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01
02
03
04
05
06
07
01
诗意之旅,秋思开篇
开启元曲《天净沙·秋思》的诗意大门
聆听悲歌,感受游子心境
音乐氛围
播放悲伤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哀愁、孤寂的氛围,让大家沉浸其中。
心境联想
在这样的音乐中,想象自己是一位失意的游子,感受那份漂泊的孤独与无奈。
1
2
漂泊传奇,引出秋思佳作
漂泊生涯
马致远一生漂泊,仕途不顺,长期在外流浪,历经了无数的艰辛与困苦。
作品诞生
在这漂泊的旅途中,他写下了《天净沙·秋思》,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
文学体裁,各朝风采对比
元曲风貌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是元代的特色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朝代对比
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文学主导体裁,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领风骚。
02
诗词新赏,开启字词之旅
一同探索《天净沙·秋思》的字词奥秘
聆听范读,感受诗歌节奏之美
教师将进行配乐范读,同学们跟读,一起感受《天净沙·秋思》独特的节奏。
自主划分,读出诗歌韵律
同学们自行划分《天净沙·秋思》的诗歌节奏,标注重音后进行朗读。
03
情景模拟,诗意探究
走进马致远的秋思世界
描绘画面,分析景物
描绘画面
发挥想象,描绘出《天净沙·秋思》中呈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直观美。
分析作用
分析前三句中景物的作用,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小组讨论,明确乡愁
讨论情感
分组讨论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与哀愁。
明确主旨
明确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浓浓乡愁,体会诗歌的核心情感。
04
跨科探秘,文化畅游
从多元视角解锁《天净沙·秋思》新魅力
地理视角下的秋景奥秘
景物与地域的关联
诗中‘枯藤老树昏鸦’,可能是北方秋天常见景象,气候干燥使藤枯树老。我们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的影响
北方秋季,大陆性气候显著,昼夜温差大,所以诗中的秋景萧瑟。了解这些能更好懂诗。
1
2
中西秋诗大碰撞
中国秋诗韵味
《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借秋景抒发游子思乡之愁。
西方秋诗特色
西方秋季诗歌可能更注重对自然的赞美或对生命的思考,和中国秋诗表达差异大。
妙笔绘秋思
绘画构思启发
诗中‘小桥流水人家’,可画一座小桥横跨流水,旁边有几户人家,体现温馨与孤寂对比。
艺术表达思考
发挥美术课上学到的技能,如色彩搭配、构图方法,把诗中的意境画出来。
1
2
05
课堂大闯关,知识巩固战
在练习中深化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
06
课堂总结,思维导图梳理
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天净沙·秋思》
回顾诗歌内容,总结思乡情感表达方法
诗歌内容回顾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枯藤、老树等秋景,展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形象,凸显羁旅之苦。
情感表达方法
运用借景抒情,如用秋景渲染悲凉气氛;以乐景写哀情,用温馨人家反衬游子孤寂。
情感的共鸣
诗人借天涯断肠人,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引起大家对家乡的眷恋。
情感的升华
让大家理解到漂泊的无奈与思乡的急切,感受诗歌的情感力量。
梳理诗歌结构,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体系
强调重点意象和写作手法,加深学生记忆
重点意象
枯藤、老树等秋景,渲染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反衬游子漂泊。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将情感融入景中;以乐景写哀情,增强情感表达。
意象的作用
这些意象生动展现秋景,让读者感受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手法的效果
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更强烈,让大家深刻体会诗歌魅力。
07
课后探索,诗意延伸
开启《天净沙·秋思》的课后之旅
古韵留香,背默诗篇
背诵经典
熟练背诵《天净沙·秋思》,感受元曲的韵律之美,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精准默写
认真默写《天净沙·秋思》,注意字词的书写,做到准确无误。
妙笔生花,诗意创作
借鉴经典
参考《天净沙·秋思》的写作手法,选取典型景物,营造独特意境。
自由创作
发挥想象,创作一首描写景色的小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诗海拾贝,愁绪共情
广泛收集
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收集其他描写愁绪的古诗,感受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
精彩分享
整理收集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