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分析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分析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6 12: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鲁迅曾评价红楼梦,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人物赏析之林黛玉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
潇湘馆内斑竹泪
一缕香魂逝尽情
黛玉的个人简介
黛玉的主要经历
黛玉进贾府
宝黛钗初会
黛玉葬花
诗社夺魁
黛玉之死
四、主要经历
品读精彩段
赏析黛玉像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见礼。归了坐细看时,真是与众各别。只见: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又胡说了,你何曾见过 ”宝玉笑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贾母笑道:“好,好!这么更相和睦了。”
这段肖像描写,总体表现林黛玉的“美貌多愁、娇弱多病,心思聪敏”。突出黛玉超尘脱俗的空灵,脉脉含情的袅娜,欲说还休的柔媚,聪明灵慧的谈吐,她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让见惯了绿肥红瘦的贾宝玉顿觉清爽,更觉似曾相识,照应前文的神话典故“木石前盟”。
小结:
黛玉是贾府的客人,但不是贵客。无论经济地位还是政治地位,林府都无法与贾府相比。寄人篱下的黛玉,内心深处是自尊的、高傲的。她的地位和处境使她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特别警惕。另外通过他人的视角,来展现出黛玉与众不同的美:美貌多愁、娇弱多病,心思聪敏。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黛玉指桑说槐,句句带讽,充满嘲弄,的确把林黛玉的这张“促狭嘴”表现得极为突出。但黛玉又说得巧妙婉曲,明里是说雪雁,可暗里却是讽刺宝玉刚才不该听了薛宝钗的不该喝冷酒的劝告。所以薛宝钗曾这样评价林黛玉:“直直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由于宝钗的介人。黛玉与宝玉之间经常发生冲突。黛玉不善直接表露自己情感,故只能不断用含讥带讽的语言来委婉表达自己的醋意与不安全感。
小结:
黛玉的“话”中有“话”,多数人感觉是尖酸,但在我们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嫉妒和担忧。黛玉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贾母疼爱,但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她心仪宝玉,更视宝玉为知己,为爱人,可正当青梅竹马的两人情甜意密之时,突然来了一个“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的薛宝钗,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黛玉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担忧。
《红楼梦》出现黛玉葬花情节的地方一共有两处: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不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儿,来至池边,抖在池内。……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花瓣。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来的正好,你把这些花瓣儿都扫起来,撂在那水里去罢。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了。”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儿什么没有 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儿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埋在那里;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这就是黛玉首次出现在葬花情境中的写照。我们看到这么一个柔弱女子拿着花锄花帚,乍一看会觉得很不搭,但是这也正是黛玉的独特之处,应该没有人会像黛玉一样,如此爱花惜花,还专门为“落花”寻找一处最“干净”的安身之所。这说明了黛玉对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小结:
《葬花吟》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随着贾家的败落,所有的大观园内的女孩儿都要陷于污淖、沟渠之中,都没有好命运。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诗社由探春发起,因贾芸送来了几盆白海棠,因以海棠为名。起初成员有:潇湘妃子林黛玉,怡红公子贾宝玉,蕉下客贾探春,稻香老农李纨,衡芜君薛宝钗,菱洲贾迎春,藕榭贾惜春。王熙凤也加入诗社,做了个“监察御史”。几天后又有枕霞旧友史湘云加入。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小结:
倘若仅是一首诗夺冠,尚有侥幸取胜的可能,可是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分别获得“金银铜”三个奖项,她完全是凭才华说话,以压倒性的实力夺魁,这正说明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占有无可撼动的地位。“诗社夺魁”表现了黛玉在的吟诗作文上的强悍才华,她的才情,她的聪慧,与生活中的柔弱娴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所折射出的文化底蕴,就是对当时所奉行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现状最有力的抨击。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
黛玉是伤心而死的,是伤情而死的。是梦碎而死的,是心碎而死的。大家都猜测她未说完的是那个字,也许是她在责怪宝玉“你好狠”,也许是她在埋怨宝玉“你好糊涂”,也许是她在斥责宝玉“你好绝情”……不论是哪一种,黛玉都忠于自己的爱情,执着自己的追求,泪尽情逝,也许是对封建礼教最强烈的控诉。
小结:
黛玉临死前,潇湘馆门可罗雀,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大观园的另一头,却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宝玉明媒正娶宝钗的仪式正在举行,好不喧嚣热闹!
这样的对比反差强烈,更是把爱情的悲剧,婚姻的悲剧展露凸显无疑。
总结:
1.寄人篱下又心气孤傲的孤女,自卑也自尊。
2.待人接物非常谨慎,敏感又多疑。
3.美貌多愁、娇弱多病,心思聪敏。
4.才华绝世,外富诗情,内蕴诗魂。
5.爱花惜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孤傲高洁。
6.风趣幽默有之,促狭尖酸有之,热情宽厚亦有之。
7.忠于自己的爱情,执着自己的追求,封建思想的叛逆者
感谢大家的聆听